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拉坯基础课》课件“没有人像你这般深爱泥土,当它消逝时,也没有人像你这般悲哀。”只有我们拥有这般热情,那些陶艺杰作会使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去触摸它、把玩它的愿望。同样,我们须深爱泥土,才会有某种吸引我们的精神力量,才会深入了解它从未经加工的粘土到入窑烧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技巧和方法,赋予粘土的自然生命表现力和发挥我们的创造天赋。拉坯作为制陶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成型工艺和表现手法,那么我们要融入感情,去反复不断实践,才真正领悟到粘土在拉坯车轮发生的丰富变化,了解粘土的干湿、提拉、厚度等工艺性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拉坯的技巧和创作手法。一、拉坯成型的基本原理拉坯成型法是在辘轳盘轮上,用手制作各种陶瓷器形的一种重要方法。他的主要工艺是将揉好的泥料放在辘轳盘托中间,当轮盘快速转动时,双手按泥,轮盘上的粘土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向外离去,是泥料在辘轳轮盘中心成圆柱体,然后依据所需的形态,制成器型坯胎。我们要让自己的感受和意念通过双手在辘轳盘轮上操作得以实现。拉坯成型法需要做陶者熟练的拉坯技巧,才能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所渴望追求的感受与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初学者在对此基本理论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期的入门后多练。二、拉坯成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就开始运用轮制的技术,然后这种成型手法发展到拉坯制陶工艺,拉坯成型手法快速发展起来,一直延伸到现在也还是制陶成型法的一种重要特色。但是传统拉坯成型太追求器形标准化、正规化观念。同时传统观念上的拉坯成型仅仅作为一种制陶技术,或是为了产品化,并不是艺术手法,导致人们认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不外乎是碗碟瓶罐。其实作为一个全面制陶者,掌握拉坯技法是必需的。它不仅是提高我们制陶成型的技能,更是提升我们对形体的判断力,泥性感觉的敏锐度,艺术审美的自然化,还有提炼我们形体空间概念的认识能力和造型的塑造水平。当然拉坯成型在现在中外陶艺创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改变了传统圆器形状的审美形式,而是更多的通过在坯体的拉、扭、挤、刮、擦等形式体现泥性的自然性、柔嫩性。丰富了坯体表面的肌理美。像欧美、日本、中国台湾陶艺家在拉坯创作方面显然比我们成熟、完美、他们并不是把拉坯成型仅仅作为拉制传统圆器类器皿,而更是扩展和外延许多非实用圆器类器皿和其他器皿类。三、拉坯成型的重要性拉坯成型技法为现代陶艺创作者提供工艺技能和表现手法。更是提炼我们的创造思维能力。1、形体概念的塑造拉坯成型是锻炼我们拉制圆器造型,显然它是作为形体概念塑造的重要语言。a.提高造型观念:当我们拉制器皿时,坯体的尺寸、大小、口沿都会影响坯体的造型美,也是我们掌握和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方式。如中国宋代的斗笠碗,元代的梅瓶,明代的正德碗,清代的玉壶春等造型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器形的尺寸、大小、收口、敞口等因素都相当讲究,也是突出造型美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体现美的灵魂。。像陶艺家戴丽斯勒.罗丝兰,她的作品充分体现拉坯在陶艺创作的重要作用和形体美的塑造,造型观念上讲究形体的大小,曲直,起伏的变化,使其产生强与弱、动与静、黑与白的对比。b.空间的分割与重组:从中外现代陶艺拉坯状况可以看出,拉坯成型不仅要我们把握形体外部结构空间的组合构造,还要注意形体内部空间矛盾分割与有序排列,简单说注意坯体内外结构空间组合。拉坯过程不仅是表现我们对造型美的塑造,融入感性意识与理性思维,不断地通过形体空间的矛盾分割与有序重组,产生新的形式空间,如在拉制过程中对坯体器形的扭曲,切割,挤压等手法来挖掘丰富的形体语言。像美国现代陶艺家之父彼得.沃克斯创作许多陶艺作品都是采用拉坯成型手法,运用空间的组合与重组,充分展现内在感受的自由精神,同时在拉坯过程借用工具的挤压、切割等方式在作品的表面上留下无意中产生的瑕批,开裂、斑孔等肌理效果,挖掘了泥性的柔嫩性、自然性。英国杰出陶艺家瑞.露西创作的许多容器性陶艺作品,采用拉坯成型的手法,突出其造型起伏的微妙美和人工痕迹美,还有靠帕.汉斯创作的作品让人心动的泥土呈现出雍容大度,宽厚质朴与优雅抒情,反映一种音乐的律动和宁静。2、肌理的表现拉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肌理特征即在坯体表面留下来的丰富纹理,分为拉制坯体过程保留肌理和利坯过程中留下的肌理。控制坯体时借用工具刀直接形成许多肌理。如手指挤压、提拉坯体时留下丰富的旋圈肌理,手指的按压坯体的凹凸肌理、工具刀刮出或割划出的肌理等。像德国陶艺家弗莱茨.罗斯曼是在拉制坯体时表现出精细雅致富有韵律的肌理美,更能生动地突出泥性美。利制坯体制造出的肌理是指借用工具刀在坯体表面上进行利制时产生出不同粗细肌理效果,如跳刀、旋纹等。3、创作观念的丰富拉坯成型手法对开拓现代陶艺创作观念扮演重要角色,它对泥性的表现更易接近自然、质朴、柔嫩,也延伸了现代陶艺创作的拉坯新形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理念,走上多元化发展,有人追求自由粗狂的表现主义,体现泥性的自然质朴美,也有人追求细腻严谨的表现方式,体现造型的高雅宁静美。向美国陶艺家高江洲子说:“粘土是有生命、有感觉、有反应的物质,它的呼吸和语言我可以体会得到我的手的感知,可以敏锐地知道粘土的想要干什么,我无需怎么用力就能协调好我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让粘土自己表达出来。”她的作品主要是拉坯成型的瓶罐,其外形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流畅、自由的曲线让你感到来自形体内部的张力和生命感,浑厚、和谐、含蓄。露西.达克沃斯创作的陶艺作品传达给人一种安静感,表现优雅细腻美,富有浪漫生活情趣。苏珊.史蒂文森的作品基本上全是采用拉坯成型的开口容器性形态,但变化丰富的色彩和动感却分明地传递着自然界的风景、海滩、波浪、漩涡、飘雪、浮云的灵性和活力。四、正确使用拉坯机的方法我们学习拉坯成型方法必须养成和重视正确使用拉坯机,也让自己学会爱护生命和保养拉坯机。拉坯机的主要操作部分:电源接线头、按钮开关、旋转转盘、正反转动挡、踏板与手动控制杠调速档、电动马达。A拉坯机使用之前,先检查一下拉坯机的正常运行工作情况,插上电源接线头,打开按钮开关,调稳变速挡,转盘开始旋转自由,将控制杆(踏板)调到“0”位,可正反转切换。然后将控制杆调到“0”位,在“0”转速情况下,关掉按钮开关,拔下电源接线头。一般来说,这是正确的操作方法。B拉坯时,现将拉坯机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将揉好的泥团轻轻地放在转盘上,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转盘工作发生重心不稳等故障。同时,拉坯时保持拉坯机的干净,可少用水,以避免水分进入转盘轴心引起它生锈或造成马达渗水产生漏电情况,甚至烧毁马达。C拉坯结束时,先按照拉坯机正常操作程序关掉拉坯机,使之处与无电工作状态,然后注意小心清洗拉坯机,以避免水分深入到拉坯机轴心内。五、拉坯时的正确坐姿和基本技巧拉坯时要养成来良好的坐姿习惯,这样不仅是保护我们的身躯不要扭伤,也是拉坯过程中我们减少吃力和用力不稳之感,处于自然放松的情绪和心态。1背部要微向前曲、双膝轻贴拉坯机两旁,头部和转盘的中央差不多——垂直线,三位(即粘土、拉坯机、拉坯者)形成紧密协调关系,把粘土打练成上圆下尖的泥团状,然后大力把泥团压在拉坯转盘上,使底部不易裂开。2拉坯时,力的使用时非常讲究。背部微曲,腰部锁定,腰下部内敛,肩膀要放松,手肘按在大腿膝上,手肘稍向前推动,力达手掌,手指各部分,紧压粘土,这样很容易将粘土定中心,从拉坯机前方把双手向前拉使力推向粘土的中央。因此,正确的坐姿,手肘用力、意识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当泥团在转动的转盘上定中心时,要把双手沾水,拉坯机速度要快,除去泥团的顶部粘土以外,双掌紧贴粘土外围,尽量避免有空隙,运用手掌各个部位向粘土的前后端施压。4拉坯机调速快,水便流失得快,要不断保持双手湿润,当粘土被足够的力量挤压时,便会往上挤高,若把粘土挤得太高,再压下去时,粘土很容易断开,及使粘土吸收更多的水分。从粘土的肩膊位置把粘土压下,这样反复数次的挤高及压下,才能把粘土定中及压紧,定中后的粘土形状应如一个半球体。5粘土是否定中,看其是否在转动中不再摆动外,然后,右手大拇指按在粘土的中央垂直压下去,双手同时要保持粘土定中。大拇指往粘土中央压下去时,并向右手边移,又推回中心点数次,把坯内地部分粘土压得近一些,并扩展坯内的空间,而底部要留约一公分厚的粘土作为坯底。6当粘土中央空间够大时,便可继续用左手四指放在坯体内,并配合坯外的右手手指均匀挤压,把粘土拉高及拉薄,同时向粘土壁施压的同时,要缓缓地把坯体抬高后拉阔。7把坯体拉高时,手指跟粘土非常贴紧,尽量把身体、手劲至手指与粘土之间的各个支点缩短,这样坯体便不会容易偏离中心,运用手腕、手肘作为支点,不需要太大动作,配合呼吸,才能把坯体拉好。8坯体口缘的处理好坏在视觉效果形态上会影响造型美。缘口厚薄关系,须根据器型的内在结构决定,呈现轻巧纤弱或笨拙厚重感。当双手手指拉坯至沿口时,手指要控制好口沿,粘土的拉薄与调整手形,否则会把口沿弄歪以至于坯体厚薄不太均匀。9在取坯体之前,必须把坯内的积水抹去,然后把坯底旁的粘土挖掉,便有足够空间用左右手的食指及中指把坯体移离转盘,并轻轻放在准备好的木板架上,注意把握移动放置坯体时会使拉好的坯体口部变形或弄歪。我们还可以采用拉线方法横切断取坯。总之,拉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工作习惯和熟练程度,会形成各异的拉坯方法。但他的基本原理相同。六、揉泥的重要性揉泥是做陶前的热身准备工作,是寻找泥感的最基本方式,是学陶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揉泥是把泥料反复搓揉或搅拌,使达到以下要求:A使泥料中的水分充分均匀B增加泥料的致密度,是泥料有更好的可塑性能C排除泥料中所含空气,防止烧成时空气在坯体中产生气泡这样揉过的粘土在拉坯时,坯体的提拉、伸缩、控制比较均匀,也容易使粘土快速抬高。七、修坯的工艺过程这是指将多余的粘土,从外部底座的周边和拉坯成型器皿的下部修去的过程。在拉坯刚完成时,趁着粘土还柔软,可以马上对外部底边进行修缮,但是对壶的底部的修饰,则应等到它半干时再进行。对审美的考虑——对形状和壶的触觉——是修坯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但其它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器皿底座的平衡。修坯过程与其说是对器皿进行基本的修改,不如说是对器皿做最后的修正。因为在半干状态下,粘土已不再是可以改变的,这与拉坯阶段不一样,。有些器皿如浅盘、圆形的容器和碗需要在底座的周围留下一些粘土,为的是在它们变硬前保持稳定性,但其他的器皿如果拉坯正确的话,只需要作极小的修正就行了。修坯是在陶轮上进行的,需要把器皿的底朝上放在陶轮的中央。器皿在倒放状态是不稳定的,所以首先需要把它固定在修坯座上,这样的修坯底可以拉坯制成,等它干硬后就可以使用了。或者从塑料花瓶、小桶中选择合适的修坯座,在其边口上,先垫上软泥条,以保护放在上面或里面的器皿。那些带壶嘴的器皿还需要一块粘土垫子如海绵等来支撑其边口,以保护壶嘴。修坯通常从弄平底部开始,刀的运作从器皿底部的中间向边上展开,削去不平坦的部分。把不平的边线和先前围绕底足的多余的粘土修平整,以符合器皿外形的要求。器皿的底足线形状可以改变整个容器的外貌,所以在修坯开始前要仔细考虑。器皿的形状和尺寸取决于拉坯的类型:狭小的底足适合小碗,而大的容器就要求有较大的底足,以保证其稳定性。足线应考虑到拿捏的舒适性,在施釉时底足也有用处,因为捏住碗底足可以浸渍上釉。修坯应逐步运动,尤其在需要削去表面薄薄一层粘土时,如果削泥太快,通常的结果是使修坯工具潜入坯壁,或者将器皿推出陶轮的中心点,甚至推出陶轮外。在修坯时,有时会出现振动,导致跳刀,这是由器皿表面粘土波纹的走向引起的,这也通常是因为粘土欠佳,修坯工具与器皿不符或手捏器皿的方法不对造成的。掺有较多陶渣熟料的粘土,当一粒陶渣露在粘土表面时,如果随着修坯刀被拖动,那么就会在器皿表面留下划痕。这种痕迹可以被去除,或者至少可以用橡皮刮片或修坯刀打磨旋转的器皿以使华痕减弱。八、改变器皿的形状的拉坯制作由于成型过程的天然特性,决定了在快速旋转的陶轮上垃皮而成的器皿都是圆形且均匀对称的。然而,一旦垃坯工序完成,而陶艺家又希望改变原来的形状,那他也能做到。这永远不应该被看做是一种遮掩不住坯胎形状的伪装手法(像这样的仍可以被看到,但无论如何为
本文标题:拉坯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9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