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学科指南: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心理的实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心理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的产生(一)心理与脑1.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的。来自进化论的证据,来自个体发生史的证据,来自生理解剖学的证据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心理活动与脑密切相联。2.大脑产生心理现象的机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剌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发射(“望梅止渴”)——巴甫洛夫操作条件发射——斯金纳•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及规律•(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兴奋:大脑皮层细胞从相对的静止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分别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分别转入相对的静止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2)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部位兴奋引起其他部位兴奋。•如相似的事物相混淆、脾气发作时表现出不理智的行为动作等•集中:兴奋与抑制过程从扩散所及的周围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和集合的现象。•如相似事物的分辨,多余动作的消失等•第二,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现象,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如当专注于一个对象时对其他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1)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2)人的心理反映受客观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1)心理反映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2)人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1)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2)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3)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能动地进行的。人的心理也正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仅有人的大脑和客观现实并不能产生人的心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检验与修正,人的心理才能逐步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并在反映过程中得到发展。二、心理的发展•(一)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动力•心理发展。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种不间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心理发展的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3)心理发展的程序性。•(4)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2.心理发展的动力•青少年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由此引起他们的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便构成其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1)新的需要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比较活跃的因素。•(2)原有的心理水平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比较平稳的因素。•(3)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二)心理发展的条件•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人的机体从父母身上所获得的一些天赋特质,是人体的某些生理解剖上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的特点等等。•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发展遵循若干客观发展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遵循生物进化的规律。•如身高、体重、发音器官、性成熟等。随着生理成熟,心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在母体环境中,营养及温度、药物、幅射等保健方面的因素对胎儿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生作用极大,甚至对出生以后儿童的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二是人出生以后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的是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成为的行为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会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因参与其中而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3.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能充分地利用青少年的遗传素质,对其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教育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4)学校教育是引起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环节。教育是向受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的环节。•新的教育要求,代表着新的发展水平的方向,为了完成新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就要不断改变自身的身心活动,这样就使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得到逐步提高。•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1)主体活动因素。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2)非智力因素。第二节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科学的产生•心理科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二、心理科学的发展•行为主义产生于1913年,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精神分析或称心理分析,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马斯洛主要代表有罗杰斯•认知心理学或称认识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创始人是纽厄尔、西蒙和奈瑟。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如下图)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性心理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心理现象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注意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1)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近于社会科学的性质,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自然科学,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社会科学。•(二)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的事实•2.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3.探索心理现象的机制•4.阐明心理现象的本性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实验法•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第二章学科体系:心理学基础知识概览•第一节感性认识过程•一、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集中注意时的表现适应性动作“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凝神深思”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甚至“屏气凝神”无关动作的停止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肢体的无关动作会停止。•2.注意力涣散时的主要表现•(1)情绪上的变化。厌烦:教师的无意义的重复或冗长的文词、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拖堂等因素引起学生厌烦。•(2)行为反应。一是反抗或淡漠:以不听课或捣乱的方式加以反抗;二是寻求承认和注意:在上课时可能故意搞恶作剧以寻求教师或同学们的注意来寻找存在的感觉。(二)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定义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有预定的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例子不由自主地被身边骑车的人吸引努力地学习和掌握骑自行车的各种技能学会后自由地飞奔在路上(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二、感知觉•注意是认识过程的门户,是智慧的窗口,但它只是一种心理特性,而不是一个心理过程。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有机体与客观环境联系的初级形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和条件•(一)什么是感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二)感知觉的种类•感觉分为两大类: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感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知觉:按起主导作用的感觉通道划分:视知觉、听知觉等;•按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觉三、记忆•(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记忆的心理过程,从信息论观点来看,所谓记忆,也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1.从记忆内容角度分类•2.从记忆时间角度分类瞬时记忆消失短时记忆遗忘长时记忆干扰提取复述约2秒鲜明形象时间短量大易衰退明显例子:视觉后象1分钟内时间短量有限7±2个组块复述可保持永久性时间长量无限保持方式:言语和表象•(三)记忆过程•1•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的种类:(1)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来分,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根据识记时是否理解材料来分,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2.什么是保持与遗忘•(1)保持。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2)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时发生错误的现象。•3.什么是再认与回忆•再认是过去经验或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时仍能确认和辨认出来的过程。•回忆也叫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回忆的种类:•(1)根据回忆是否有一定的目的和是否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把回忆区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2)根据回忆时是否有中介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四)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快)•这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即识记效率,一般以在一定时间内能识记多少事物来衡量。•2.记忆的持久性(牢)•这是指对于已经识记的事物能保持的时间长短。•3.记忆的精确性(准)•这是指在再认、回忆识记过的材料时,能正确无误,没有任何歪曲、遗漏和附会•4.记忆的准备性(活)•这是指善于及时地、迅速地从记忆中回忆出当时所必需的知识经验。第二节理性认识过程•一、想象•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其基本材料是表象。•(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象的表象与记忆的表象是不同的。记忆的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的表象则是某种新形象的形成。•(二)想象的种类•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梦属于无意想象。•做梦的原因一般有这样几方面:•(1)身体内部的某些生理变化。如胃腔空时,人们往往梦到自己到处找餐馆。•(2)外部刺激的作用。如睡
本文标题:学习心理学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5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