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哥特建筑艺术概述•最早哥特(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architecture)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早期哥特式建筑•圣德尼修道院(12世纪40年代)巴黎附近的小城圣德尼市有座建于9世纪的修道院,11世纪扩建为大教堂,那里从埋着法国历代国王,包括1793年法国大革命中被砍头的国王路易16和玛丽皇后及孩子们,据说从法国史上第一位国王克洛维斯一世至复辟的路易十八共63位囯王,只有3位没有埋在这里。•彩色玻璃灵感•十二世纪初,巴黎近郊的圣德尼修道院﹝AbbeyChurchofSaint-Denis﹞的院长苏杰﹝AbbotSuger﹞,从教堂宝库中闪烁的珠宝与当时广泛被使用的彩色玻璃中得到了一个灵感。他认为借着注视华丽的材料或许能够将一般人的精神提升到更能完全注视上帝的国度。他的这种观点,后来将低矮、黑暗、厚重、照明不清的仿罗马式教堂彻底的改变了。•“混沌的心灵通过物质的东西升向真理•当它看到真理之光,就从沉沦中复活。“尖拱首先运用了尖拱带来的自由发挥空间。在仿罗马式的半圆拱当中,距离中心点的高度和宽度是相等的。不过尖拱因为有几种不同的曲率,即使宽度不同,仍能维持原本的高度,因此拱廊可以有几根柱子靠得近,而拱顶仍然等高。此外,高和宽都不一样的柱子与高和宽都不同的拱顶成直角相接,这样低矮的侧廊就能连接较高的翼殿,翼殿再连接更高更宽的中殿。圆花窗肋架拱顶•沙特尔圣母大教堂(西墙国王门)•巴黎圣母院(扶壁拱)扶壁拱是拱或者半拱,它把拱顶对墙壁上部的推力转移到外部支撑物即扶壁那里•坎特伯雷大教堂(英国早期哥特式)在拱形和垂直构件上使用重复的装饰线条,更有线条感和装饰性•小结特征:•肋架拱顶、尖形拱门,骨架般的结构增加,窗花格。出现雕像柱盛期哥特式建筑——13世纪•沙特尔圣母大教堂沙特尔圣母大教堂,法文LaCathédraleNotre-DamedeChartres,坐落在法国厄尔-卢瓦尔省省会沙特尔市的山丘上。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十二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它与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大教堂并列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主连环拱的每一个扶壁都有一个敦实的中心体,周边环绕四根小圆柱。尽管小圆柱和中心体共用一个模制础石(称“脚座”),但柱头的高低却有差别。而且从中殿看下去,会发现扶壁是交替变化的。美丽彩玻璃圣母窗以深蓝和亮红为基础,红蓝相交,和谐而神秘头顶白鸽——圣灵的象征中殿扶壁拱南廊袖外墙北袖廊中央大门左侧柱像依次为:梅尔奇泽德克、亚布拉罕和以撒、摩西、撒母耳、大卫•兰斯圣母大教堂兰斯大教堂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巴黎圣母院。这里曾经是法国第一位国王Clovis克洛维接受洗礼的地方,而从1027年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这里也是几乎每个法国国王举行他们加冕仪式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莫过于,1429年圣女贞德护送查理七世来这里加冕。设计方面的变化,使它更加规整了。兰斯的小圆柱和扶壁统一为圆柱体。柱头是宽宽的叶状装饰,比例与扶壁总体积相适应,庄严肃穆。外墙面被清清楚楚地被分割成横竖小区间,这种如窗格子似的的造型设计,有时被称为“和谐外墙面”三个门楣中鑫没有雕塑,而采用了圆花窗。圆花窗采用了新的样式,叫条状窗花格。圣母领报和圣母访亲天使加百利————哥特式微笑(美及神的赐福)后期哥特式建筑•格洛斯特大教堂(英国——垂直式、网状拱顶、扇形拱顶)垂直式:横直窗花格,使用垂直聚拢的细长支撑物和巨大的窗子。新型拱顶——扇形拱顶“扇”是半个漏斗,纵向部分是内弯的,横向部分是外突的。在整块石板上刻出肋架和拱面,产生了跨间之间的波状起伏•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1446——1515)布尔戈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拱面围出星状花饰——火焰式•私人住宅•威尼斯黄金宅邸
本文标题:8哥特式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6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