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Chapter12ExchangeRateDetermination12、1铸币平价理论(MintParityTheory)12、2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即PPP理论)12、3利率平价理论(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12、4国际收支理论(BalanceofPaymentsTheory)12、5货币主义理论(TheMonetaryApproach)12、6资产组合平衡理论(ThePortfolioBalanceApproach)12、1MintParityTheory一、理论背景(BackgroundofTheory)在金铸币本位制盛行时期(1880—1914年),即各国以金币作为流通货币;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境。二、主要内容(MainContent)在金铸币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三、概念(Concept)四、分析(Analysis)Concept1、铸币平价(MintParity)是指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2、含金量(GoldContent)指金铸币包含的黄金重量及成色。3、黄金输送点(GoldPoints)是由黄金在国家之间运输的各种费用决定。Analysis1、∵金本位制下,一国铸币的价值是由其固有的含金量所决定的,∴两国货币的汇率则由两国铸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所决定的。设,1英磅铸币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0.91667,1美元铸币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0.9。则,美元与英磅的汇率为:1英磅=英磅的含金量美元的含金量=123.27447×0.916625.8×0.9=4.8665美元2、设,英国与美国间运送1英磅黄金的各种费用为3美分。R=($/£)Q£04.89654.86654.8365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黄金输入点Q1Q0Q2结论:市场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则,当美元对英磅的汇率大于4.8965(4.8665+0.03)时,美国进口商不愿在外汇市场上用美元去购买英磅支付,而宁愿用美元购买黄金运去英国支付。因此,4.8365就是美国的黄金输入点(goldimportpoint)同样,当美元对英磅的汇率小于4.8365(4.8665-0.03)时,美国出口商不愿在外汇市场上用英磅换回美元,而宁愿用英磅购买黄金运回美国。S£D£因此,4.8965就是美国的黄金输出点(goldexportpoint)。12、2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一、理论背景(backgroundoftheory)–一战后,金本位制崩溃,浮动汇率制产生,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盛行背景下提出来的。二、提出者:Cassel(Sweden)三、代表作:《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1922年)四、基本思想(BasicIdea)五、两种形式(Twoforms)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AbsolutePPP)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RelativePPP)五、验证(Verification)六、评价(Appraisal)BasicIdea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而,本国与外国货币间兑换关系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又由于货币购买力大小受到物价水平影响,所以货币兑换率取决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即,该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一价法则”(Lawofoneprice)。Lawofoneprice是指同一种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中应当有相同的价格。一价法则:在统一的商品市场上,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价格。如果A国国内市场与B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那么用A国货币(或B国货币)表示的某一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EPP即一、基本假设(BasicAssumption)1、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2、两国所有商品都是国际贸易商品。3、两国价格指数包含的商品相同,各种商品的权重相同。二、基本内容(BasicContent)两国货币汇率等于两国一般价格水平之比。即,EAB=PA/PB三、数学推导四、评价(Appraisal)五、案例学习(CaseStudy)AbsolutePPP数学推导假设A国和B国均生产n种商品,且在两国的商品篮子中第i种商品的权重为Wi则,根据一价法则:PAi=EPBi∴∑PAiWi=∑EPBiWi=E∑PBiWi又∵PA=∑PAiWiPB=∑PBiWi∴PA=EPB即,E=PA/PBAppraisal绝对购买力平价具有重要的解释力,但又有明显局限性。–1、选取哪些商品作为一蓝子商品存在困难。–2、不同国家的产品劳务质量性能不同。–3、如何确定不同商品权数也有困难。因此,用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来预测市场汇率,总的来说是不正确的。CaseStudy1、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测算当前市场汇率–麦当劳的巨无霸在美国为$2.28,而在中国为¥10。若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当前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价应为E=¥/$=10/2.28=4.38。而当前实际汇率为8.27。2、中国收入水平之谜–90年代前期,不同估算结果引发国际性的HowrichisChina?争论。例如,IMF计算结果是:1992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为17000亿美元,折合人均1451美元。世界银行估算:人均GDP在1992年已达到2460美元,比汇率结果高7-8倍。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推算约为汇率计算值3倍。–依据世界银行各国人均GDP排行表数据,1999年中国汇率GDP为780美元,排行第140位;购买力平价GDP为3291美元,排行第128位。购买力平价GDP比汇率GDP高3.2倍。RelativePPP一、基本假设(BasicAssumption)–1、两国之间存在自然和人为的贸易壁垒。–2、两国所有商品都是国际贸易商品。–3、两国价格指数包含的商品相同,各种商品的权重相同。二、基本内容(BasicContent)三、评价(Appraisal)四、案例学习(CaseStudy)BasicContent汇率的变化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或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百分比等于同一时期两国国内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差。即汇率的变动率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PAt/PA0PBt/PB0或,(Et-E0)/E0=(PAt-PA0)/PA0-(PBt-PB0)/PB0=πAt-πBt其中:πAt与πBt分别指两国的通货膨胀率:数学表达为:Et=E0Problem设中国物价水平某年上升了10%,美国物价水平上升了5%,试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作如何变化?由相对购买力平价可知:(Et-E0)/E0=πAt–πBt=10%-5%=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了5%,即人民币贬值5%。而美元升值5%。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条件没有绝对购买力平价那样严格。从经验研究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与市场名义汇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是对市场汇率的很好解释理论。因为1、两国都存在不可贸易商品。2、两国商品篮子至少有一部分不同。AppraisalCaseStudy90年代中后期人民币为何不贬反升?–1994-1996年间,美国平均年通货膨胀率约为3%,中国同期年通货膨胀率为14.3%,平均每年高出美国11个百分点。然而,实际上这三年人民币汇率反而从8.62(元/1美元)上升到8.31(元/1美元)。首先,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时,人民币价值有所低估,其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内,非贸易品如住房、服务等涨价幅度显著高于贸易品,再次,由于经济起飞国家可以广泛采用发达国家成熟技术,可贸易品生产率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会提升这些国家货币汇率。最后,相对价格水平主要通过经常帐户影响汇率,实际汇率变动还受到资本帐户影响。Verification验证结果:–1、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内失效;–2、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比较有效;–3、在通货膨胀期,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较为显著。Appraisal一、贡献:–1、该理论把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物价水平)和对外价值(汇率)联系了起来,较合理地体现了汇率所代表的两国货币价值的对比关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2、也为汇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不足:–1、假设前提与实际不符。导致理论与实际存在偏差。–2、只指出了商品和劳务价格对汇率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12、3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一、理论背景(Backgroundoftheory)–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有关于利率平价的说明。但直到1923年,才由凯恩斯在其《货币改革论》中首次明确提出利率平价概念,并以此形成了早期的利率平价理论。上世纪70年代以后,浮动汇率制的普遍实行使这一理论再次受到重视,并发展为现代的动态观点。由此确立了这一学说在国际金融界不可取代的地位。二、主要观点(MainView)三、两种形式(TwoForms)–不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抛补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三、评价(Appraisal)四、案例学习(CaseStudy)MainView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一、基本假设(BasicAssumption)–1、资本在国际间具有充分的流动性.–2、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3、投资者持有财富的形式有三种,即货币,国内生息债券和国外生息债券。二、基本内容(BasicContent)–当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时,本国货币预期贬值(升值),其幅度等于国内与国际利率水平之间的差异。三、概念(Concept)四、数学推导五、分析(Analysis)Concept1、套利(Arbitrage)–广义:在一个市场买进外汇、证券、商品或其他货物的同时又在另一个市场上以更高价格把它们卖掉的行为。–狭义:在国际经济学中,套利是指利息率的套利[ArbitrageofInterestRate],即投机者利用各国利率的差异,将短期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转移,以从中获利的行为。2、不抛补套利(UncoveredInterestArbitrage)–是指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套利时,将面临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而投资者又不采取任何措施覆盖掉这部分风险的行为。数学推导设:r——表示以本币计价的资产的年收益率,r’——表示以外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年收益率,E——表示即期汇率(直接标价),E(e)——表示预期将来某个时点的即期汇率。则,根据一价法则,用本国货币计量的外国债券和本国债券的收益应该相等,即,1+r=(1+r’)E(e)/E又因为:(1+r’)E(e)/E=[E(e)/E]+r’[E(e)/E]=1+r’+[E(e)/E]-1+r’[E(e)/E]-r’=1+r’+[E(e)-E]/E+r’[E(e)-E]/E又由于,在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r’[E(e)-E]/E一般数值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结果得到:1+r=1+r’+[E(e)-E]/E或,[E(e)-E]/E=r-r’结论:本国债券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债券利率时,本国货币将对外预期贬值(升值)。Analysis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外国资本大量流入本币即期升值货币供给增加本国利率下降本币需求上升资本流入减少本币远期贬值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一、基本假设(BasicAssumption)–1、资本在国际间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本文标题:国际经济学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