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考物理--图表总结
1物理中考第1讲声现象(略)第2讲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特别提醒】(1)月亮不是光源;(2)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成像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考点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2.两种反射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别提醒】(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2)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2.实像与虚像2第3讲光的折射光的色散考点一:光的折射【特别提醒】(1)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描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时而引入的“辅助线”,它既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又与反射面(界面)垂直,在光路作图时,箭头(表示传播方向)、实线、虚线要清楚区分开来;(2)发生光的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考点二:光的色散考点三: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对比:【特别提醒】(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会越强。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透镜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两者的特征见下表:3【特别提醒】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特别提醒】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利用平行光(如太阳光)可粗略地测凸透镜的焦距;②当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f=12u=12v。考点三:眼睛与眼镜1.眼睛与照相机2.近视眼和远视眼考点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对比:2.视角(1)定义: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叫视角;(2)影响因素:视角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及物体和人眼之间的距离有关。第5讲机械运动考点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特别提醒】(1)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用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2)不便直接测量的一些特殊测量方法:化曲4为直法、滚轮法、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反射测距法等。2.时间的测量3.误差考点二:运动的描述【特别提醒】(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假定是静止的;(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不能选被研究物体本身作参照物;(3)当研究的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考点三:运动的快慢【特别提醒】(1)进行速度计算时,应统一各物理量的单位,要么都用国际统一单位,m、s和m/s,要么都用日常生活中常用单位,km、h和km/h;(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上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和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第6讲质量和密度考点一:质量及天平的使用1.质量5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特别提醒】(1)称量过程中横梁不平衡的调节方法:更换砝码,调节游码。不能调节平衡螺母;(2)读数时以游码左边所对刻度线为标准;(3)添加砝码时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考点二:密度及其测量1.密度【特别提醒】运用公式ρ=Vm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应注意:①公式中物理量应针对同一物体;②统一公式中物体量的单位;③当题中涉及几种物质时,每个物理量应采用“脚标”的方式加以区分。2.密度的测量(1)体积的测量(2)密度的测量6第7讲力考点一:力考点二:弹力弹簧测力计考点三:重力【特别提醒】(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成垂直向下;(2)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等;(3)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第8讲运动和力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7考点二: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特别提醒】(1)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是否是平衡力。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考点三:摩擦力【特别提醒】(1)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判定,如水平推车,车未动,f静=F推。当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滑=F推,若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不变,其f滑大小不变,此时f滑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无关。(2)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8相反,当摩擦力作为动力时,其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如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有时起动力作用,如人走路。第9讲固体压强液体压强考点一:压力考点二:压强【特别提醒】(1)公式p=FS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公式中的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两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而不一定是受力物体的表面积;(2)对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柱体,如粗细均匀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支持面压强p=FS=GS=mgS=ρ物ShgS=ρ物gh。考点三:液体压强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特别提醒】(1)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ρ和液体深度h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因素无直接关系;(2)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一般先用p=ρgh计算压强,再用F=pS计算压力;(3)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与液体的重力G的关系。91.连通器第10讲气体压强流体压强考点一: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及其应用2.大气压强的测量【特别提醒】(1)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2)气压与气体体积的关系: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考点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特别提醒】流动的液体流经较窄的地方,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流经较宽的地方流速变小,压强变大(单位时间流量相等);即PA>PB。第11讲浮力考点一:浮力10【特别提醒】(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都受到浮力。如:桥墩、拦河坝等因其下底面同河床紧密黏合,水对它向上的压力F向上=0,故物体不受浮力作用;(2)浮力的实质是液体对物体各个表面压力的合力。因此,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浮力和液体的压力不能同时考虑。考点二:阿基米德原理【特别提醒】(1)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此时V排=V物;当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上,此时V排<V物。考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与沉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关系。2.浮力的应用考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1第12讲简单机械考点一:杠杆1.杠杆的五要素和平衡条件【特别提醒】画力臂:(1)找支点O;(2)画力的作用线(实线);(3)画力臂(虚线,过支点且垂直力的作用线);(4)标力臂。2.杠杆的分类【特别提醒】省力杠杆必然费距离,省距离杠杆必然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考点二:滑轮考点三:斜面和轮轴第13讲功功率机械效率考点一:功12【特别提醒】公式W=Fs中F和s具有同体性、同向性和同时性。考点二:功率考点三:机械效率【特别提醒】(1)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总是存在的,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用η=G物nF计算;(4)水平拉动物体的机械效率可用η=fnF计算。第14讲机械能考点一:动能和势能【特别提醒】一般而言,规定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重力势能为零。考点二:机械能及其转化13【特别提醒】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如果有“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第15讲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与温度计2.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特别提醒】(1)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2)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3)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考点二:熔化和凝固【特别提醒】(1)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线段,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4【特别提醒】“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考点四:升华和凝华【特别提醒】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第16讲内能及其利用考点一:分子热运动【特别提醒】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考点二:内能1.内能2.热量15考点三:比热容考点四:热机考点五:热机的效率1.热值【特别提醒】对于气体燃料来说,热值q=VQ,单位为“J/m3”。2.热机效率考点六:能量转化和守恒16【特别提醒】能量守恒定律不同于机械能守恒定律,所有的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而机械能守恒是有一定条件的。第17讲电路电流考点一:电荷2.摩擦起电3.两种电荷【特别提醒】(1)判断物体带电的方法:①看是否吸引轻小物体;②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③利用验电器;(2)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不一定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考点二:导体和绝缘体【特别提醒】(1)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考点三:电路17【特别提醒】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1)电路元件符号用统一规定的符号:(2)连线横平竖直,呈方形;(3)各元件符号不要画在拐角处;(4)线路中间不能有断点。3.两种电路考点四:电流及其测量【特别提醒】如果用电器电流不相等,则用电器一定并联,如果流过用电器电流都相等,则用电器可能串联,也可能是相同的用电器并联。第18讲电压电阻考点一:电压【特别提醒】18(1)电流表因电阻很小,在电路中可以看作导线简化电路;电压表因电阻很大,在识别电路中可以去掉电压表来简化电路;(2)串联电路“分压不分流”,并联电路“分流不分压”。考点二:电阻【特别提醒】导体电阻的大小由自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的大小等外界因素无关。2.滑动变阻器第19讲欧姆定律考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考点二:欧姆定律19【特别提醒】“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原因一:漏掉了“导体两端电压一定”这个前提条件;原因二:弄错了“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考点三: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第20讲电功电功率考点一:电能1.电能2.电能表的认识和使用考点二:电功率1.电功率20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特别提醒】1.用电器功率大,说明用电器消耗电能快,但不一定消耗电能多;2.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外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3.用电设备的P额、U额具有唯一性、对应性,而用电设备的U实、P实可有很多个,但U实、P实具有同体性,同时性;4.串、并联电路,总功率P总=P1+P2+…Pn,串联电路电功率与电阻关系:P1P2=R1R2,并联电路电功率与电阻关系:P1P2=R2R1。第21讲焦耳定律及其应用考点一:焦耳定律1.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2.焦耳定律考点二:电热的利用及危害1.电热的利用—电热器2.电热危害及防止【特别提醒】保险丝利用电热将自身烧断,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导线不被烧坏,这里利用了“逆向思维”。第22讲家庭电路生活用电21考点一:家庭电路的组成1.家庭电路组成示意图说明:2.电路元件的作用与连接【特别提醒】(1)现在家庭电路中,常用带有漏电保护器的总开关替代闸刀开关和保险丝;(2)使用试电笔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手一定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3)将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把用电器接入火线与零线之间的同时,也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连接起来了,这样可以避免因用电器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4)更换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不能用更粗的保险丝代替原保险丝。考点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考点三:安全用电【特别提醒】为了防止触电,安装家庭电路时,开关应接在火线上,螺丝口灯泡的螺
本文标题:中考物理--图表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7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