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诗歌之中赏修辞朗读下面诗句并说出它们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举酒欲饮无管弦。——夸张——对偶——反问——设问——比喻——借代四、广而告之话修辞•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夸张——夸张——比喻——对偶——排比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晋]陆机·《文赋》•欣赏下列一则短信,说说其中的妙处: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冬眠了,老牛烧炭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服了,蚂蚁买暖水袋了。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修辞无处不在修辞无处不在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共考查8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查修辞方法,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1.考查形式多样。•纵观十多年来的高考考卷,前几年修辞方法的考查以填空、选择、判断题型为主,而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明显不再考查修辞方法的辨认,而重在考查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方法。它也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如2009年湖北卷把压缩语段与修辞结合起来以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查。•2.选材贴近现实。•本考点与语言运用的其他考点一样,选用的语言材料针对学生实际,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如:2008年高考重庆卷、湖北卷从不同角度涉及奥运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3.考查重点明确。•无论是从《考试大纲》规定,还是从高考命题看,本考点突出“常见”,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常见的共8种修辞方法,近三年高考中涉及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排比、比喻、比拟等,没有超出大纲规定“常见”范围。同时,本考点一般不考辨析,着重考查正确运用。•【例1】(2005·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贝壳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解析]面对欺凌,杨柳弯腰逢迎,显然不合事理。•[答案]C•【例2】(2009·高考辽宁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仿写题,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主旨及句间逻辑关系,例句以“我”与“我的祖国”为对象,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表明了“我”与“我的祖国”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了“我”对“我的祖国”的赞美和热爱。•[答案]我和我的学校,像小鸟和森林一座;森林是小鸟的家,小鸟是森林的歌唱者;每当森林在合唱时,小鸟是声音最嘹亮的一个。•修辞手法经常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具体题型见第三、五部分相关内容。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反问句2.你能把下列歌词中运用的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手法写出来吗?(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2)“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4)“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5)“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明天又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明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对偶比喻反复顶真排比•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词语所称代的事物。•(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无丝竹之乱耳。()•(3)过尽千帆皆不是。()•[答案](1)“鳞”是鱼身体的一部分,代鱼。•(2)“丝竹”本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乐器。•(3)帆是船上的工具,代船。•十三、2013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4.【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2)【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十五、2013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参考答案】•1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十六、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8.【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9.【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一般被认为是杜牧在其诗句(《泊秦淮》)中也用了这个典故。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手法来强调这个主题的?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吊古伤今对比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问(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前说明:问题(1)属“炼字型分析”题,从题目要求看,只要回答出何字即可了(有别于“为什么”的问题,如是则要分析说明了)。答案:(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宁夏海南卷)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联系注释中关于作者的境况——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9【答案】①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______________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4分)(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
本文标题:诗歌中的修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4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