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区景观设计原则进入新世纪以后,住宅建设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就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生态家园?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人为本”的问题被强调出来。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特别是,人们已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资料,同时也要求其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益寿延年的享受资料,其中就包括了提供美的享受。因此,解决好住区环境的景观问题,就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笔者以为,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三大原则,即生态原则、经济原则、文化艺术原则。生态原则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品评小区景观优劣应把握的尺度,按其重要性可依次排序为:生态尺度、舒适尺度、美观尺度。其中,生态尺度是品评小区景观水平的根本尺度。而舒适、美观,则是与小区的档次相匹配的。不同档次的小区,可以有不同的舒适尺度和美观尺度。但是,各个档次的小区,都无例外地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住宅小区景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设施来调节空气质量和丰富视觉感受。当然这绝不是说“绿色住宅”等于“绿化住宅”。现在讲的“绿色住宅”是由“室内环境”和包括绿景、水景等在内的一整套“室外环境”的保护、改善措施来造就的。但对景观而言,主要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等设施来改善环境。经济原则小区景观的经济性,就是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坚持经济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崇尚朴素,经济实惠,很少有不必要的铺张设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是园林大国,在造园艺术宝库中,有着许多强调经济观点的论述。利用建筑物的巧妙组合、摆放来造景。实际上,小区内楼座的组合、摆放形式也是一种景观。例如,将住宅小区内的高层、多层、低层、别墅等不同高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进行巧妙地组合、摆放,有节奏,有韵律,错落有致,可以很经济地造成丰富的景观。特别是为了克服“排排房”、“兵营式”的楼座布局所造成的呆板单调之感,应力求摆放形成围合、半围合空间。中国民居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执着的挥之不去的“围合情结”。围合空间的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民居人文习惯。这既是防卫、安全的需要,又是人情、亲情所使然。这种围合、半围合的形式,造就了组团内部的相对私密空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正在日益成为社区规划创意的追求目标。造园占地面积应适当控制。中国造园技巧特别推崇“小中见大”的传统手法。国外一些学者也从“舒适”和“亲切感”的角度,对庭院空间进行了“宜人尺度”的量化研究。他们认为,室外空间尺度过大,会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鉴于小区用地很珍贵,不能动辄辟地若干亩,搞大广场、大草坪。大而无当,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业主的负担。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小区,周边的居民对中心花园等公共空间的共享度(或称“均好性”)很差,不如将小区分为若干组团,每个组团分设小型花园和若干个庭院景观,则居民受“均好性”之惠多多。文化艺术原则我感到,现在应特别注意和加强研究的是小区景观的文化艺术性问题。小区景观绝非是草树花石、亭台楼阁的简单杂乱堆砌。虽无定式,但有其高超的艺术法则。目前,各地造园水平参差不齐,既涌现了不少精品,也出现了一些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后者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艺术水平较差;第二类是艺术水平虽高,但有些铺张过分了,“过犹不及”,也不能算是成功。而对第一类来说,就迫切需要在提高造园艺术水平上下功夫。景观设计的艺术要素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1.铺地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2.墙体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3.小品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4.景观构筑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2.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呈现另一种境界。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园林景观的价值取向园林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其形式内涵就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首先,园林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园林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深刻影响,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反过来刺激和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研究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就是要寻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创建出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全球化战略要求的新园林。园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在当今全球化到来的时代,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本文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一、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一直决定着园林的形式与内涵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变革,总是在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我国的现代园林就是通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扬弃”中逐步实现的。1、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也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立寺成风,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壮观。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极明显反映出主人的意识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唯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折射着当时社会人为思想。2、园林社会价值取向更多地反映在哲学思想上东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哲学差异产生的。自古以来,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在美学还未形成体系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支配下产生、发展的。在西方,尽管一直贯穿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的斗争,但不论哪一派占上风,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就充分体现这一本质。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则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表现为自然式山水园林。这种绘画与诗文的影响,直接反映当时文人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符合当时社会的哲学要求。3、现代园林中的社会价值取向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建国初期,我国园林基本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路子,这符合当时的人文要求。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这种形式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技发展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如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与人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多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地位,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现
本文标题: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4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