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
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1.暂时性错牙合发生的机制是A.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恒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乳磨牙与恒磨牙的替换等变化可自行调整B.多生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常引起恒牙的错位萌出C.唇系带异常可造成上中切牙之间出现间隙D.咬上唇习惯容易形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及近中错牙合等畸形E.以上都不是2.呼吸功能异常易引起的错位是A.单侧后牙反牙合B.后牙锁牙合C.佝偻病D.下颌后缩畸形E.以上都是3.口腔不良习惯不包括A.吮指习惯B.异常吞咽习惯C.舌习惯D.唇习惯E.咬物习惯4.以理想正常牙合为标准,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是A.20.33%B.40.92%C.60%D.86.81%E.91.2%5.属于恒牙正常萌出顺序是A.上颌:6→1→3→4→2→5→7B.上颌:6→1→2→3→4→5→7C.下颌:6→1→2→3→5→4→7D.上颌:6→1→2→4→5→3→7E.以上都对6.暂时性错牙合的临床表现是A.后牙反牙合B.个别前牙反牙合C.上颌侧切牙初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D.Ⅲ度深覆牙合,Ⅲ度深覆盖E.Ⅲ度牙列拥挤7.理想正常牙合是A.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理想正常牙合B.个别正常牙合C.反牙合D.深覆牙合E.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8.下列哪项是错牙合畸形的病因A.牙列缺失B.遗传因素C.楔状缺损D.四环素牙E.氟斑牙9.面部肌肉建牙合的动力平衡中,与向后的动力有关的肌肉是A.颞肌B.翼内肌C.咬肌D.上下唇方肌E.以上都不是10.上下牙弓狭窄其矫治原则为A.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二者并用B.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C.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D.矫正颌间关系E.扩大上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11.牙齿拥挤度一般分为三度,Ⅱ度拥挤是指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是A.2~4mmB.4~8mmC.8mm以上D.16mm以上E.以上都不是12.在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中,下列哪项不符合A.无需询问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B.对牙弓检查时要进行牙拥挤度测定C.要检查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D.询问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E.需要进行牙,颌,面的一般检查13.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牙合,其分为三度,Ⅰ度深覆牙合为A.覆盖为3~5mmB.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C.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D.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E.以上都不是14.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分为三度,Ⅲ度深覆盖为A.3~5mmB.5~8mmC.8mmD.1~mmE.0~1mm15.矫治前必须有记录患者牙牙合情况的模型,称之为A.记存模型B.石膏模型C.上颌模型D.初模型E.终模型16.矫治器不能引起何处发生变化A.颌骨B.牙周支持组织C.错位牙齿D.枕骨E.牙槽骨17.下列哪项不是活动矫治器的组成部分A箭头卡环B.邻间钩C.双曲唇弓D.带环E.双曲舌簧18.纠正前牙反牙合常用的活动矫治器是A.上颌双侧牙合垫矫治器B.单侧牙合垫矫治器C.标准的Hawley保持器D.平面导板矫治器E.Crozat矫治器19.功能性矫治器的主要使用对象A.混合牙列期B.乳牙期C.成人期D.恒牙期E.青春后期20.口外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的目的是A.利用口外力促进生长发育期的上颌骨发育B.促进成人上颌骨发育C.限制成人上颌骨发育D.限制生长发育期上颌骨发育E.只能使上前牙唇倾口腔正畸学试题-B卷1.下齿槽座点为A.S点B.关节点C.B点D.Gn点E.D点2.SNA角A.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B.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C.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D.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E.代表上唇与鼻底的位置关系3.SNB角A.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B.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C.反映上下颌角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D.越大表示下颌越前突E.越大表示上颌的相对突度越大4.乳牙期矫治适应症A.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B.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即出现间隙C.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D.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E.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牙合关系5.乳牙期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的矫正年龄一般为A.1~2岁B.2~3岁C.3~6岁D.6岁以上E.0~1岁6.恒牙期矫治错牙合的最好时期为A.第二恒磨牙于12岁左右萌出时B.第三磨牙萌出时C.3~6岁D.7~12岁E.18岁以后7.牙周病患者在何时可以进行正畸治疗A.任何时候牙周病患者陡不能进行正畸治疗B.只要控制牙周病后就可以进行C.只要牙槽骨吸收不到1/2时,就可以进行正畸治疗D.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不到1/2时,控制了牙周病后方可进行正畸治疗E.牙周病患者任何时候都可进行正畸治疗8.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牙合畸形的力是A.矫形力B.摩擦力C.吸附力D.正畸力E.剪切力9.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的移动,是那种移动A.整体移动B.伸长移动C.旋转移动D.压低移动E.倾斜移动10.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牙齿移动类型为A.整体移动B.控根移动C.伸长移动D.旋转移动E.倾斜移动11.关于正畸疼痛的影响因素,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年龄B.个体差异C.矫治力的大小D.牙周膜受压缺血,出现炎症反应E.急性根尖炎12.下列哪项不符合矫治器的基本要求A.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B.矫正器对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C.恢复缺损部位的外形,改善面容D.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E.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13.下列哪项是固定矫治器的缺点A.固定良好B.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C.能矫治较复杂的错牙合畸形D.固定矫治技术相对复杂,临床上椅旁操作时间较长E.体积小14.支抗设计在与矫治牙的同一牙弓内,利用一些牙作为支抗而使其他一些矫治牙移动,这种支抗是A.颌内支抗B.颌间支抗C.颌外支抗D.枕部支抗E.黏膜支抗15.下列哪项不是临床上加强支抗的方法A.增加用作支抗牙齿的数目B.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加强支抗作用C.用口外唇弓来增强支抗D.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E.Nance弓16.在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制定治疗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A.模型分析B.牙齿,口腔卫生检查C.颞下颌关节检查D.询问全身情况E.询问病史17.研究颅面生长发育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咬合片B.牙片C.X线头影测量D.胸片E.口腔颌面部CT常规扫描检查18.全颌曲面断层片A.可全面观察全口牙齿发育情况及上下颌骨情况B.可用于研究颅面生长发育情况C.可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D.可显示上颌前部全貌E.可显示下颌体颌牙弓的横断面影像19.N点为A.蝶鞍影像的中心B.鼻额缝的最前点C.外耳道之最上点D.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E.眶下缘之最低点20.S点为A.硬腭后部骨棘之尖B.上齿槽座点C.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D.下颌角的后下点E.蝶鞍影像的中心口腔正畸学试题-C卷1.毛氏II类4分类错合不可能出现或伴有的牙合特征为:A.前牙反合B.前牙拥挤C.后牙中性关系D.前牙深覆合E.上切牙唇倾2.X线头影测量可做如下分析,除了:A颅面部生长发育B双侧髁突对称性C牙、合、面畸形的机制分析D外科正畸的诊断和分析E矫治前后牙合、颅面结构变化3.功能矫治器最常用于:A.任何年龄的下颌后缩B.乳牙期反合C.恒牙期III类错合D.替牙期近远中错合E.恒牙初期拥挤病例4.全颅底长为:A.N-ArB.S-BaC.N-BoltonD.N-PE.N-Ba5.吮拇不良习惯不可能造成的错合是:A.前牙反合B.腭盖高拱,牙弓狭窄C.前牙开合D.远中错合E.上前牙前突6.为使牙齿在牙弓达到正常的近远中倾斜度,标准方丝弓技术采用:A.在托槽上预置冠舌向角度B.在弓丝上弯制第二序列弯曲C.改变托槽底的厚度D.在弓丝上弯曲第一序列弯曲E.在弓丝上弯曲第三序列弯曲7.唇裂是因一侧或双侧的:A.侧鼻突和上颌突未联合B.上颌突和下颌突未联合C.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D.侧腭突和前腭突未联合E侧鼻突和前腭突未联合8.面部生长发育完成的顺序为:A宽度、高度、深度B高度、宽度、深度C宽度、深度、高度D深度、宽度、高度E高度、深度、宽度9.与建合动力平衡关系不大的肌肉是:A.舌肌B.嚼肌C.颊肌D.二腹肌E.翼内肌10.毛氏II3意味着:A.磨牙中性、前牙深覆盖B.磨牙远中、前牙深覆盖C.磨牙近中、前牙反合D.磨牙中性、前牙反合E.磨牙中性,前牙开合A答案:ADBEDCEBDEBABCADDAADB答案:CABACADDEEECDADACABEC答案:ABDEABCCDD二.名词解释1.个别正常合:凡轻微的错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2.Bolton指数:是指上下前牙牙冠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合的比例关系。用Bol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3.阻断矫治:是对乳牙列期及替牙列期的一些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导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齿、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引导其正常生长。其目的是阻断畸形发展的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4.终末平面关系: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5.正畸力和矫形力:正畸力:力值较弱,作用力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以矫治错和畸形。此力主要表现为牙和牙弓的改变,以及少量基骨的改变,但对颅、颌骨形态的改变不明显。矫形力:作用力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能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三简答题1.简述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和畸形的矫治设计。(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6)下颌功能分析。2.简述支抗的定义以及增强支抗的方法:支抗: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的结构称之为支抗。增强支抗的方法:(1)增加支抗牙齿的数目。(2)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支抗作用。(3)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4)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5)加横腭杆。(6)加Nance弓。(7)加舌弓。(8)种植体支抗。3.简述正畸治疗后进行保持的原因(1)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2)牙周膜纤维张力未恢复平衡。(3)合的平衡尚未建立。(4)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5)生长型可能影响矫治效果。。(6)第三恒磨牙的萌出。4.试述牙列拥挤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1)原因:牙量骨量不调,牙量相对大、骨量相对小。牙弓长度不足以容纳牙弓上的全数牙齿。牙量骨量不调的原因:遗传因素,进化因素,环境因素。(2)诊断:轻度拥挤2-4mm的拥挤。中度拥挤,5-8mm的拥挤。重度拥挤,8mm以上。(3)治疗原则及方法:应用正畸手段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趋向协调。减少牙量的途径有:邻面去釉、拔牙、减少牙齿所占方位。增加骨量的途径,扩展牙弓的长度和宽度。外力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功能性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外科手段刺激颌骨及齿槽骨生长等。5.颅面部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1)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已确定。(2)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鼻腔底、牙弓和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4)由蝶鞍中心通过第一恒磨牙到颏部所画的直线,可以代表面部向前向下增长的综合方向。(5)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较面部
本文标题: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6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