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章塑料袋采血操作规程
2采血操作规程2.1采血前准备采血环境、设备应严格定期清洁、消毒,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Ⅲ类环境标准执行,每个采血工作位应有独立的采血、留样、记录、贴标签的操作设施和缜密流程。2.1.1配备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并定期检查,保证在有效期内。2.1.1.1基本急救药品包括:强心、升压、呼吸兴奋、抗过敏、镇静、扩容等药品。2.1.1.2基本急救器材包括:开口器、氧气瓶、输氧套管(面罩)、一次性无菌静脉输液器及输液针头、无菌注射器及针头。2.1.2检查一次性采血袋,确保外包装严密、无破损、无霉变,在有效期内使用。2.1.3开启、检查、校正采血仪(秤)。2.1.4开启、检查高频热合机,调整合适的热合强度。2.1.5做好采血物品准备。2.1.5.1有效消毒剂:2%的碘酒、75%的酒精或其它有效消毒剂。2.1.5.2基本采血物品包括:惟一性条形码标识、献血记录、采血椅(床)、一次性垫巾(纸)、止血带、消毒棉签(棉球)、敷料﹑止血钳(止血夹)﹑剪刀、标本管(架)、血液与标本运输箱、一次性利器盒、专用医疗废弃物品箱(袋、桶)。开展成分献血应准备血液成分采集设备(血细胞分离机)及相关物料。2.1.6向献血者提供咨询和护理;献血者需要清洗肘部献血部位时予以指导。2.2采血操作2.2.1采血人员应着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卫生;不得佩带饰物,如戒指、手镯(链);操作前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每接待一位献血者后用消毒剂消毒双手或更换乳胶手套,并更换止血带和一次性垫巾(纸)。2.2.2采血前核对献血者有效身份证件、献血适宜性评估结论、献血条码,唱读确认献血者姓名和献血量。2.2.3采血前检查确认采血袋无渗漏、无破损、无霉变、管路无折叠,保存液无混浊和异物,护针帽无脱落,并在有效期内。2.2.4查看双肘,无新鲜穿刺痕迹。选择肘部充盈饱满、弹性好的静脉作为穿刺静脉。2.2.5在穿刺部位上方4-10厘米处用止血带系紧(或血压计袖带加压),以能阻断静脉回流而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2.2.6选好静脉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消毒剂采取自内向外螺旋式的方式消毒皮肤,切忌往返涂拭。消毒面积不得小于6厘米×8厘米,待干,以保证消毒剂有效作用时间,消毒后的部位若再次接触(被污染),应重新消毒。2.2.7穿刺前再次检查采血袋确保无异常,并采取措施防止空气进入血袋(如用止血钳、止血夹等),取下护针帽,检查针头无弯曲、无倒钩。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静脉穿刺。2.2.8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维持静脉穿刺点与血袋的落差并启动采血仪(秤)保证采血全过程血液和保存液充分混匀。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血流通畅,固定针头位置,用敷料保护好穿刺点。2.2.9嘱献血者间断做松手、握拳动作,以保持血流畅通。对血流不畅者,应及时调整针头位置,以防采血中断。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及血袋重量是否递增。2.2.10做好献血者护理,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观察献血者面色、表情,及时发现并处置献血不良反应。2.2.11一次只能对一份献血记录、血袋和标本管贴签。经核对后,将惟一性条形码标识牢固粘贴在献血记录、采血袋、转移袋、血袋导管、标本管上。2.2.12当血量达到要求时,嘱献血者松拳,松开止血带,用止血钳(夹)夹住针柄后导管,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拨除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2.2.13嘱献血者用手指压迫穿刺点10分钟并抬高手臂,或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1小时,避免出血或形成血肿。2.2.14如需第二次穿刺,须征得献血者同意并更换手臂,使用新的采血袋重新穿刺采血。2.2.15若采集200ml血液的时间大于5分钟或采集400ml的血液大于10分钟,该血液应特殊标识,不能用于制备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2.2.16采血结束后,在献血记录上记录采血结束时间及血液采集量,并告知献血者。2.2.17机采成分血液时,可选择补充钙剂。完成静脉穿刺后按照血液成分采集设备(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说明操作并设定相应的参数。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持续观察机器的工作状态、抗凝剂的滴数,做好采集过程的监护和记录。2.2.18血小板采集完成后,从机器中取出,制品轻轻摇动3~5分钟,使血小板解聚并混匀,放入血小板保存箱,在22±2℃的环境下振荡保存。2.3血液检测标本2.3.1应对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标本的标识、标本的采集、登记和保存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标本质量。2.3.2应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血站血液检测常用的真空采血管包括:2.3.2.1普通管和促凝管适用于生化、免疫等血清学检测。2.3.2.2EDTA-K2、EDTA-K3抗凝管适用于血型、血细胞分析等。2.3.3留取同一献血者两份血液标本。先留取非抗凝血液标本,后留取抗凝血液标本。2.3.4留取血液标本时,应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标本管内,防止空气进入血袋和真空采血管。应保证抗凝管内促凝剂或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保证血液标本管不被污染。2.3.5分段热合血袋导管,供交叉配血和血液标本保存使用。全血采集后应在血袋上保留至少20cm长度注满全血的血袋导管。血液成分采集后应在血袋上保留至少15cm长度注满血液成分的血液导管。2.3.6将针头与采血导管分离,针头放入利器盒内。2.3.7认真核查献血登记表、献血记录、采集的血液、标本管、血液导管、留样小袋上的惟一性条形码标识,确保一一对应。2.3.8血液标本的质量要求,血液标本的保存、包装、运输(集中化检测标本的运输)和交接见“4.2献血者血液检测前过程的管理”。2.4献血后护理及告知2.4.1献血后护理。2.4.1.1为献血者提供点心和饮料。2.4.1.2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若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局部压迫。2.4.1.3献血后应休息10—15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2.4.2献血后告知2.4.2.1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12小时以上,避免穿刺点感染。2.4.2.2献血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2.4.2.3及时补充水分,有助于血容量恢复。2.4.2.4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当日避免饮酒。避免暴饮暴食。2.4.2.5血站的联系方式。2.4.3向献血者颁发《无偿献血证》,并表示感谢。2.5采血后现场消毒与污物处理2.5.1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采血区域,用消毒剂擦拭操作台及采血器材,清洁地面。2.5.2医疗废物必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存放、分类、标识、交接。2.6血液的运输和信息录入2.6.1血液放置专用容器内,按照冷链的要求进行运输和搬运。2.6.2血液应及时送交相关部门,并履行签收手续。2.6.3献血登记表、献血记录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2.7献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2.7.1设置环境卫生整洁、能为献血者提供隐私保护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场所,专人处置献血不良反应并全程监护,防止献血者发生意外伤害。2.7.2穿刺不佳造成局部血肿的处理措施为:停止采血,拔出针头,用敷料紧压穿刺点,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2.7.2.1静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应持续按压至少15分钟,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4小时。2.7.2.2动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应持续按压至少15分钟,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6小时。2.7.2.3嘱献血者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24小时后改为局部热敷。2.7.3发生轻度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平卧,保暖并在空气流通处充分休息,适时提供饮料和点心。2.7.4发生中度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侧卧,保暖,防止呕吐窒息,监控血压或脉搏。症状减轻后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处置。2.7.5发生重度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头低脚高位侧卧,松开衣领和腰带,脱去紧身衣物,保暖,保持呼吸畅通,监控血压、脉搏。用拇指掐人中或合谷穴,低流量给氧,症状减轻后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处置。若上述处置无缓解,必要时给予急救药物或立即转送医院。2.7.6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应及时进行回访。2.7.7发生成分献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确保献血者安全。2.7.8应对所有献血不良反应完整、准确的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处置、转归。2.7.9定期对所有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置情况进行评估。
本文标题:第二章塑料袋采血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