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杭州政策总结杭州在沪杭同城化背景下的政策演变:2001年-2004年:杭州政府提出接轨国际的第一步就是积极接轨上海,在产业发展规划上积极建立与上海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产业,发挥本地人文旅游及环境的优势,与上海进行错位发展。2005年-2008年:1、政府经济建设中心转移到了地区产业带建设。并且积极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合作,努力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杭州市打算建设“一个先进制造业长廊、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五个特色产业区域”。长廊是指“临平工业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一线。这里有以松下、伊莱克斯为代表的家用电器基地,也有以娃哈哈、顶益集团、中萃食品为代表的轻工食品基地,还有以汽车零部件、专用汽车为重点的机械加工基地,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长廊。产业带是指“高新区江南区块-浙江大学本部-浙江大学科技园-高新区江北区块-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这一线智力资源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五个特色区域指杭州所辖的五个县市。富阳、临安、桐庐、建德和淳安均打算以目前的主打优势为基础,相应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形成各自的特色。2、强调了城市区域一体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立交通一体化,为沪杭同城化效应创造现实条件。具体措施:实施上海至杭州的快速交通设施建设,建议进一步研究磁悬浮列车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缩小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沪杭1小时通勤交通的目标;其次,积极推进沪杭快速铁路的建设,与两个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实现无缝衔接。这个发展时期,杭州逐步形成了区域一体化中的建设特色:杭州在推进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文化力的建设。西湖之所以如此出名,也主要得益于它的文化积淀,所以一定要保护好。保护有两种:一种是改良性的,另一种是革命性的。西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此非常敏感,只能对其进行改良性的、综合性的保护,这就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去年我市改造了西湖南线,打造了一个亮点;今年改造西线和湖滨,又是一个新的亮点。车从湖底过,人在湖畔行;再现杨公堤,重圆全景梦。明后年将要一鼓作气,改造北线,给西湖戴上一条漂亮的项链。南线主要突出休闲,西线主要突出野趣,湖滨主要突出繁华,我认为北线应突出“清雅”。因为北山路,背靠“葛岭”,面对“西泠”,名人故居众多,文化氛围很浓,应体现清净、文雅的主题。杭州还有一宝,那就是良渚文化遗址,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惟一性和独特性。走进大英帝国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良渚文物。现在余杭区已对242平方公里的遗址管理区进行规划、保护和利用,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基础。2008年-2010年的政府城市建设特点:杭州一直立足于比较优势,把打造“天堂硅谷”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力争在2010年前把杭州建设成为全省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果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做到既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损害,也要加大对水、能源等战略性资源供给和土地资源的调控,以一流的生态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展产业增长空间。围绕这一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一起抓”。一是坚持产业载体、创业平台、人才支撑一起抓。强调以“两港五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天堂硅谷”,体现了产业载体、创业平台、人才支撑一起抓的理念。二是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起抓。三是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一起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创性技术、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是撑起杭州工业的顶梁柱。中小民营科技型企业充满活力,具有强烈的创新冲动,是造就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基础。四是坚持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一起抓。坚持以体制创新为先导,以环境建设为根本,着力培育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发展的体制和环境优势。调整理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坚持做产业与做城市一起抓,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城市的新区、政策的“特区”。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做到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期人文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勇于探索、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五是坚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一起抓。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制订规划、完善政策、创新体制、优化环境、吸引人才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建设孵化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行业建设重点:2000-2002年---浙江:——信息产业。——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高档服装面料、优势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丝绸工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和前道高精尖技术,重点发展新型丝类和复合纤维、高档真丝绸和新一代化纤绸产品,促进丝绸产品向高档化、功能化方向发展。——轻工业。着力发展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食品工业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海洋生物食品、营养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提高食品精深加工程度。——家电工业——造纸工业。——皮革工业。发展高档皮革、合成皮革和新型皮革化工材料,开拓皮革制品应用新领域。——塑料制品工业大力发展工业配套和中高档日用品等塑料制品。——机械工业——光机电一体化——石化工业——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流通业。这时期政府发展原则:二是产品技术含量要高,要有较大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能促进传统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有利于应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要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着眼出口和替代进口的项目;四是要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的可行性。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政府优惠政策:浙江省政府“一号文件”公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2006-1-13新年伊始,浙江省非公经济发展迎来了“翘首企盼”的好消息。2006年1月11号,浙江省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了2006年的“一号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含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水平、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改进和加强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指导和监管等,在市场准入、融资支持、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细化、落实了去年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是浙江的优势和活力所在,《实施意见》出台后,对于浙江在更高层次上保持非公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放宽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提出“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在强调支持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提高对非公企业的贷款比重,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的同时,《实施意见》还针对我省民间资本充裕的特点,提出规范民间融资,积极利用民资的思路。严禁向非公企业“乱伸手”《实施意见》再次强调: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以及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主的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制定实施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规划和政策,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规划年度计划,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4%,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33.9%。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活力继续增强。部署“十一五”时期体制改革工作。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力争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正确处理扩大需求与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积极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增长,力争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正确处理推动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坚持和落实好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力争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自主创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完善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抓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积极有效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扎实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创新创造,打击侵权行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编制一批重点产业技术标准。扎实推进品牌大省建设,加快实施“双千品牌培育创建工程”。组织实施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958”技术赶超计划。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理念,加强对设计、制造、营销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以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为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力培育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完善和落实服务业促进政策,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对不同所有制服务企业在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支持有条件地区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水、电、气等价格政策。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软件、咨询、会展等产业,积极发展创意等文化产业,大力提升旅游、金融、商贸和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导服务业合理集聚,支持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港口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利用,加快宁波—舟山港等港口建设,进一步完善集疏运网络,积极培育和发展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水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强标准渔港、海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浙江行业建设规划:2004提出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近期、中期目标及发展战略的选择经济发展中大至可分为三大竞争阶段;产品竞争阶段、体制竞争阶段和知识竞争阶段。浙江无论是12大传统产业还是5大新兴产业,都处于产品竞争阶段。这些产业绝对成本优势靠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税收优惠等)形成;相对成本优势靠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设备较为先进、管理成本低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靠产业集聚和产权清晰提高生产效率获得。但还没形成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高人力素质达到综合低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要使主要产业形成综合低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在促进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人力素质、管理水平、培育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上下功夫。中期目标则是要使浙江主要产业进入体制竞争阶段。(一)利用国际资本和本地资本,提升本地产业层次浙江本地产业群已形成,迫切需要利用各种资本提升产业层次。在对内对外的招商引资中,要选择与本地产业群能嫁接的,能提升主导产品层次,拥有开发优势、管理优势、全球营销优势的且上下游产品中做得更专业的资本,以形成核心产品并能不断升级,形成完善的配套能力。实践证明,外资与本地企业嫁接可相互促进,共生共荣。浙江产业群发展到现阶段,相当多的企业有新产品研发的
本文标题:杭州政策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8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