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09化学教师素质考试题(通识部分)
2009年化学教师素质考试复习题(通识部分)一、通识部分复习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2、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3、《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有哪些突破?4、新课程对教师提出哪些新要求?5、实施新课程教师具备哪些能力?6、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7、为什么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8、什么是研究性学习?9、校本课程开发有什么必要性?10.为什么说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1.哪四项指标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而在新一轮课改中被重视?12.什么是教学思想?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三者是什么关系?13.现行初中化学教科书编写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4.举例说明“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5.在使用新教科书时,你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怎么理解的?16.在验证性实验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多数实验采用通过现象来讨论或说明问题的呈现方式。请你举例说明。17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请你分别举出课内趣味实验和课外趣味实验的例子。19.请你分别举出自主式教学方式、合作式教学方式和探究式教学方式三个例子。20.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是什么?21.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误区是什么?22.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中有哪些基本要求?23.化学新课程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习的活动内容来设计和实施,请你谈谈有哪些组织形式?24.实施化学新课程中,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哪些转变?25.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26.化学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评价有哪些要求?27.请你谈谈全新的化学课程资源观是什么?28.请你谈谈教后记和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作用?29.化学课程与化学课程资源的关系是什么?30.化学化学问题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二、教学案例:(关于化学问题设计和问题解决)案例1: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总是意识不强,不善于自主地发现问题,学生装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开展问题解决活动,这对于其思维积极性的发挥、总是解决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若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对初高中学生总是意识的调查:我们抽1000多名初三学生的调查结果:有接近半数的同学想提不明白的总是但这些同学中有76。2%的人因害怕(怕老师不许讲;怕讲错受批评和嘲笑;怕打断老师思路;怕老师回答不了……)而想提又不敢提。人们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总是甚至有30%左右的学生几乎没有提问过;61.3%的学生偶尔有提问的愿望。问:你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方面有什么看法?案例2: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阐述学习内容重点和方式改变时强调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是在积极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的。如:两个稍有不同的化石能否代表一种进化趋势?教师D先生给每个同学两块类似但稍有不同的化石,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和模棱两可,答案自然五花八门。D先生请学生为自忆的答案辩解,还通过一毓问题对学生的答案发出诘难:“如何为你的答案提供佐证?”、“你怎么知道这些差别不属于该物种的正常变民?”“如果这两块化石出自相差1000万年的沉积岩层,应该作何解释?”……学生经过一天的背景研究和准备之后,D先生举行了一个小型会议,学生们在会议上提交他们的论文亲进行讨论.教师引导的问题有:什么叫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化石沉积于其中的那些岩石是在同一个时期形成的还处于不同时期形成的?这些岩石的沉积环境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问:你对学生科学探究教育方面,有什么看法?案例3:广口瓶中的植物能活多久?把一些潮湿的土壤放入一个洁净的下班广口瓶中,再将一棵健康的绿色植物种植于土壤中并将瓶盖拧紧。然后把广口瓶放置在窗口以接受阳光的照射。瓶内的温度保持在60-80华氏度(15.7-26.9℃)。那么,你认为这棵植物能活多久?请运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有关知识作一个预测并证明这一预测的合理性。案例2和案例3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景,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多种科学方法。课程标准以此为例评价了学生的多种能力。问:你对创设问题情境有什么看法?案例4: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改变吗?我国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加深化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要作用的认识。1、发现问题一般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可是地球上存在许多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比如,许多动物(包括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呼了二氧化碳气体;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士气化碳气体。。。。。。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上述因素会不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2、我的猜想同学们提出了多种猜想,对士气产化碳的变化结果作了预测:(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计师会逐渐增高,人们所说的“温室效应”,就是例证。(2)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和生成会保持平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变化。不然,空气成分就不会保持恒定。(3)在不同地段环境、不同的时间里,某个区域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发生波动,但由于空气的流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总体变化不大。(4)二氧化碳含量白天低,晚上高。。。。。。。。3、设计方案选定几个地段,在不同时间里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符合实际的答案。4、建议(1)选择的地段可以是空旷地区或海边、山顶,学校通风较好的教室,刚下课后窗户紧闭的教室,通风不好的正开大会的会声场,树木较我的野外种植花草或蔬菜的温室或学校的植物园等。选择的时间段可以是:阳光明媚的白天、夜晚、清晨等。(2)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①取一只800ml烧杯,装入约400ml蒸馏水,滴入3-5滴酚酞指示剂,一边搅拌,一边慢慢滴入几滴稀氨水,使溶液呈现浅红色.把行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品试剂瓶里.从试剂瓶中取出约10ml溶液,通过玻管向溶液中吹气,溶液的红色会很快褪去.②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面配制的溶液10mL,在一个空旷的地段(如操场)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用力震荡注射器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不要把溶液排出)。再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直至注射器内溶液红色恰好褪去。记下抽气的次数。③用操作②同样的方法,在选定的其他地段进行测定,分别记下抽气的次数。④把测定的数据记录在表1—1中,并用空旷地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以0.03%计)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地段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抽气次数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成反比。)5.探究过程按设计的方案,分小组分别测定各个测定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测定后要检查得到的测定数据中,有没有因操作不当使测得的数据不可靠,如果有,可以重新测定。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理,交流各自的结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6.几点说明(1)本案例倡导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的、较为复杂的化学问题。(2)应注重对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等。(3)本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过程和结论不求惟一。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作出的猜想和探究的结论给出合理说明。(4)学生测定的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相对含量的数值,因测定的时间、地点不同,可能比较接近,也可能有较大差距。案例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情景性问题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讨论: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替代?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新的物质。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课程标准中化学问题的分析,从中可以获得如下的启示:(1)面向2l世纪的化学课程改革倡导问题解决,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新的、较为复杂的化学问题。(2)化学问题解决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问题往往作为探究的起点,而通过以实验为主导的多种方法解决化学问题能使探究过程得以顺利实现。(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技能、方法的应用,更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所表现的合作精神等品质。(4)问题的类型是多样的。新课程重视具有挑战性的、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实际情景的化学问题,提倡开发放性问题和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但也不排斥基础性问题。(5)问题解决不仅是科学课程追求的一种理念,而已成为重要而具体的化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生学习化学的逐个过程之中。问:请你谈谈化学问题对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作用?案例5来自学生学习档案袋中的一份材料——我想搞清楚金属的奥秘这学期开始学化学,我们懂得了很多。我们刚学完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真正体会到金属的重要。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金属,大到飞机、轮船、火车、起重机,小到脸盆、钢笔尖、钥匙、回形针、铁钉等。金属大家族的成员很多,它们的外貌不同,据说“脾气”也不同,用处也不同。除了书上讲的以外,我想知道的关于金属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希望老师看了我写的这个意见后能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金属的颜色会差别那么大?如铜是红的,铁却是灰色的?为什么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在金属中占据首位?金有很好的延展性?一本书上写到:一克黄金可以拉成4000米长的细丝,可以压成万分之一毫米厚的金箔。为什么?钨通常做灯丝,能耐高温,至3000℃还不熔化。为什么?金属锂很轻,每立方厘米只有0.534克,能不能用来制造飞机?在铁中加入13%的铬,为什么能成为鼎鼎大名的“不锈钢”?做保险丝的武德合金熔点约69℃,为什么在烧开的水中放入保险丝。却不熔化?储氢合金在常温下能吸收氢气,为什么不吸收空气?加热后放出氢气是化学反应吗?学习档案能记录学生发展的历程,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差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因而成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学习档案,或学生定期的自我展示、交流讨论,从中可以了解学生期望解决哪些感兴趣的问题,问题思维的深度和轨迹,碰到的困难和误区,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地制订教学策略,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案例11一项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情况如何?环境:食盐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空气;生石灰等活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比较分析等形式:小组合作时间:一周之内问:请你根据上述内容,设计一道问题。案例6化学问题解决活动的教师评价以化学教师而言,对每一个学生学习善的评估必须以学生在完成某个单一复杂任务中的表现为依据,而不能凭借学生在选择题测验中反应来做出判断。问题: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请通过实验说明。该化学问题解决活动的教师评价表,见表1—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上述指标对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的依据来源于教师的观察、学生的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每一项评价分为5个等级,分别对应5个数字,可以理解成:5(很好)、4(良好)、3(一般)、2(较差)、1(很差),在认同的等级下打“√”,记下分值。有时对某项指标不能认定某个等级,而介于二者之间(如5~4)更合理,可在5和4下方分别打“、/”,分值为4.5。表l一3教师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要素和标准54321得分化态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学问题解决度倾向面临困难时表现的自信思考问题的严谨求实态度问题理解说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判断该问题的最终解决目标找出问题可迁移的问题情景方案设计整体结构的思路和逻辑性提出假设具有的合理性实
本文标题:09化学教师素质考试题(通识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0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