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
1强化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张启发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1年2月28日)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一、2010年及“十一五”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回顾2010年,我市战胜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粮食总产量355万吨,同比增长38.6%,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蔬菜总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20%,居全省第二位;肉蛋奶总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17.5%,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17亿元,同比增长16.2%;一产增加值实现142亿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9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1元。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开原市起重机、铁岭县汽车零配件、昌图县换热器、调兵山市矿山机械、西丰县医药保健品等2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县域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58个。县域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6.7%。县城房地产业开工面积达到736.7万平方米。庆云堡镇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腰堡镇初步建成了一座新兴小城镇;新台子镇成为国家级文明镇、省百强镇和“绿叶杯”优胜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全市县域经济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前列。5个县域单位全部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三年倍增计划”的奋斗目标。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开原市的“三化”经验得到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学习推广。开原市进入全国百强县,位列第85名。在全省2009年44个县综合发展评价排名中,开原市列第4位,调兵山市列第6位,铁岭县列第10位,昌图县前进17位、列第23位,分别受到省政府的表彰。(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1、三大主导产业开发速度加快。全市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474个,总数达到1864个,有16家养殖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农业总产值59%。全市新开发保护地蔬菜12.8万亩,总面积达到107万亩,保护地蔬菜单项人均纯收入达到2029元,同比增长42%。全市新增榛林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到105万亩,榛子年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我市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都”。“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形成。铁岭3县榛林面积35万亩;奶牛饲养量3万头。开原市肉鸡饲养量4600万只;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2万亩。昌图县生猪饲养量325万头;肉牛饲养量194万头;花生种植面积85万亩。西丰县梅花鹿存栏量8.5万只。调兵山市、清河区、银州区、开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发展。全市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10个市级保护地蔬菜示范小区、10个市级畜牧示范小区和10个市级榛子标准园建设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2、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事企业(项目)135个,总投资123亿元,到位6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8家,销售收入实现672亿元,增长33%。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58家,销售收入实现619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96家,5亿元以上企业17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建设促龙头有了质的变化。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55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5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4个。全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8万户,农业产业化单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引进农业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28项。种养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开展科技特派服务行动,向基层派驻农业科技人员762名,4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丰产丰收。举办各类培训班250多期,培训农民11万多人次;发放农业实用技术资料5万多册。初步建成“铁岭金农网”,新建“九个一”标准农业信息服务核心站170个,开通“12582”农业专家信息服务热线并解答农民电话咨询8600多人次。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投入农田基本建设资金11.2亿元,完成土石方5435万立方米,建设骨干工程345项。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成功抵御了“7·20”特大暴雨袭击,取得抗洪救灾工作全面胜利。全市完成造林42.9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66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3%。全市拖拉机和机引农具保有量分别达到5.9万台和8.1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11万千瓦,同比增长5.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建成气象自动站91个,基本实现“一乡(镇)一站”的目标。全市辽河治理保护完成3座橡胶坝主体及上下游护岸工程,辽河滩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1.38亿元,扶持产业化项目12个。实施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1个,开发面积17万亩。(三)农村民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8.1亿元,在全市13个市级试点镇、291个市县两级试点村建设项目676个。二是建立农民就业培训基地59个,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培养农村实5用人才50万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37个,并全部开展了互助金式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2022万元。全市5.4万低收入人口平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四是农村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有237个村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村和示范村。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气化、生物质固化燃料企业14处,“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6900户。建设饮水安全工程241处,解决了16.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200万元改造农村低保边缘户D级危房2000户。同时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保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四)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确权到户率达到99%,林权证发证率达到97%。建立林业综合服务中心5个。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村镇银行发展到4家,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到18家。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各种涉农贷款71.6亿元,同比增长42.3%。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规模发展、规范运行新阶段。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0家,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15家,其中A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00家。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效开展,一事一议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97亿元,其中,财政奖补5179万元。二是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6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0万亩,增长33.3%。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5.5亿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00万元。完成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面积650.5万亩,保费总额17880万元。农口各部门和各涉农部门共争取省以上各项支农资金24.6亿元,增长7.4%。2010年,全市“三农”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以说“十一五”是我市农业大发展、快发展的五年。“四个一百万亩”工程全面完成。“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全面实施。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显现,昌图花生、开原苗木花卉、铁岭榛子、西丰梅花鹿等一县一业达到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同“十五”末相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16%,肉蛋奶总产量增长60.9%,年均增长10.4%。蔬菜总产量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6.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3倍,年均增长16.4%;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倍,年均增长15.8%。“十一五”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的五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比“十五”末增长1.67倍,年均增长21.7%;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383家,增长3倍。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走在全省的前列。“十一五”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五年。与“十五”末相比,全市县域GDP增长4倍多,年均增长40%。县域财政一7般预算收入增长9倍多,年均增长59.7%;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倍多,年均增长56.1%;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63%。“十一五”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的五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增加了3814元,年均增长16.7%,翻了一番。“十一五”是我市农业部门业绩显著的五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政策性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政策性保险、玉米螟防治等工作均在全省前排。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获得省林业厅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奖。市水利局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市农机局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市畜牧业发展局连续两年在全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考评中名列第二位。全市气象基层台站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业发展方式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事企业规模小、加工档次低,竞争力弱。二是基础设施落后。设施农业水平低,高标准农田少,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农村发展缺乏资金支撑,截留挪用涉农资金情况依然存在。贷款难、成本高的现状没有得到有效解8决,农业招商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四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不足,工资和经费难保障。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二五”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及2011年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我市建成现代农业强市。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80亿斤;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增长18.8%;蔬菜总产量年均增长9%;榛子总产量年均增长20%。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耕地灌溉率达到30%,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全省畜牧产业第一市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第一市。开原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明显前移,铁岭县、调兵山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昌图县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西丰县摆脱贫困面貌、达到全省中游水平。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县域9经济为载体,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主要目标是: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同比增长15%;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14%。粮食产量争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36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65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38万吨,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15%。为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以一乡(村)一品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一个县、乡(村)如果没有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就不会有市场竞争力,就不会有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一个县的主导产业培育离不开
本文标题: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6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