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平衡训练概述稳定极限(LOS)基本为一个倒立的椭圆锥体当重心线处于中心时,摆动在LOS内当重心偏离并超出稳定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正常人通过重建策略恢复和保持平衡稳定极限与重心线、摆动范围间的关系概述视觉系统:在视环境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准确感受环境中物体的运动以及眼睛和头部的视空间定位躯体感觉系统:皮肤感觉(触、压觉)输入本体感觉输入前庭系统:上、后、外半规管内的壶腹嵴前庭迷路内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平衡控制的三组合适应证中枢性瘫痪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平衡功能障碍禁忌证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仪器设备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治疗球泡沫筒治疗球泡沫筒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坐椅治疗台治疗球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平行杠平衡板体重秤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滑板踩踏板水疗泳池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静态平衡训练仪动态平衡训练仪操作程序1.影响训练的因素支持面:选择支持面的宽、窄及其稳定性和可动性1.影响训练的因素体位: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大致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重心支持面体位1.影响训练的因素状态静态平衡训练即在任一体位并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的方法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至较不稳定体位1.影响训练的因素状态动态平衡训练法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调整肌张力改变姿势或体位两种维持平衡的方式1.影响训练的因素移动的方式:自我移动外在移动自我移动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但较外在移动的训练更具功能性1.影响训练的因素附加的运动模式:附加前后方、侧方等方向的摇摆可进一步增加平衡训练难度,其中包括上肢各种姿势(上肢外展、前屈、双手胸前交叉等)下的躯干旋转头的姿势改变(旋转、侧屈)PNF技术中的剁劈、提举等躯干旋转动作1.影响训练的因素对干扰的预知性:预知干扰时,预知的输入导致对运动反应的预先正反馈;未知的干扰则使患者被迫应答干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1.影响训练的因素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1.影响训练的因素运动策略:踝策略髋策略跨步策略保护性抓握2.训练的基本方法训练顺序:稳定支持面至不稳定支持面最稳定体位进展到最不稳定体位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2.训练的基本方法训练强度:因未应用更多的外在阻力和负荷,故无特殊要求训练时间:由患者的疲劳程度所决定若患者不能保持开始训练时的平衡水平则停止训练训练频度:原则上训练频度越高则效果越佳应尽可能达到平衡反应可成为习惯性动作时为止3.基本原则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3.基本原则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3.基本原则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4.训练分类(根据体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I级平衡训练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位坐位平衡训练II级平衡训练指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品、或坐位作业的方式进行坐位平衡训练III级平衡训练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站立位平衡训练I级平衡训练: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患者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师帮助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站立位平衡训练II级平衡训练: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开始时由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站立位平衡训练III级平衡训练:指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平衡板上的训练:患者在平行杠内保持站立姿势双下肢重心的转移训练5.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大球或滚筒上的训练:患者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抓握体操棒,治疗师与患者手重叠协助握棒动作,并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位患者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健侧足轻踏于大球球体,治疗人员用脚将大球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之运动,但不得出现阻碍大球滚动的动作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随大球的滚动完成屈伸运动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平衡仪训练(静态)患者站在平衡仪平台上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通过观看平衡仪屏幕上的各种图形,按图形要求完成立体重心的调整注意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精神集中6.专门设备的平衡训练水中平衡训练1级:双足分立,保持良好的姿势列线双上肢于肩水平外展,掌心向前完成双上肢向胸前合拢的动作2级:双足间距离缩小,直至并拢,完成动作3级:单腿站立,完成动作4级:闭眼,完成动作5级:双手佩戴划水板,增加阻力完成动作7.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躯干的平衡训练主要针对腰痛等脊柱疾患腰痛患者的平衡问题:姿势摆动过多平衡反应差平衡策略发生改变(以髋和腰为支点保持直立平衡而非正常人以踝为支点)髋的平衡训练主要针对预防老年人失衡跌倒所导致的髋部骨折以不采用跨步和抓握策略预防跌倒为主要训练内容同时从稳定支持面渐进至不稳定支持面,以增加练习难度髋的平衡训练具体训练:单腿站立平衡单腿站立同时头部旋转单腿站立同时上肢完成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单腿站立,上肢、头部和眼同时运动单腿站立,躯干向对侧屈曲和旋转(同侧手够及同侧踝)单腿站立,躯干向同侧伸展和旋转(同侧手向前方、侧方及头后部及物)踝的平衡训练主要针对踝关节扭伤及其邻近肌肉的拉伤以恢复本体感觉为主要内容踝的平衡训练具体训练:睁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闭眼,患侧下肢单腿平地站立,30s睁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闭眼,患侧下肢单腿枕头上站立患侧下肢单腿站立时健侧下肢晃动的方法(先屈曲、伸展,后外展、内收;逐渐增加晃动的速度和范围)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即建立相对于支持面基础成功地控制重心的运动策略,如:站立时的踝策略站立时的髋策略在支持面基础变化、重心移至基础之外的跨步策略和保护性抓握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列线训练目的:通过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最基础的姿势位置,以适应各种活动的完成以最少的肌肉活动保持良好姿势,最大程度地建立稳定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运动策略目的:帮助患者建立多关节协调运动,有效地应答坐位和站立位时的姿势要求包括恢复运动策略和建立补偿策略两个方面常用方法:建立协调踝策略建立协调髋策略建立协调跨步策略8.增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支持双足并拢站立过渡至双足无支持并拢站立,并逐渐延长时间步行练习、行走中转头双足分立,逐渐缩短双足间距离使支持面基底变窄,并活动上肢增加难度软垫站立行走中转圈训练,逐渐缩小转圈半径前庭损害时,平衡训练可采用诱发眩晕的体位或运动的方法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措施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初始时应选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训练环境中应去除障碍物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行杠等)加强患者安全教育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注意事项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应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有认知损害者应改良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首先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本文标题:平衡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9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