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有一个基本、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将本课程的内容与自身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为将来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同学们进一步深造和开拓提供更多的选择。课程介绍与教学安排教学目的1、了解城市了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全面地认识城市2、认识城市规划理解城市规划含义了解古今城市规划3、掌握分析城市和改造城市的方法掌握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实地调研居住小区了解在规划设计中要面临的管理、经济等问题课程介绍与教学安排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总24课时,20课时理论讲授,2-4课时实地调研与观看记录片。2、考核方式出勤(30%)+考试(70%)课程介绍与教学安排《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城市的产生与形成过程1、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原始社会采集经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出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需要交易奴隶制国家出现需要防御无定居点出现定居点“原始聚落”产生“集市”产生“城郭”10000-12000年前《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的形成1、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农业居民点以及在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也出现得最早。2、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西安半坡人鱼网纹盆《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三、城市的定义1.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人口特征经济特征职能特征建设特征《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各学科的城市的定义社会学城市是社会化的产物,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乡村地区的血缘和亲缘关系经济学城市存在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的特征生态学城市是人工建造的聚居地,是当地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地理学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劳动的地域分工的出现和深化分不开的《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城市的形成过程也可见古文的描述。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4.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定义各不相同。古代城市:城与市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城:防御;市:商品交换。现代城市:《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5.延伸了解:各个国家对城市最小规模的界定。瑞典、丹麦:200人;南非:500人;澳大利亚、加拿大:1000人;法国、古巴:2000人;美国:2500人;日本:3000人;比利时:5000人;中国:镇:县政府所在地,或者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市:同时满足非农业人口8000人以上,而且年国民生产总值在2亿元以上(198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建议将人口1万以上的居民点认作城市。《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影响古代的城市发展的因素(1)城市与防御要求(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固定居民点《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原始部落西安半坡村《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古巴比伦城1.两重城墙,间隔12米2.壕沟环绕3.城市制高点,瞭望、守卫《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空中花园《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提姆加德城1.规整宽阔的街道,便于驻军和行军2.外围高大的城墙《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曹魏邺城:①政治中心②以东西干道将城市划成两部分。③南部:分四区,布置有居住的里坊、市和军营④北部:分两区,东区是贵族居住区,西区宫殿区。(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卡洪城Kahun①奴隶制的典型城市②规则的矩形,内城墙将城市分成东西两部分③墙西:贫民居住区④墙东:分两区,北面贵族居住区,南面中等阶层居住区。(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中央集权体制都城规模宏大新王朝建立,按规则新建欧洲:政教合一体制长时间分裂成小国都城规模较小区别:中国城市中心—政治统治中心(宫殿、官衙)欧洲城市中心—神权统治中心(教堂)《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佛罗伦萨《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中国:地主所有制(地主离开农村居住在城市,征物或地租)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发展迅速为防御海寇侵扰,沿海修筑大量方位的卫所,沿海未被作为发展重点,发展重点是内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欧洲: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多拥有自己的城堡或庄园)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的发展。(威尼斯、马赛、汉堡)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城市时期和后工业社会城市时期三个阶段。(一)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二)工业社会时期城市(三)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这一阶段大致始于B.C.3000年一直延续到A.D.1760年,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历史阶段,其间经历了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特征城市发展十分缓慢绵延时间很长城市结构较为简单城市的主要作用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城市成长主要采取有机生长方式,规划成分很少特征《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工业社会时期城市1750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前后约经历200年。贰叁特征壹是城市数量、规模与经济总量的积累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问题的产生《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三)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这一时期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现代城市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②城市个数继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出现了巨型城市。③城市职能出现两极化倾向:一是多种城市职能的叠加,综合性中心城市增多;二是城市职能的分化,出现了以1-2种职能为主的专业化城市。④城市的地域结构趋向分散,由单中心城市变为多中心城市。⑤服务业、信息、金融、房地产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出现郊区化现象。《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与住宅郊区化《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城市化趋势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一、城市化的概念:1、各学科对城市化的定义:社会学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人口学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的过程:一是城市数量增加、二是每个城市人口规模增加。经济学城市化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的过程。地理学城市化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过程《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城市化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镇化。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城市人口(市、建制镇)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居民点的公用设施现代化。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相应变化。资源的流动性增强,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城市竞争。《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最主要的指标,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1.单一指标度量化:PU=U/PPU:城市化水平U:城镇人口P:总人口缺陷:各国城镇定义标准相差甚远,缺乏可比性。2.综合指标度量化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城市成长力系数”、10项指标;日本,稻永幸男,“诚市度”,五大类16个分指标;英国,克劳克,“复合指标体系”,16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缺陷:复杂程度高,需要大量数据调查和研究,非专业人员难以进行。《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美国著名学者诺瑟姆(RayM.Northam)1975年提出的“城市化过程曲线理论”把城市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得到了世界城市研究学者的广泛认同。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阶段(高速城市化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0%70%90%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又趋缓慢甚至停滞《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四、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城市病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乡村依附于城市。基本的城市化特征有:1、近代工业把工人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开了,出现了上下班生活方式。2、巨大的交通运输量使铁路、运河勉强地加在原来的格局上,造成交通混乱。3、大量农民进城,人口猛增,市中心拥塞,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展。4、庞大的工业废物排放,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病: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由这些问题引起城市人群易患身心疾病。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城市病主要的表现:1.人口膨胀2.交通拥堵3.环境污染4.资源短缺《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人口膨胀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各类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出现城市卫生恶化、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末的伦敦密集的车流2.交通拥堵现今城市的首要问题。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一系列污染、安全、停车困难等问题。《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环境污染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损耗等。《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4.资源短缺2002年南非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一、地球上本来资源就十分有限,特别是稀有金属和不可再生的能源,比如稀土资源。二、人类盲目地乱采,造成资料在开采过程中的大量浪费,比如木材。三、人类在消费资源上的不节制,特别是对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料的浪费极其严重,土地污染是典型例子。四、人类循环利用资源的能力较差,资源的利用率十分低下,比如,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就十分低,造成大面积的缺水。《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天堂之镜《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五、中国城市化道路及特点1、中国城市化发展2、我国的城市建设方针(1)1980年,提出: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2)1990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法: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3)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4)2008年1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开始实行。3、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1)总数增长较多、比重增加不快、速度相对缓慢。(2)比重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密切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六、城市发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1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