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华南农业大学342综合四农四狂背版二三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二、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1-二、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考试要求1.农业家庭经营的内涵、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兼业化的原因、利弊分析与发展趋势。2.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形成、绩效、障碍与完善。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与作用、农业合作社的原则与运行特征。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所谓农业家庭经营:就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或家庭农场。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可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相适应,可以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业特征,即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主要实行的是家长制或户主制管理,不存在管理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它强调以使用家庭劳动力为主,而不是以雇工经营为主。2、家庭经营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形式的理论分析(农业家庭经营存在的原因)第一:农业的产业特点与农业家庭经营:(1).农产品上不可间断的生命连续生长过程的结果,各个生产环节只有继起性,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具有并列性。工业中,可以一个单位内集中很多劳动力和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可以集中在一起,生产资料,取得很高的效率;农业生产周期长,生长的各个阶段有比较严格的间隔和时限,只能有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依次而不间断地进行。(2).农业生产活动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复杂交错,因此农业劳动指出具有不平衡行。农产品必须因地制宜,不能随意地改变生产地点。(3).在光照条件下,农业生产一般不可叠加,具有广阔的地域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一般情况下不能够叠加。而工业生产却可以叠加,可以在厂房中集中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相当集约的规模化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劳动和经营管理有较强的分散性,其成果有很大的差异性。农民的劳动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各个农民对生产经营进行合理的安排,靠其对全过程细心的作业和管理,以及对市场的准确预测。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一种较为合适的组织形式。第二: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1)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协作到分工协作,再到机械化生产的过程。(2)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二、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2-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劳动者之间没有固定分工的协作叫简单协作。劳动者之间有比较固定分工的协作叫分工协作。分工协作使劳动者积累了经验,改进了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强度;生产工具更能够发挥作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劳动更加具有连续性、划一性、规划性、秩序性。(3)从协作的第一种方式来看,即把不同专长的劳动者集中在一起共同生产一种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同一时期的作业比较单一,不同时期的不同作业多数又往往可以由同一劳动者连续完成。(4)从协作的第二种方式来看,即把具有相同专长的劳动集中在一起,生产相同的产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多是简单协作。(5)但我们对农业的协作方式,一定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将工业中的协作方式生搬硬套到农业中。由于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作业不能实行严格的分工协作,甚至一些简单的协作也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农业生产不适合采用工厂化劳动,而更适合采取家庭经营的方式。第三: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采用的农业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技术,包括各种机械设备,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农业机械技术的本质是以物力代替人畜力,扩大每个劳动力生产和经营的范围和数量,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类是生物、化学技术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配合饲料等,这类技术主要是直接改变生物本身,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动物的生产率来增加经济效益。从研究和推广的角度来看,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一样,需要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集体协作才能完成。但在应用上,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要求的条件有所不同。(1).多数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由单人进行农业机械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工业机械那样形成大型化的生产线,只能小型化才便于在农业生产中使用。(2).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关联性较小;农业机械技术生物和化学技术虽然都作用于同一生物,但并不一定同时使用。即使是农业机械技术,其关联性也比较弱。农业生物与化学技术运用的关联性就更小。因此,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弹性。(3).许多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不受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即使有的农业技术的运用要求有最低的作业规模,但是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突破单个家庭经营规模的限制。通过合作社或专业公司实行社会化服务,也可以实现农业技术运用的外部规模化经营。第四: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与农业家庭经营(1).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劳动激励多样。家庭的存在绝不限于经济利益这根纽带,还有一系列超经济的纽带。使得家庭无须靠纯经济利益激励,就能够保持对其自身的目标和利益的基本一致性。家庭成员努力工作,无须以家庭内部精密的劳动计量并同报酬挂钩来激发。因此,农业的家庭经营,一般无须监督,管理成本差不多是最小的。(2)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技能上的差别有利于分工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农业实行家庭经营,家庭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在时间上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上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二、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3-3、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兼业农户是与专业农户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有相当时间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依靠经营农业以外的其它事业取得相当收入的农户,这类农户一般多为规模中小的家庭经营。中国把农户分为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兼业户。纯农业户是指农户中的所有劳动力都从事农业,而不从事非农业;农业兼业户是指大约有6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36%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非农业兼业户是指大约有4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4、农户兼业化的原因第一:农业强烈的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不一致是农户兼业经营的客观基础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工具使用具有阶段性和间歇性的特点,给单纯经营农业的农户带来三个不利影响:一是带来农业劳动力和生产工具在使用上的忙闲不均,出现了农闲季节劳动力季节性剩余和生产工具的季节性闲置;二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特别长,资金周转缓慢,且收入不均衡,只有农产品收获后才有一次性收入,平时只有投入没有收入;三是农业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风险很大。第二:农业贸易条件的恶化及比较利益的下降使得农户兼业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农业是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产业部门,依据恩格尔定律,人们的收入越增加,恩格尔系数就越下降,进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局相对减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的供给却不断增加。这使得农产品的贸易条件必然不断恶化,农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趋于下降,农业的比较利益降低,务工经商的收入一般要高于农业收入。农民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向兼业化方向发展。第三:对农户来说保有土地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和一笔不断增加的财富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农户都不肯轻易放弃土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自己经营非农产业或农户劳动力外出就业,在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中,难免存在着破产、失业的危险。但危机到来时,农户兼业的劳动力就可以回到土地上去经营农业。第四: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也使得农户的兼业成为可能在非农产业就业,每周可休息2天;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方便了农户的农业经营,务农的劳动程度低,使得退休者、体弱的人和劳力不足的农户也可以经营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向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农村分散。这也为农户的兼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5、农户兼业化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国际上兼业农户的发展呈现的趋势一是专业农户不断减少,兼业农户不断增加;《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二、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4-二是在兼业农户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一兼农户不断减少,以农业收入为辅的二兼农户不断增加;三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小,兼业比重越大.6、农户兼业化的利弊得失A兼业农户的这种发展,使世界各国开始对兼业农户从采取限制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后来慢慢发现兼业农户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许多好处.B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兼业农户的出现和大量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作用;C它也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兼业农户由于有多种收入来源,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D由于兼业农户大都住在农村,家中又有人在城市或非农产业就业,使其具有了双重身份,这对兼业农户在经济危机期间为自己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缓解大量农民用项城市,防止城市的过度膨胀,避免农村人口的过度萎缩和农村社会的衰落,都是有好处的.E但在兼业农户当中,也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F在他们当中,有的因规模过小,财力物力不足,无力或者不宜采用先进技术;有的则因青壮劳动力在外做工,剩下老人、妇女在家务农;有的平时主要时间外出,只是假日和业余闲暇时间回家种田。许多农户收入主要不靠农业,缺乏务农的志向和热情,因而这部分人经营的农业往往处于衰退荒废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失。他们的命运可能有三种:一是被大农场大企业吞并或收买;二是将土地租给专业农户或大型农场;三是某些小的农户自发地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合,利用合作社和社会上的服务力量,完成各种作业,并且靠农业外的收入补贴等来获得生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户兼业这种经济现象,还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还会有所发展,至于发展速度的快慢,兼业户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各国国内外的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7、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发展与完善(1).家庭承包经营的萌发阶段1978年秋到1980年9月是家庭承包经营的萌发阶段。1978秋,安徽省部分地区率先恢复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业体制改革的序幕。(2).家庭承包经营的全面发展阶段1980年9月到1981年底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全面发展阶段。(3).家庭承包经营的确立阶段1982年春到1984年初是家庭承包经营的确立阶段。1982年1月中共中央出台了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通过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纪要»,该文件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组,都《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二、三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5-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月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一号文件中进一步肯定了包产到户责任制,并宣布了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共中央在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土地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项目可以更长一些,解决了农民担心政策会变的心理。1984年底,家庭承包经营在全国全面铺开,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1992年中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农业法,在法律的层面上肯定了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同年国家将这一经营制度写进了宪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到1999年底,全国除了一轮承包尚未到期的外,基本上完成了承包任务,承包期至少为30年不变.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业家庭承包中以土地为核心的一系列问题做出更为详尽的法律规定.8、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绩效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
本文标题:华南农业大学342综合四农四狂背版二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3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