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九章 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第九章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第一节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历程第三节中国的佛教——禅宗第四节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第一节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佛教三宝一、佛二、法三、僧一、佛(一)含义佛是“佛陀”的简称,乃“觉者”、“智者”之谓,也是佛教徒想象创造出来的神。(二)神阶佛教宣扬的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来古印度神话中的“神”,如:四大天王、韦驮、天女等。一类是佛教徒想象创造的神,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佛”(又称佛陀、如来,小乘教专指释迦牟尼)第二等是“菩萨”(也称大士,其所以未成佛,乃是因为“觉行”未满)第三等是“阿罗汉”(也称罗汉、尊者,是小乘佛教最高果位,是所谓“永生不灭”的神)二、法(一)四谛(也称“四圣谛”)谛:真理之意。四谛:苦、因(或集)、灭(或尽)道其中“道”谛指达到涅槃境界的道路,有“戒、定、慧”三学(二)缘起论(即十二因缘)佛教将人生划为彼此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三世两重因果(三)四法印佛教宣传的佛法可用四句话来概括:•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诸法无我: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有漏皆苦:人若不能断绝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便将永处痛苦•涅槃寂静:脱离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三、僧•僧是僧伽(梵语Sangha)的简称。意为为“和合众”,即信奉佛法的出家僧人集团。四人以上就可称僧伽。•僧伽对佛教的弘扬住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佛教要把僧列为三宝之一。第二节中国古代佛教的发展历程一、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二、隋唐的兴盛期三、宋以后的衰落期一、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期一般认为佛教在汉初传入;魏晋时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而南北朝时更是由于皇帝为代表的最高统治者都笃信佛教更使佛教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说来南北朝的佛教发展主要体现在(一)译经事业相继不绝(二)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大多笃信佛教(三)大建佛寺,大凿佛窟,僧人数量空前增加(四)佛教不断向民间普及二、隋唐的兴盛期(一)寺院林立(二)僧尼众多(三)宗派形成三、中国的佛教——禅宗(一)禅宗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禅宗的形成是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的显著标志,大体可以六祖慧能的成名作为分界。慧能之后,南宗的顿悟取得绝对优势.慧能不识字,但具极高的天赋,尤其是对空无的悟性。他提倡的是一种明快简捷、直指心性的修行方法,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特征。(二)禅宗的基本观点1.见自性:禅宗讲究“禅悟”,“即心见佛,见性成佛”。2.顿悟:禅宗将人心佛性化,认为一切修行不过是明白性,也即识本心。并且这是一种直指本心的“顿悟成佛”。3.无念:禅宗主张修行要排除一切欲念。“无念”是最高法旨。4.证实相:禅宗的实相指的是空幻的万千事物背后那个实在的本体。这实相真实又清静,但隐于现象之后不生不灭,值得追求。5.自由:这是一种境界。是成佛之后的自由,这是禅宗最大的特点。随缘而心不离禅,行无碍。四、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一)面对大千世界,心如古井(二)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逆如顺第九章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思考题一、四圣谛二、“戒、定、慧”三学三、为什么说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四、为什么六祖慧能的修行方法对广大修行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五、禅宗的基本观点是怎样的?六、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是怎样的?七、谈谈对“处逆如顺”人生态度的理解。一、四圣谛佛教的基本教义。“谛”指真理。四谛即:苦谛、因(或集)谛、灭(或尽)谛、道谛。二、“戒、定、慧”三学•佛教日常具体的修行方法。•戒学:指遵守佛教僧团组织所规定的许多清规戒律。•定学:定即入禅坐定。指在修行时静坐息虑,思想集中地参悟佛理佛法。•慧学:指按照闻、思、修的程序,努力领悟佛法以洞彻四谛的道理,达到无漏正常的解脱。三、为什么说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发展?1.译经事业相继不绝;2.以皇帝为首的最高统治者大多笃信佛教3.大建佛寺,大凿佛窟,僧人数量空前增加;4.佛教向民间普及趋势明显。四、为什么六祖慧能的修行方法对广大修行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1.六祖的修行方法明快简捷,直指心性,大大缩短了成佛的道路:举手投足,若能认识自己的本性,便能成佛;2.其他佛学流派,往往让人陷入理论之中不能脱身,修行者必须花费大量心血深研佛经,结果很多人会兴趣大打折扣;3.人皆有过,慧能的修行方法给大多数人修行成佛提供了保证:不识是过,能识自悟,悟了即是解脱,就是佛。五、禅宗的基本观点是怎样的?1.见自性。禅宗讲究“禅悟”,“即心见佛,见性成佛”。2.顿悟。禅宗将人心佛性化,认为一切修行不过是明白性,也即识本心。并且这是一种直指本心的“顿悟成佛”。3.无念。禅宗主张修行要排除一切欲念。“无念”是最高法旨。4.证实相。禅宗的实相指的是空幻的万千事物背后那个实在的本体。这实相真实又清静,但隐于现象之后不生不灭,值得追求。5.自由。这是一种境界。是成佛之后的自由,这是禅宗最大的特点。随缘而心不离禅,行无碍。六、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是怎样的?1.面对大千世界,心如古井;2.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逆如顺。七、谈谈对“处逆如顺”人生态度的理解。1.佛教视万物为空无,对顺逆有自己的理解,尤其讲究自性的清静。一般人平常所说的率性而为,所追求的不过是“欲”的合情合理的满足,当这欲不能满足时,便是常人所称的“逆”的情状,这在佛家看来反倒是“顺”。2.佛家所求的无欲是对“逆”的最好破解。因为人生无常,五蕴皆空,所以也无法向未来进取,佛家自然也就视常人之“逆”为顺了。3.佛家视“逆”为顺的人生态度,对于饱受生活艰难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对待逆境的超脱手段,所以会给饱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带来心灵的安慰。也会让身处逆境的文化人获得一种解脱苦闷的手段。
本文标题:第九章 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9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