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学案(pdf)(新版)新人教版
11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1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 邻补角 .2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3对顶角性质:对顶角 相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大小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B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互为对顶角D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且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D)3如图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D)4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射线,则:(1)∠1的对顶角是 ∠2 ,∠1的邻补角是 ∠5与∠AOD .(2)∠5的对顶角是 ∠AOD ,∠3的邻补角是 ∠BOE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COB=26°30′,则∠1= 153°30′ .6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00°,则∠BOD的度数是 50° .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3x+10)°,∠BOC=(2x-10)°,求∠AOD的度数.第7题图解:由∠AOC+∠BOC=180°,得(3x+10)+(2x-10)=180,解得x=36.则∠AOD=∠BOC=6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且∠COE=120°,求∠BOC的度数.分析:仔细观察图形,寻找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并利用其性质找到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解:∵∠COE+∠DOE=180°(邻补角的定义),∴∠DOE=180°-∠COE=180°-120°=60°.∵OE平分∠AOD,∴∠AOD=2∠DOE=2×60°=120°(角平分线的定义),∴∠BOC=∠AOD=120°(对顶角相等).1邻补角与对顶角都是成对出现,都是研究两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是相交线.2在解决与相交线有关的角度计算时,通常利用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把所求的角与已知角联系起来.忽视对顶角的两个要素出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B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是邻补角C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学生解答:B22 8如图,已知∠1=∠2,下列结论:①∠3=∠4;②∠3与∠5互补;③∠1=∠4;④∠3=∠2,正确的有(A)A4个B3个C2个D1个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同一点O,若∠AOE=2∠AOC,∠COF比∠AOE大30°,则∠AOC的度数是(A)A30°B60°C20°D45°10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C)A90°B120°C180°D360°11如图,O是直线l上一点,∠AOB=100°,则∠1+∠2= 80°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40°,OA平分∠COE,则∠AOE= 40° .1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试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2)试写出∠AOC,∠AOE,∠EOC的邻补角;(3)若∠AOC=50°,求∠BOD,∠BOC的度数.第13题图解:(1)∠BOD,∠BOF,∠FOD(2)∠AOD和∠BOC,∠AOF和∠BOE,∠EOD和∠COF.(3)∠BOD=50°,∠BOC=130°.第14题图14如图,有两堵墙,要测量地面上所形成的∠ADB的大小,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如何测量?(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1)方法一:延长AD与BD,测量∠ADB的对顶角即可;方法二:延长AD至E,测量∠BDE,由∠BDE与∠ADB为邻补角可求.15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平分∠DOB,∠3∶∠1=8∶1,求∠4的度数.第15题图解:∵OE平分∠DOB,∴∠1=∠2,设∠1=∠2=x°,则∠3=8x°.而∠1+∠2+∠3=180°,∴x+x+8x=180,∴x=18,∴∠BOD=18°+18°=36°.∴∠4=∠BOD=36°.16观察下列图形,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和邻补角.(1)两条直线相交(如图1),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4 对邻补角;(2)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2),图中共有 6 对对顶角, 12 对邻补角;(3)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如图3),图中共有 12 对对顶角, 24 对邻补角;(4)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 n(n-1) 对对顶角, 2n(n-1) 对邻补角;(5)2016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构成 4062240 对对顶角, 8124480 对邻补角.33 5.1.2 垂线第1课时 垂线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 直角 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 垂足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 一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第3题图3如图所示.(1)因为∠AOD= 90° ,所以 AB⊥CD (垂直定义).(2)因为AB⊥CD,所以∠AOD= 90° (垂直定义).1如图,斜靠在墙上的木条上面用绳子挂一块砖,那么这根绳子CD与(A)A水平线OB垂直B木条OA垂直C砖头的一条棱EF垂直D以上都不对第1题图 第3题图2下列条件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的有(D)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A0个B1个C2个D3个3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A)A35°B40°C45°D60°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为射线,若∠1=30°,∠2=120°,则OE与AB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可记作 OE⊥AB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为O,如果∠EOD=42°,则∠AOC= 48° .6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的顶点重合为如图所示的位置,若∠AOB=105°,则∠COD= 75° .7如图,分别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解:如图所示. 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E⊥AB于O,射线OF⊥CD于O.且∠BOF=35°,求∠AOC和∠EOD的度数.分析:已知∠BOF=35°,OF⊥CD,可求出∠BOD的度数.再由对顶角性质求∠AOC,又由OE⊥AB,可求∠COE的大小.再由∠EOD与∠COE互为邻补角,可求∠EOD的大小.解:∵OF⊥CD,∴∠FOD=90°,即∠BOF+∠DOB=90°,又∠BOF=35°,∴∠DOB=55°,又∠AOC=∠DOB,∴∠AOC=55°,又OE⊥AB,∴∠COE=90°-∠AOC=35°,∴∠EOD=180°-∠COE=145°,∴∠AOC=55°,∠EOD=145°.1画垂线,要认清过哪个点与哪条直线垂直,画时要遵循“一靠二落三画”.2解有关垂直的计算问题.一方面要“数形结合”,另一方面充分用垂直得直角这一特征.3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由垂直可得到90°的角,反之由90°的角可得到垂直,也就是说垂直的定义既可作“性质”用又可作“判定”用.理解垂线性质出错.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垂线B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垂线C过一点可画平面内多条直线的垂线D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垂足一定在直线上学生解答:B画图考虑不周出错. 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AOC=30°时,则∠BOD=.学生解答:60°或120°44 8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D)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1=15°3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D)A∠2=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如果直线ON⊥a,直线OM⊥a,那么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C)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1如图,当∠1与∠2满足条件 ∠1+∠2=90° 时,OA⊥OB.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 60° .13如图,AO⊥BO,CO⊥DO,∠AOD=4∠BOC,求钝角∠AOD的度数.第13题图解:∠AOD=144°14著名的比萨斜塔始建于12世纪,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倾斜着,它与地面所成的角中较小的角曾经达到85°.(1)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你的依据是什么?(2)它相比其它建筑倾斜了多少度?第14题图解:(1)95°,邻补角的和是180°(2)5°15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13∠BOC,OC是∠AOD的平分线.(1)求∠COD的度数;(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第15题图解:(1)∠COD=45°;(2)OD⊥AB,理由如下,∵OC平分∠AOD,∴设∠AOC=∠COD=x°,而∠AOC=13∠BOC,∴∠BOC=3∠AOC=3x°,∵∠AOC+∠BOC=180°,∴x+3x=180,∴x=45,∴∠AOD=90°.即OD⊥AB.16如图,P为∠BAC内一点,PE⊥AC于E,PF⊥AB于F,连接EF,并延长至D,若∠1=∠2,判断∠PFE与∠P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16题图解:∵PE⊥AC,PF⊥AB,∴∠AFP=∠AEP=90°,∴∠PFE+∠3=∠PEF+∠2=90°.而∠1=∠3,∠1=∠2,∴∠2=∠3,∴∠PFE=∠PEF.55 第2课时 垂线段1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 最短.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第3题图2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垂线段的长度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3如图,PO⊥OR,OQ⊥PR,能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线段有 5 条.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D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学案(pdf)(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2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