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二、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答疑教学用具: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4、知道形变的种类(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1)实验演示: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老师:对,这就是形变。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引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地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3、弹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1)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5、形变的种类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学生: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比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扭转形变。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习题课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二、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教学重点: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加深理解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答疑教学用具: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教学步骤:一.弹力①弹力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与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反抗形变的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②弹力产生的条件:a、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b、接触处有弹性形变。③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形变的另一物体上。④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kxf.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另外,还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有关规律计算。例3、质量为m、m0光滑圆球处于静止状态。表示出下列各图中圆球所受各力。解析:光滑圆球摩擦不计,圆球除重力外,还会受到弹力。圆球与几个物体接触,就有可能受到几个弹力。但若貌似接触,实际上没有挤压,没有发生形变,则不会有弹力。ABααααα(a)(b)(c)(d)(e)图1图2Nmg(a)(b)mgN(c)Tmg(d)TmgNN(e)mg2α1N图3AB图4图5F图6vFORaAbcAA图7F23L13L图8怎样判断某一接触物体对圆球有无弹力呢?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假设撤掉被接触的物体,若圆球的平衡状态没有破坏,则说明接触面上无相互作用的弹力,反之弹力可能存在;(2)联系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如果不受此弹力物体己能平衡,有此弹力物体不可能平衡,则物体不存在此弹力。各小球受力图如图3所示:思考(3)有一条弹簧受120N的拉力时,长为44cm,当在弹簧下挂1000N重的货物时,长为55cm,则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少?提示:设弹簧自然长度为0,劲度系数为k,根题意可得:011kf022kf代入数据解得:0=0.425mk=8000N/m启示:1、注意:“弹簧原长”“弹簧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2、列方程组解题是必备的数学基础。二,练习1、量得一只弹簧秤3N和5N两刻度线间的距离为2.5cm,求:(1)这弹簧秤3N刻度线与零刻度之间的距离。(2)这弹簧秤所用弹簧的劲度系数?提示:劲度系数k=xf/=mNmN/80105.222,cmmNNKfxm75.31075.3/8032112、画出下列光滑物体A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ABααααα(a)(b)(c)(d)(e)图1图2Nmg(a)(b)mgN(c)Tmg(d)TmgNN(e)mg2α1N图3AB图4图5F图6vFORaAbcAA图7F23L13L图8ABααααα(a)(b)(c)(d)(e)图1图2Nmg(a)(b)mgN(c)Tmg(d)TmgNN(e)mg2α1N图3AB图4图5F图6vFORaAbcAA图7F23L13L图8第二节研究摩擦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道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问题时,要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u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2、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教学用具:带绳的木块、小铁块、弹簧秤(学生自己一人备一块小毛巾)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桌子上给文具盒一个初速度,文具盒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有阻碍它前进的力。师问: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引导回答:与桌面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才产生这个力。师:对,这就是初中已经有了的概念,滑动摩擦力。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二、新课教学1、滑动摩擦板书刚才学生的总结: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桌面上缓慢运动,保证弹簧秤的示数不变。就可以维持木块匀速前进,这时物块和桌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再在木块上加一铁块,同样维持物块匀速前进。这时滑动摩擦力变了吗?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滑动摩擦力变大,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有关,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更换实验条件,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拉动,同样维持其匀速运动,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发现比在桌面上的要大,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答:说明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老师归纳:经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FN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关系式表达为F=uFN,u是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是没有单位的,u是F与FN的比值。滑动摩擦力的放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知识反馈性练习(出示投影片)(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用100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动重500N的箱子,那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u值为多大?师生共评每一句话的错误在哪里?应该怎样理解。强调: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接触面的运动方向相反,而不能说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3、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提问:车轮、滚动轴承为什么都做成圆的?引导学生答:因为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4、静摩擦:提问:把一个很重的铁球放在地上,一只小蚂蚁能不能推动?学生:推不动。提问:如果地面是光滑的呢?学生:有的认为推动,有的认为推不动。老师强调:到底推动推不动?学生甲:推动推不动,不是看铁球的重要,要看与地面的摩擦力有多大?比如一辆汽车,两三个人搬不动,但可以推得动。老师:对,分析得太好了。在水平地面上是否推动物体,不取决于这个物体重量的大小。如果地面光滑,重力不会影响水平方向的运动,如果地面粗糙,推力大于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净摩擦力,就推得动,下面我们来研究静摩擦力。(1)教师演示:用力推讲桌。①开始用很小的推力,推不动,分析讲桌受力情况。②再用稍大的力推,还静止不动,分析受力情况③继续增大推力,讲桌开始运动,分析受力情况。分析:讲桌在推力作用下相对地面静止,但在沿这个力的方向上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是因为讲桌跟地板之间发生了摩擦。这个摩擦力和推力都作用在讲桌上,他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因此讲桌保持不动,这时发生的摩擦叫青摩擦。青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提问:那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呢?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自己动作实验得出结论。学生两人一组,木块静止地放毛巾上,开始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静止,记下拉力大小,慢慢增加拉力,木块仍静止,记下拉力的大小。继续增大拉力,木块刚开始动,记下拉力的大小。然后保持匀速运动,记下拉力的大小。出示投影片、填表结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是实验得到:静摩擦力随着推理的增大而增大,它的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可见,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力,变化范围为:0<F静≤Fmax(2)静摩擦力的作用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3)反馈练习:(出示投影片)斜面上有一物体,质量为m,在斜面上静止不动,m受摩擦力吗?为什么?三、小结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面粗糙。3、在
本文标题: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3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