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海的老建筑——石库门预(7)班汪飏•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称为三房一厅、两房两厅,我们居住的小区叫做花园或新苑、雅园。但是我们经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侯居住的房屋叫“石库门”。•好奇怪的名字!这“石库门”是石头的房子?还是用作仓库?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起它时,常常带着一种令人向往的陶醉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上网查看了“石库门”的资料和图片,现完成报告如下。•一、“石库门”名字的来历•沪语中把用一种东西包套或收束另外的东西讲作“箍”,如箍桶,于是这种用石条“箍”门的建筑被叫作“石箍门”,后又讹作“石库门”。•二、“石库门”住宅的兴起•上海的石库门住宅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进入上海租界避难。•租界为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这些住宅大都被建为排联式的石库门里弄住宅。•三、“石库门”的结构•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其布局大致仿江南普通民居。进门后为一天井,天井后面为客厅(上海人叫“客堂”),之后又是后天井,后天井后为灶间和后门。•天井和客堂的两侧分别为左右厢房,二楼的布局基本与底层相近,唯灶间的上面为“亭子间”,再上面是晒台。•四、石库门的邻里关系•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石库门住宅构成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交错的里弄社区。在这个社区内,居民在享受个人空间的同时,也更容易培养出更融洽更亲密的邻里关系。于是这家今天烧什么菜,那家明天有啥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随着居住密度的不断增强,居民便逐渐把本属家庭内的活动移师到了弄内的公共空间进行,更加固了原有的邻里亲密度。•五、石库门的“去”和“留”•石库门里弄在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处,曾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有些石库门的空间结构也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因此消失是正常的。•90年代初期,上海开始了大型的重建和开发。不少石库门老房子被拆卸,取而代之的是一幢一幢的高楼,一片又一片充满怀旧风情的老房子渐渐消失,人们才意识到要去保留这些上海独有的“艺术品”。•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石库门住宅正在逐步消失,替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石库门住宅在上海建筑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那些曾经和它朝夕相处度过了几十年甚至半个多世纪的中老年人,对它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远在海外的上海人留恋自己在石库门住宅生活的过去。•上海石库门住宅原来是近代上海住宅的一种类型,由于它量大面广,几乎成了上海地方特色住宅的标志,石库门成了石库门住宅的代名词。•上海石库门,是一本近代建筑史,中西合壁的建筑理念和风格汇集在用红砖或灰砖砌筑的住宅建筑里;•上海石库门,是一本艰苦奋斗的历史,革命志士和文学家身居半室心系民众和国家;上海石库门,是一本上海生活史,广大民众的居住条件和风土人情集聚在这里。
本文标题:上海的老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5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