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在教代会一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1在教代会一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院长丁自勉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根据有关规定和会议安排,现在我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一、过去两年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两年,是学院发展史上关键的两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年。两年来,在省体育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院党委团结和带领全员教职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共同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建就了新校区,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历经了北京奥运会和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为我省完成竞技体育战略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接受了省教育厅对学院办学的检验,对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两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一)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体院办学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认真抓好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在省体育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人事处等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我院实施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省编委关于我院机构编制“三2定方案”,分别制定了《安徽体院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安徽体院职工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安徽体院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等,全院实行全员聘任制,福利待遇向一线倾斜,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目标管理,一般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岗位管理。学院共拿出29个中层领导岗位,其中13个正职(副处级)、16个副职(正科级),打破身份界限,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公开竞聘,通过演讲答辩、综合测评、组织考察等规定的程序,提拔使用了18名中层领导干部,一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改变了体院政治生态,初步实现了干部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提高了干部队伍科学判断形势和促进学院发展的能力,整个改革工作平稳而顺利,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肯定和支持。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两年共招聘了10名优秀青年教师,调整结构,充实队伍。选送2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骨干教师培训班,29名教职工参加岗前培训班;首次认定3个教学团队、8位专业带头人、6位教学名师、23位专业骨干教师和15位优秀青年教师;1名教师荣获全省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师荣获全省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推荐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后备人选。另外,进一步完善教师、教练员任用、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推进教师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并且积极取得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举办了全国摔、柔、举初、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共有110人参加培训。三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学院辅导3员队伍的专业化进程,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向局系统共选拔聘用16名专职辅导员,制定了《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管理暂行规定》,举办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强化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二)扎实做好系统备战,全面提升训竞水平。2008年、2009年是竞技体育“十一运”周期关键两年,为确保较好地完成比赛任务,学院坚持“五个统筹,三个不变”原则,超前谋划,系统备战,强化管理,想方设法提高训练质量,提升比赛水平,突出保障力度,将训练和教学作为我院工作的主线,通过努力拼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三系运动员邓琳琳与队友精诚团结、出色发挥,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再圆我省阔别24年奥运金牌之梦,为实现我省竞技体育“奥运夺金”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二系运动员许莉、马三义顽强拼搏,连克强敌,也分别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5公斤级银牌和男子古典式摔跤84公斤级第5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我省摔跤项目参加奥运会成绩的历史性突破;在2009年全国十一运会上,共获得6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为我省竞技体育“十一运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两年来,在国内外其他正式比赛中,我院运动员还分别获得25枚金牌、10枚银牌、20枚铜牌的骄人战绩,为学院“教科训一体化”办学体制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我院还强化了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了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迎评工作,进一步规4范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管理,适度调整了项目结构,对省体校进入“奥星工程”的运动员实施了动态管理,改革了参赛奖励办法,建立了选拔淘汰机制,两年共获得41枚金牌、37枚银牌、44枚铜牌,向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全国各类高校输送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116人,均超额完成参赛、输送的目标任务。2008年省体校又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免检评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9年,中长跑项目获批为“国家田径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三)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明确专业建设既要立足市场,又要体现行业需要,融“职业、行业、专业、事业、产业”为一体。在学院8个专业中确立了运动训练专业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与前瞻性”的原则,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结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建成5门院级精品课程,开发了《运动伤科推拿按摩》等6门课程,2009年,《学校体育学》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一方面,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坚持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评比表彰和“教学质量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练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健全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评教活动,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确保教学管理和信息反馈系统的畅通,保障了5教学的较好运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四)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实现新区有效运转。新校区建设关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是学院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院教职工倾情关注。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新校区一期工程在一年多时间内,克服多重困难,强力推进建设,至10月中旬,7个单体项目及附属配套工程基本完工,体育系全体师生与运动训练二系部分学生顺利搬迁新校区。2009年7月,按计划全部搬迁新校区,至此,体院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新的校区、新的环境、新的运行方式给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新使命,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实现新校区高效运转磨合,院党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强化大体院意识,调整划转职能,整合各类资源,采用大后勤、大教学、大管理的体制,研究协调新校区运转工作,出台了一批服务教学、训练、学生管理的新制度,建立了磨合顺畅、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新校区的有效运转。(五)坚持招生就业并重,顺利完成各项指标。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办学的核心指标,也是每年工作的重要任务。两年来,学院总结经验,统筹布局,几项主要指标都有新的进展。一是加强宣传,创新工作方式。年初即启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激励机制,加大了对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奖励力度,制定了实效性更强的工作方案。2008年,学院在五年制招生宣传实现创新突破,以省体育局为主体召集各市县体育局长6宣传招生工作,生源数量充足,质量较高。二是积极组织生源,广开就业渠道。分片组织教师、教练员、辅导员、班主任到省内各地和省外重点地区进行选材。在对口招生、秋季招生等招生工作中,学院凭借与安徽师范大学的良好关系,突出招生宣传的力度和效果,2009年录取1332人,是建院以来录取和报到最多的一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制,与各系主要负责人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加强就业指导课和就业网站建设,坚持毕业生就业率月报制度,2009年组织举办院内首届院内人才招聘会,推介毕业生。三是增强服务意识,保证工作效果。在招生方面,加强与全省各市体育局、各业余体校的联系,主动收集各方面信息,努力提高选材质量。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课和就业网站建设,重视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工作,对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积极拓展新的用人单位和用人区域,及时向毕业生反馈用人信息,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2008年和2009年,均较好地完成了招生任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全年预算外收入年年有突破,超额完成预定指标。(六)重视学生切身利益,强化学生服务管理。办让社会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筛选人、淘汰人。保护好学生利益,就是真正维护好学院的利益,树立好学院的形象。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着重抓好入学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感恩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加强学生的7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学法懂法守法。二是资助困难学生。不折不扣地将国家各项惠生政策落到实处,两年共及时发放学生各类奖学金、生活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近60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勤工俭学活动。三是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康复保健协会、音乐爱好者协会、书画爱好者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7个院级社团,聘请社团指导老师。四是创建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了“迎奥运、树新风”活动,举办了“畅想和谐,放飞希望”歌咏比赛和反兴奋剂、“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组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服务、义务献血,对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开展专项培训等。五是加强团的组织建设。2008年4月,召开了院第三届团员代表大会暨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院第三届团委和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为开创学院团的工作的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两年共有3名学生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3名学生获省级优秀三好学生,体育系2006体育服务管理班级获省级先进班级,60人获体育局系统优秀团员称号,4人获体育局系统优秀团干称号,248名同学获院级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院团委两年均被省直团工委确认为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七)积极服务行业需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2008年,我院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劳动保障部等确定为“国家级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2009年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确定为“安徽省教练员培训基地”、“安徽省体育传统项8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工作积极服务行业和社会,多方开辟培训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9年,学院将培训工作放在比较突出位置,成立了专门机构,扎实开展培训工作,全年成功举办了首期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班、全省教练员培训班、社会指导员职业技能培训班、重竞技项群和体操蹦床技巧以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航海模等项目裁判员培训班,接待了国家摔跤队近150人为期1个多月的集训任务。此外,开展暑期篮球夏令营、合肥市中小学毕业考试体育加分培训等工作,全年累计培训各类学员1300余人。(八)全力以赴迎接评估,专家反馈给予好评。迎接全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我院多年列为议事日程的重中之重工作,事关全院的生存和发展。学院经过充分准备,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全面进行了动员,制定了迎评实施方案,拟定了评估工作进度表和流程图,实行了评估工作责任制,七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上百个三级指标等全部分解任务落实到人。为确保评估各项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了一系列迎评工作专项制度,如周六、周日加班制、每周例会制、七个一级指标负责人半天集中坐班制,暑假正常上班制,实行清单作业法,对三个制度汇编、自评报告、8个专业剖析材料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等,采用了逐个过堂的方式定稿整理打印归档。院党委和院评建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分工,分兵把守负责,加强协调推动评估工作。评估期间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全心奉献,全面推进,形成了“人人参与评估、时时关心9评估、事事思考评估”的良好氛围。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学院围绕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内涵建设,以评促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通过评估,增强了全体教职工荣辱与共的凝聚力和主人翁责任感;二是加深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三是推动了教学训练基础设施建设,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年来,学院准备了1000
本文标题:在教代会一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1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