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野外地质填图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在野外把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用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地质、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褶皱、断裂构造、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以岩浆岩分布为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察点的标定、内容观察和描述,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一、目的任务1、1∶10000~1∶25000地质填图(以下简称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2、1∶5000~1∶1000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二、准备工作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b)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c)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d)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草图。e)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2)、确定填图比例尺依据矿区的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3)、确定填图范围a)1∶10000~1∶25000填图范围,一般在矿区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发现或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b)1∶1000~1∶5000填图范围,通常为矿区或矿段(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的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2、填图准备工作(1)、准备矿区地形图矿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矿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2)、踏勘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3)、人员组成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应由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三、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1、观察路线布置布置方法:穿越法、追索法和全面踏勘法。填图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将实测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手图上,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1)、穿越法填图这是一种把观察路线垂直或大致垂直主要地质界线、矿化体或构造线的走向布置方法。野外工作中,要把沿观察路线上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矿产现象标绘到地形图上,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如地质界线、矿化点和构造等,要进行定点观察。穿越法的优点:工效高,能较快的查明工作区的地质构造或矿产情况,并能比较容易的查明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相的纵向变化情况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1:200000和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中。缺点:对路线间的小型地质体容易漏掉,对地层的岩相、厚度及地质构造的横向变化不能及时查明。而且,填图比例尺越小,观察路线的间距越大,对上述缺点越明显。所以,采用穿越法时,常需要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或者间距数条路线绘制,以便能直接地反映出观察路线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也便于路线间的相互对比,确保填图质量。(2)、追索法填图是一种将观察路线沿地质界线、矿化体、蚀变带及构造线的走向布置的方法。工作中往往同时追索两条或几条地质界线,所以实际上其路线是大致沿着地质界线“s”形的进行。这种方法常用在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中,往往用于追索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如标志层、岩层接触界线、主要断层、构造转折端、岩体接触界线和含矿层等。优点:勾绘的地质界线较准确,容易查明地质体沿走向的变化,特别是对确定岩层的接触关系、断层的性质和岩层的含矿特征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缺点:工作量大,且不易查明地层在其垂直走向方向、地质构造及矿化体等在其垂直构造线方向的变化。(3)、全面踏勘法是一种把穿越法和追索法结合起来的方法。其观察路线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填图区。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全区内每个重要露头都要进行观察研究,尽可能多的获取地质资料,这种方法较多的应用于大比例尺的矿区地质填图中。2、观察路线布置方法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三种观察路线的布置方法通常是结合使用。例如:在沿穿越路线进行观察时,为了解岩层的岩性或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在横向上(即沿其走向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往往需要向路线的两侧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追索观察。同样,在沿追索路线进行观察时,为了解地质体纵向上的(即沿其垂直走向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往往也需要在路线两侧适当的穿越地质体走向的观察。在地质填图中,上述三种方法的选用及各种观察路线的布置密度等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同时还要考虑对填图区的地质构造、岩层、矿产等研究的不同要求,填图区地质构造、矿产的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对航片、遥感图片的解译程度,基岩的裸露情况及逾越、通行条件的好坏程度等诸多因素。(1)、根据填图比例尺选择a)比例尺为1:1000000或1:500000时,主要选用的是穿越法,线距一般为10-15km,地质构造简单地区最稀也不超过20km。b)比例尺为1:200000时,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线距一般为2km,成矿有利地段和地质关键地带适当加密。C)比例尺为1:50000时,常用穿越法或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而对成矿有关或重要的地质现象应适当采用追索法。在基岩裸露良好地区,线距一般为0.5-0.8km。在大面积第四系分布区,线距可放宽到1-1.5km。d)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除适用穿越法和追索法以外,还常常采用全面踏勘法。其路线也依比例尺不同而异。(2)、对浑圆状地质体填图时观察路线布置浑圆地质体,如岩株状侵入体,浑圆状第四系沉积物及向斜盆地的地质填图,往往常用适当数量的基地或营地,并以它们为中心向周围布置梅花状半封闭式的观察路线。(3)、在森林掩盖区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大部分森林掩盖区,由于残坡积覆盖和植被发育,应着重从岩层的出露情况及通行条件等方面来选择观察路线的布置。一般情况下,应沿分水岭或是沟谷最低部的河道来布置观察路线。因为在这些地方,有可能寻找到被水冲刷出来的露头。(4)、在高寒地区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在高寒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切割强烈,常常是峭壁林立,雪峰连绵。这种地区的河谷多为深切峡谷,其上源多于冰川相接。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布置路线时,应首选考虑通行条件。一般情况下,除沿一些山间小路进行观察外,常沿河谷谷坡下部或靠近河床部位布置观察路线。(5)、在沙漠区或干旱半干旱的丘陵区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在这些干旱地区,由于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造成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这时可以充分利用航片和遥感照片资料,准确勾绘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等。因此,地面观察路线应布置在岩层变化较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的位置及重要的矿产分布区。(6)、在平原区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在平原区,地质观察路线可沿较均匀的水系网及道路来布置,同时注意在广泛发育的第四系覆盖之下寻找岩石露头。野外地质路线观察要求连续和系统,也就是观察描述不能停留在孤立的点上,而是要将点与点之间的路线进行认真、仔细、连续和系统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地质、矿产情况用文字详细记录到野外记录本中,且用各种符号表定在地形底图上。为加强路线上地质、矿产的研究,提高填图质量,常制作信手剖面图、地质索描图和拍照等。3、地质点布置(1)、地质点分类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2)、地质点密度及数量a)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见表1。表1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填图比例尺地质界线上的点距(m)每平方千米地质点数(个)构造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1∶10000100~2004060801∶500050-100801201501∶200020-501602403001∶100010-25320480600注:地质界线上的点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求保证对重要地质界限的有效控制。b)基本点数与加密点数之和,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c)简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为正测的70%,草测为50%。(2)、地质点的标定方法:原则: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各种地质体为原则,一般布置在地层分界处、重要矿层、标志层及化石产出点,不整合面上,断层带及褶皱构造的转折端,各种构造要索及有代表性的的产状测量点,取样点及山地工程点,地貌及第四系地质点,水文地质点等。标定地质点的方法:目估法、交会法、截距法、导线标定法、仪器法、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方法。a)目估法:根据野外观察到的各种明显的地形地物(如山峰、河流拐弯或交汇、公路拐弯或交汇、小桥、土地庙、小的居民点等)的标志,把地质点概略的标注在地形土上的方法。此方法要求地质人员需要较强的野外工作经验和地形图读图能力。b)交会法:常用后方交汇法,选择周围三个明显的地形地物标志,在观察点上用罗盘分别测出观察点在它们的什么方位,然后在地形图上,根据所测方位数据,分别从三个标志上向观察点引三条方向线交于观察点的方法。C)截距法:在观察点找到一个明显的地形地物标志,以此位目标,测定观察点相对于它的方位,并目估(可能的话步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根据方位和距离在地形图上求得观察点的位置。通常,截距法常配合目估法使用。D)导线标注法:用以标定的点位或明显地形地物为起点,向行进方向进行导线目测或步测距离,用罗盘测量方位,以此来标定观察点的方法。E)仪器法:采用经纬仪或平板仪把观察点标定在地形图上的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矿区大比例尺填图。采用这种方法就要求各个观察点在野外树立标志,打桩、油漆编号,然后有专门人员施测。采用仪器法定的,能确保观察点位置的精度要求。F)GPS:现在填图所用的方法(1)、现场标注点位将写有地质点编号的木桩(竹桩)打入地质点处的基岩裂缝中,或者用红油漆在基岩上划“⊙”以示点位,并在“⊙”旁边写上地质点号。若需要仪器定测的地质点,应在地质点附近挂上小红布条,以方便找点。(2)、测量坐标所有地质点都应用手持GPS,结合地形图定位,将点位标注在手图上,用直径2mm的实心园点(●)和空心小圈(○)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的地质点,并标注点号。(3)、精确定位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重要地质点,须用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一般的做法是:填图人员在现场经观察确定地质点,用GPS测量点位坐标后,将这类地质点及坐标通知矿区专业测量人员进行精确测量定位。4、地质点的观察和描述(严
本文标题:野外地质填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3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