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两课:《别了,“不列颠尼亚”》《飞向太空的航程》总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闻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庄重含蓄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使学生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就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能够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新闻的含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链接高考:消息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通讯、特写两种体裁的新闻可能会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考。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二、新闻的基本特征(一)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二)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三)语言简明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新闻的语言特征。三、消息(一)含义:以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文体。是新闻中最简练、短小的一种。(二)特点:真实性、时效性、文字少、篇幅短。(三)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飞向太空的航程反馈问题:1、课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前几年的成就?预设问题1、理清文章结构,并能说出导语、主体、结语的内容。2、了解中国航天进程的发展过程。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第1~3段--“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第4~26段--中国航天历史回顾.第27~30段--“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华民族飞天梦圆课文结构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标题的含义•浏览课文理清结构概括本则新闻的导语(不超过15字)•“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请概括主体部分的内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主体:回顾航天历程。回顾重大意义事件: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枚火箭。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1992年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五、“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结尾、作者又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根据结语部分,回答:时间:人物:事件:评论:金色的秋日,9时10分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时间顺序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对于天空无比漫长的向往与探索:中国人的飞天梦嫦娥奔月万户上天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被公认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四战四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品,他说这是他看到的地球最美的画面。我们的航程还在继续……高考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1、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2、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3、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1、通读材料a.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b.读懂图表。2、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数据高低、速度快慢、已然未然、绝不绝对、因果关系……)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定区间),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4、模糊、零散的概念或信息需要推断、整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材料一:目前,饥饿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死亡。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约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居民每年当做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有约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食用口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摘自《人民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非常严重,已成为普遍现象。可以概括为:全球食物浪费严重(惊人)。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每桌总得点几十道菜才体面吧。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摘自《人民网》)问题: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主要原因是:民间请客吃饭铺张浪费,好面子;公款吃喝之风盛行;人们勤俭节约意识淡薄。(一条一分,共3分)在,若是10人以下的小型宴请,实行分餐制,每人吃自己面前的那一份,故很少浪费。10人以上,往往采取自助式。这种自助式有别于国内的自助餐,因自助餐所有食物都会堆放在外面,而这种自助就餐方式,客人能见到的食物不多,且都是放在游走于餐厅当中的侍者所托的托盘当中,因每次推出的菜不多,且要吃完了再准备新的端上来,故大大减少了浪费。上世纪末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多家韩国自助餐厅陆续推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交纳押金,如出现食物浪费现象,餐厅不会返还客人押金。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此前,有报道称,有中国游客在德国用餐浪费,被罚30至50马克不等的罚款。同时,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起,德国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孩子们就餐时老师会按需分配食物,一次不能太多,有需要的孩子可再加。在家里,孩子若浪费食物,也会被处罚劳动。(摘自《人民网》)问题:对舌尖上的浪费,说说不同的国家有着怎样的应对办法。在澳大利亚,宴请实行分餐制和自助式。韩国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并推出“吃自助,交押金”政策。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浪费按规定罚款。综合性学习日前,有关“食物浪费”的新闻报道引起了我校学生会的关注,他们准备就此话题出一期学生会会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提取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作为会刊的标题。(不超过10字)【材料】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仅餐饮浪费每年就至少倒掉了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居民每年当做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有约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食用。美国的情况同样惊人,据报道美国被浪费的食物如果折算成能量,超过了美国国内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损耗和浪费的粮食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粮食产量的1/3。标题:(2)下面是会刊“餐饮浪费面面观”专栏使用的材料,请你综合材料,将专栏的内容提要补充完整。【材料】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剩了这么多菜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每桌总得点几十道菜才体面吧。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但我可不想带走,好像是你吃不起,占人家便宜似的。服务员:现在有的人家连剩饭都不吃,更别说打包了。请客更是如此,谁都不好意思带走。有些菜是一点都没动,但也只能全部倒掉啊。内容提要:现代社会人们经常外出用餐。调查发现,人们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非常严重,已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①②好面子和③的心理作怪。(3)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为会刊专栏“食物浪费大家谈”拟定两个征稿话题。征稿话题:①②练习:导学案《包身工》第三层级导学案《飞向太空的航程》第三层级课堂小结
本文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5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