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0275《发展心理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10275《发展心理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包括以下四种题型:1、填空题准确识记重要概念和知识点。2、名词解释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简答题对于学科中的基本问题与概念的理解和思考。4、论述题准确理解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开展论述。二、重点复习内容(一)绪论1、发展心理学的界说(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心理变化。(2)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3)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如下问题: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包括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和年龄特征的研究。3、发展心理学的发展:(1)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青春期,也意味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3)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在两个阶段人格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二是重视中年危机;三是论述老年心理,尤其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4)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5)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国化途径是:摄取—选择—中国化。(二)发展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学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解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它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的人格成分。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2个是自我理想。。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根据力必多作用部位的不同,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不仅考虑到了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了文化和社会因素。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婴儿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愿望的实现;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此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是学前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是学龄期,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是青年期,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是老年期,直至死亡,主要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由华生创立,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的发展心理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主要体现在否认遗传的作用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并且他的育婴箱、行为矫正、教学程序和教学机器的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学习。学习者不必亲自参与活动,也不须亲自体验到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以及他们接受的强化来学习。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1)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2)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的发展观。所谓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他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已有的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4)他分析智力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其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发生质与量的变化。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者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另一个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2)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者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者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智力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此阶段只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表现为个体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个体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个体探索外部世界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用手抓取物体和用嘴吸吮。在这一阶段,个体取得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联系3的形成。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出现了“表象性思维”,其特点为聚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和刻板性。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阶段的个体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但是还不能把逻辑运算运用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阶段12-15岁),此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不受具体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或从前提假设出发得出结论。此阶段的儿童开始掌握理论,并且开始具有了远大理想。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先天和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和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和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其次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跨度很大,从新生儿直至老年期;此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等。4、发展心理学研究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解释才能揭示其意义,并通过科研报告表达出来。5、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特点、研究手段的综合化和现代化、多元统计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研究各方面的计算机化。(四)胎儿的发展胎儿期是指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其发展主要受到遗传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但胎内外的环境和母亲自身的状况也会对胎儿的发展产生影响。1、胎儿发展2、母亲的自身条件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五)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或者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其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评价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工具主要有阿普加量表和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2、婴儿动过发展遵循三个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和大小原则。(1)头尾原则:即头、颈、躯干和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脚动作的发展。(2)远近原则:躯干和肩膀动作的发展先于手和手指动作的发展。(3)大小原则:大肌肉动作最先得到发展,然后是小肌肉动作。3、婴儿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和学习,以及思维的发生发展。4、婴儿语言的发展:言语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关于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存在非常激烈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在于: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以及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关系等等。5、婴儿的气质是指他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6、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艾斯沃斯等人采用“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将儿童分为三类:(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反抗型依恋。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母亲不仅仅要满足婴儿的各种需要,最重要的是对婴儿所发出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是否关心。4婴儿从出生后的后半年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婴儿早期的同伴交往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以客体为中心”阶段;第二阶段是“简单交换”时期;第三阶段是“互补性交往”时期。(六)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1、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2、幼儿的游戏: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游戏的理论包括两种:早期的传统理论和当代的游戏理论。当代的游戏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精神分析理论。(2)认知动力说。(3)学习理论。皮亚杰认为根据游戏的认知水平,幼儿游戏可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三类。3、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语言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4、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幼儿大脑结构和内抑制机能的发展、言语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5、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的,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幼儿道德认知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这是幼儿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阶段或者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阶段或者道德相对论阶段。柯尔伯格则把
本文标题:0275《发展心理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7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