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吉林大学本地化MOOC建设
2014.4吉林大学金祥雷吉林大学本地化MOOC建设与吉林省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构建(一)慕课的兴起MOOC是大规模网络在线开放性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英文缩写。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现称Udacity)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美国常青藤大学将自己的优质资源借助于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免费向全世界学习者开放上千门课程。只要注册一个邮箱和密码就可以自由自主地学习任何一个平台上的全部慕课内容。2012年全球的注册人数高达数百万人。之后英国FUTURELEARN、法国等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二)国内高校依托国际MOOC平台的课程开放1.2013年国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加入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的edX慕课平台,同时加入COUSERA平台。2.2013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加入了Coursera平台。2014年复旦大学首门课程上线。3.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重庆大学正在积极准备。4.2013年9月,北京大学的《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电子线路》和《20世纪西方音乐》4门课程在edX上线,成为第一批尝试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发布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三)立足本土化的MOOC平台建设1.清华大学根据edX的开源代码开发出第一个中国版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从2013年10月10日开始上线,首批发布9门课程,陆续将发布30门课程。清华大学的“在线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这项工作。2.国内的在线教育公司及其开发的平台正面临新的整合,慕课浪潮毫无疑问会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合理使用。3.2013年上海地区高校课程共享中心转向MOOC形式教学4.2013年由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牵头成立中国东西部课程联盟。5.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建立本地化MOOC平台。6.2013年教育部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基础上着手MOOC建设项目。7.2014年全国各省教育厅主导下建立省内高校MOOC联盟。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四)MOOC的特征慕课质量的关键不是技术平台(教育公司)而是教学设计和师资水平以及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加上慕课学习单元流程的科学合理性等。目前国际上的慕课与一般的在线课程不同。在学习类型上既非完全开放的非正式资源学习平台,又不是实体大学的正式课程(网络学院和网络课程),而是主题式的大规模开放免费优质课程。但当前立足本土化和本地化的MOOC目标其定位已发生改变。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四)MOOC的特征“短视频+交互式练习”为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知识体系组织模式和学习模式。全面的“交互式练习”:答疑、测验、作业、考试MOOC课堂试图为学习者营造一种与校内课程类似的学习环境。按周上课,跟上教学节奏与进度,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各种测验等。慕课学习者可以看到名校教师的视频、完成布置的作业和测试,在课程当中参加讨论,发布自己的观点,自由地与其他人互动等。教师的讲解有趣、短暂、多媒式呈现并科学严谨。慕课主讲人由讲解精彩生动的教师担任,学习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学习单元模块化,可视化效果显著如微电影一般。有的慕课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并配有虚拟实验。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在MOOC所采用的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们讲究的是团队作战,比如在一门课程里,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教学点负责教师、助教组成,作为主讲教师需要“指导教学团队,掌握各教学点讨论课情况,集中回答学生提问,在有些教学点开展面授,确定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评定”,多名教师则分别负责管理小班,引导助教开展工作,管理所属小班讨论课;此外,还有数名助教每人负责1-2个讨论班,组织小班讨论。而对学生而言,要想上好一门课,拿到2个学分,却并不轻松。按照教学过程设计,会有教师面授N次(所有教学点现场直播),其余时间为学生自行观看视频教学,共开展N次小班讨论课,就课程单元内容进行讨论。每个教学点的选课学生中,每若干人组成一个小班,定期参加讨论,而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讨论和预习的质量是重要参考,这意味着学生不仅得认真地在网上听课,还得在线下的讨论课中多花心思。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六)MOOC带给高等学校什么样的冲击?1.提供了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核心的可实现载体,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放大。学习过程从“学在课堂-习在课外”,转变为“习在课堂-学在课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将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2.教师的身份和角色将发生变化,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同时教师也将面临学生广泛涉猎知识之后尖端问题的挑战。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六)MOOC带给大学什么样的冲击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变化。MOOC以立足满足课程知识点学习的系列化微课视频为核心,以全新的表现形式为特征,以系统完善、资源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为支撑,以协同合作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服务体系为保证,建立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并修读学分的混合式学习为目标,过分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发生转变。4.大学教育资源开放化与学生获得知识渠道多元化。MOOC平台实现更多的优质资源向社会开放;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将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所大学,大学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慕课的兴起与高等学校教学变革清华大学第一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电路原理》在edX和“学堂在线”MOOC平台同时面向全球开课。于歆杰领衔的11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在充分研究MOOC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按照10分钟左右短视频的制作特点划分知识点,精心设计作业、试题,并利用仿真软件搭建模拟电路实验。立足本地化、参与本土化、拓展国际化立足本地化,完成MOOC平台建设,加快以全程视频课程为基础的大规模网络开放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吉大在线学堂”,推进以“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改革试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逐步扩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分的比重。积极参与东西部课程联盟,实现国内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吉林省高等学校课程共享中心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向省内高校开放。2014年有100多名本科生选修东西部课程联盟的通识课程,并承认学分。加盟国际慕课平台,将吉林大学优质课程推向世界和社会大众。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一)总体战略平台引进。2014年3月已完成本地化慕课平台的引进,“吉大在线学堂”正式上线。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二)建设基础前期基础。2011年投入200万元建设数字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吉林大学课程中心,将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共享,满足5万人在线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交流。400余门课程初步实现网络化,通过课程中心资源建设,目前将录制完成精品资源共享全程视频课程55门,4000多小时;视频公开课15门,60小时;微课29门,10小时。另有700多门远程网络教育视频课程,为大规模网络开放教学资源建设和MOOC化改造奠定了基础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二)建设基础培训动员。2013年北京大学李晓明MOOC报告;另举办两场MOOC建设报告。硬件建设。着手MOOC平台本地化应用的硬件建设,本地化服务器、慕课录制设备等环境改造。投入300万元改造5间高标准教室,满足慕课建设的优质环境和技术条件课程建设。实施“百门精品慕课建设计划”,三年内争取建设100门高品质慕课并向全校开放。目前完成2门课程建设,3门课程正在建设中,90余门课程提出建设申请。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二)建设基础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关于实施精品慕课建设计划的通知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精品慕课建设计划”。一、目标与任务二、组织与实施三、基本要求(一)建设重点(二)形式要求(三)内容要求(四)资源要求(五)团队要求四、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二)知识产权管理(三)技术保障五、申报方式1.本科教育与继续教育共享平台与资源。建立全日制本科教育与远程教育共享平台,合作开发建设课程。2.突出建设重点。以全校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双学位课、量大面广的重修课程和具有全程视频基础的专业课程为重点。将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提升为高品质慕课;三年完成全部全程视频课程的MOOC改造;逐步加大双学位专业课程的MOOC化比重。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三)建设方案3.建立满足MOOC管理运行的管理机制、激励政策和文件制度。推进各类教学改革试验班学生参与慕课学习,并规定通过MOOC获得学分的比例要求。4.自主与合作开发课程。与教育技术公司合作完成部分全程视频课程的MOOC改造,目前已完成2门课程开发并上线;与公司合作开发高品质慕课,本学期将首批完成《人文视野下的生态学》《汽车工业进展》《奇异的生态学》等3门课程;同时学校教育技术中心自主改造建设若干门慕课。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三)建设方案5.建设吉林大学自己的慕课讲师团队,将现有的教学大师和教学名师以及国家精品课程转化成为慕课风格的标准网络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国际化。6.推动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向研究型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方向发展,借助于混合学习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局面。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三)建设方案(四)通过MOOC建设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层面:1.建设MOOC课程的目标是什么?既立足探索教学改革,同时也要宣传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什么类型的课程开MOOC?即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优质网络教学课程,同时还是要重新设计和开发一定的高品质MOOC课程3.MOOC学习者是哪些群体?全日制本科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面向社会的自由学习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四)通过MOOC建设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4.如何控制MOOC课程的质量?完善服务于本科生和远程教育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立足满足课程知识点学习的系列化微课视频为核心,以全新的表现形式为特征,以系统完善、资源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为支撑,以协同合作的教学团队和教学服务体系为保证,进而实现网络学习、高效服务、修读学分的全新的翻转式课堂(flippedclassroom)、混合式教学(BlendingLearning)模式。有效的服务是MOOC的关键。5.是否有对MOOC有持续的师资力量、资金和政策支持?6.如何处理课程中心和MOOC的关系?课程中心定位: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课程的辅助教学,学习过程的主体仍然在课堂MOOC平台定位:以视频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的主体在网络,课程数量是有限的。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四)通过MOOC建设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层面:1.是否已经有过网络教学或混合教学的经验?2.是否已整体规划了课程面向MOOC的教学设计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如课程资源文档的数字化、微视频的录制、教学内容的发布、教学进度的控制、学生的分组讨论、师生的互动、作业的发布和评判、学习成果的考核等。3.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政策和机制:设立精品慕课建设项目;教学工作量与业绩津贴;可持续的支持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二吉林大学本地化慕课建设实践表1:课程开发计划表填写日期:2014-2学校吉林大学课程名称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课程负责人包国章手机13596043351邮箱baogz@jlu.edu.cn在线助教手机邮箱部分序号内容描述在线实施备注课程目标1课程介绍(200字)《春秋》为何叫《春秋》而不叫《冬夏》?为何中国的多数王朝均建都北方而非南方?为何利他行为并非大公无私?生态与人文,看似文理两重天,两者却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那
本文标题:吉林大学本地化MOOC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3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