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教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整合知识点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知识点2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与防治知识点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点4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5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深化拓展1.用比较法记忆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2.用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运用纲要信号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4.(1)利用纲要信号图归纳酸雨的危害。(2)对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可用因果关系强化记忆。5.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6.图解森林的生态效益7.草场退化8.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9.个人环境道德修养考点解读考点一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①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考点二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治措施考点三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考点四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其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2.世界和中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1)世界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2)中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3.耕地日渐减少(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4.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考点五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六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命题视角考查目标:大气污染【案例1】从2008年10月28日开始的灰霾污染事件,让南京、镇江、常州等城市顿成“烟城”。从环保部门紧急调查的情况看,这是由于周边部分地区农民燃烧秸秆、烟雾“随风潜入城”而致。而专家指出,这起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城市自身难辞其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周边农民对燃烧秸秆危害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这起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为了加强宣传,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分析燃烧秸秆的危害。(2)下列有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可行的有()A.采用机械化操作,实现秸秆还田B.以秸秆为原料,大力发展沼气C.把玉米秸秆加工成动物饲料D.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巡查力度(3)试分析这起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城市自身难辞其咎的原因。(4)据介绍:导致南京这次灰霾天气发生的因素中,除了秸秆的燃烧外,还有城市的污染。试分析这次大气污染事件与哪些城市污染有关?答案:(1)①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②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③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④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答出2点即可)(2)ABC(3)近年来的城市化是此次大气污染事件的“帮凶”。这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生态状态恶化,植被面积减小,加之高楼密布,楼宇间气流停滞,污染气团难以被驱散,很容易发生大气污染事件。(4)南京这次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除了与燃烧的秸秆有关外,还与排放的汽车尾气、城市扬尘、工业排放的废气等有关。(答出2点即可)即学活用1.(2010·广东江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11月30日起,一场大雾袭击华北、江淮等地区,许多地方能见度不到50米。大雾连续几天紧锁京城。据有关部门消息,因大雾天气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已达重度,排在被监测的84座城市中的末尾。相关人士表示,已加大了对首钢等污染大户的检查,但是北京市20万吨以下的小型锅炉还有上千台,而且实施“煤改气”的步伐缓慢,同时气象条件出现了同期最差的现象,致使连续大雾天气。不过一场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1)简要分析京城大雾出现的原因。①自然原因: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大,且扩散条件差。②人为原因:城市生活和生产排放的吸湿性颗粒多。(2)大雾天气可能会对人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影响人体健康状况;能见度低,影响道路交通;空气湿度大极易破坏高压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等。(3)为何说“一场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强冷空气到来,容易形成冷锋降水;使浓雾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降落地表,使大雾消去。(4)请你就如何减少北京市的大雾天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①采取措施减少煤烟、粉尘的排放。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③采取冬季集中供暖。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答对三点即可)解析:根据试题时间信息和污染源的材料分析出现大雾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大雾天气大气透明度低,对交通运输大为不利;难以扩散的污染物对人体有害等负面影响。强冷空气一是大气水平运动利于大雾的水平扩散;二是可能出现冷锋降水,从而净化空气。根治因污染而形成的大雾天气,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外界环境上利于绿色植物通过生物净化也是有效的措施。考查目标:资源的合理利用【案例2】(2009·福建文综,40)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解析:(1)由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水系特点可确定图示地区为珠江流域。甲位于珠江口,乙位于北部低山丘陵区。故甲地环境保护应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河口湿地为主。乙地以保护植被、水土保持为主。再联系两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原因。(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主干知识,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即学活用2.(2010·山东威海)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材料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但已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量的比例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1994年(%)2002年(%)2003年(%)氧化铝1019.721.4铁矿石29.830.634.6电解铝7.616.318.8钢铁14.622.426.7铜6.918.419.9镍3.98.210.1锌10.818.520.1水泥30.641.848.3原油4.77.07.6乙烯3.45.76.2(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中国何以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毁林燃烧矿物(化石)燃料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城市被淹(2)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实,为保证我国资源型工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获得经济效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强中国人民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3)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据图推断,该市附近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___________。②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市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人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减排:降低高耗能企业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核能等。水资源、铁矿资源考查目标: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3】(2009·江苏地理,30)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2图2图1(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护;防治污染。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在缩小,是自然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而形成的。湖泊在气候、生态方面作用巨大,也可以有生产、航运等经济价值,所以要维护其面积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即学活用3.读下面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材料巴西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这些宝贵的资源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每天最少有100万棵树木被毁。现在,巴西森林覆盖率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60%,许多地区的原始森林已踪迹全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公顷的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1)根据材料和示意图判断,图中A、B表示的内容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2)按“目前状况”图示,分析巴西大量砍伐森林的这种做法,反映出经济发展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的“目前状况”到实现“发展方向”,人类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达到“发展方向”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制订了《__________》白皮书,并在保护森林、绿化祖国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举例。颁布《森林法》;设立了义务植树日;实施了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制订了森林采伐和培育相结合的措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21世纪议程考查目标:环境管理【案例4】如图是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保护部发布公报,按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进行分类,属于________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手段来看,是以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2)比较图中我国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异同,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相同点不同点原因(3)请你为企业减排二氧化硫提几条建议。答案:(1)环境质量行政(2)(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和利用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答对4点即可)相同点大多数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普遍较大;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较,均出现下降趋势不同点北方各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南方各省原因我国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煤炭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较大1.下表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三地区中的部分城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地级市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成都平原成都0.0720.0500.118绵阳0.0660.0240.071太湖平原常州0.0330.0080.113苏州0.0470.0410.108珠江三角洲广州0.0690.0610.094东莞0.0430.0480.082(单位:毫克/立方米)(1)表中地级市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最大的是__________,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表格简要分析三地区大气污染物的相同点。主要污染物相同;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硫酸型酸雨危害严重等。(答出2点即可)解析:第(1)题,读表可直接得出答案。第(2)题,成都平原的酸雨最严重,主要原因与地形有关。第(3)题,从表格中可得三地区的主要污染物相同,硫酸型酸雨危害严重等。成都广州成都平原该地区地形闭塞,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2.读我国三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地区中,________(填字母,下同)最可能位于东南丘陵,________最可能位于华北平原,________最可能位于青藏高原。BAC(2)从可持
本文标题:【人教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5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