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宪法学乌兰察布市党校副教授王永丽宪法学宪法理论宪法规范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性法律立法法选举法国籍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引言:宪法第一案•参见《法制日报》8月13日、19日、9月16日报纸。•案情:1990年山东省滕州市八中学生齐玉苓和陈晓琪同时参加中专考试。之后,齐被录取为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财会专业委培生,但录取通知书却被陈领走,不知情的齐以为自己落榜。齐所在的中学自始至终未将考试成绩告诉齐。陈则以齐的名字上学,毕业并参加工作。直到1999年,齐得知陈冒用自己的姓名上学并就业的情况后,于同年1月29日,以陈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陈等以侵害齐姓名权的方式侵害了宪法第46条所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判决陈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齐各种损失9.8万元。(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一章宪法的性质与特点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词义中国宪法词义及其演变中国“宪”字、“宪法”二字古已有之。古时“宪”字与“法”字基本同义。如《尚书》中的“鉴于先王成宪”。《汉书》中的“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国语》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先王之法曰宪,后王之法曰令,表明在中国古代“宪”是一种位阶比较高的法。二、宪法概念(一)国外有关宪法的概念国外宪法多从宪法的形式特征或抽象意义来界定,如德国学者耶林内克认为:宪法是规定国家最高机关及其履行职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和职权,以及个人对国家政权的原则地位的各种原则的总和.而英国学者惠尔则认为:宪法是管理一国政府活动的并且是体现在一个文件中的法律规则的总和.(二)我国有关宪法的概念中国学者多从阶级本质、主要内容和宪法地位来界定。如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确认国家根本制度,规定公民权利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的国家根本法。第二节宪法的性质一、宪法是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二、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1、关于民主。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与现代是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词。古代的民主指的是国王,即“民之主”。近代意义的民主才变成“民主之”的含义。为什么需要民主?(1)民主的含义一种制度?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原则?民主是这样一种制度,其中谁也不能选择自己进行统治,谁也不能授权自己进行统治,因此,谁也不能自我僭取无条件的和不受限制的权力。--萨托利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列宁2、民主制度法律化在我国宪法的表现,可作以下理解:(1)民主既是一种国体,也是一种政体,既强调实体又强调程序;(2)直接民主;间接民主(代议制);(3)国家的运行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原则。(4)法治运行中的民主。三、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种目的的,那么,人们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独立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分权未确立的国家,即无宪法可言。——《法国人权宣言》1、宪法对公民权利体现的历史渊源2、对保障书的理解四、宪法是国家权力的合法性依据。(中国的法治现状中存在的工具主义评价)第三节宪法的特点一、宪法内容方面的特点—宪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根本性1、广泛性2、根本性二、宪法地位方面的特点(见附表)—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权威1、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普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宪法相抵触。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三、宪法形式方面的特点—宪法具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由特定机关或法定人数提议2、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或修改3、特别的通过程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宪法法律(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军事法规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规章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立法(如经济特区法规)军事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附录一:我国的立法体系图第二章宪法的结构、分类和宪法渊源第一节宪法的结构宪法结构一般是指宪法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组合。一般分为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两种。形式结构是指宪法规范予以合理排列的顺序、方式,一般分为章、节、条、款、项和目。宪法典的内容结构是指将具有相同性质的宪法规范安排在宪法典的某一部分,一般包括序言、总纲、正文、附则等。一、序言宪法序言又名宪法前言或引言,是独立于宪法正文之外的一部分叙述性文字。从表述上来看,宪法序言有明示序言和非明示序言之分。明示序言以“序言”为明示标题,如中国、韩国、德国等国宪法序言即是如此。非明示序言是无“序言”的明确标题,但实质上为序言功能,如美、日、俄等国宪法序言即是。如今各国宪法存在序言部分的约占2/3以上。宪法序言的分类:一是目的性序言。二是原则性序言。三是纲领性序言。四是综合性序言。(一)我国宪法序言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上的几件大事2、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3、实现国家根本任务的国内国际条件、统一战线、祖国统一等。4、宪法本身的地位。(二)我国宪法序言是否具有效力二、总纲总纲是一国立国之根本,宪法多予以规定。在内容上,总纲一般包括基本原则条款、基本政治制度条款、基本经济制度条款、基本文化制度条款、意识形态条款、国家标识制度条款等。在形式上,除了美国等国宪法无此规定外,多数国家的宪法有总则性规定(放在正文之首),不过表述方式各异,新中国四部宪法总则都称“总纲”,瑞士1874年宪法直接标有“总则”,意大利1947年宪法与阿尔及利亚1976年宪法的总则称之为“基本原则”,但多数国家的宪法有关部分无总则之名行总则之实。三、正文美国宪法最短,共7条;最长的是前南斯拉夫的宪法,共406条。中国现行宪法正文138条。三、附则我国宪法结构1)宪法的形式结构分为章、节、条、款、项,共4章138条。2)宪法的内容结构分为:绪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二节我国的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一、中国宪法的产生及历史。刘少奇:一百多年以来,中国革命同反革命的激烈的斗争没有停止过。这种激烈的斗争反映在国家制度的问题上,就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的宪法。中国宪法一览表年代朝代名称条文备注1908、8、27清朝《钦定宪法大纲》正文14项附9项1911、11、3清朝《重大信条十九条》19条1912、3、11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章56条资产阶级性质1913、10拟订民国《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1章113条[天坛宪草]1914、5、1民国《中华民国约法》10章68条“袁记约法”1923、10、10民国《中华民国宪法》13章114条[贿选宪法]1925、12拟订民国《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4章160条段祺瑞执政1931、5、12民国《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8章89条1936、5、1民国《中华民国宪法》[草案]8章148条[五五宪草]1946、12、25民国《中华民国宪法》14章175条1949、9、29共和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7章60条1954、9、20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4章106条1975、1、17共和国同上序言、4章30条1978、3、5共和国同上序言、4章60条1982、12、4共和国同上序言、4章138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主要宪法性文件一览表年代名称条文主要内容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修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7条1、政权性质为工农民主专政;2、政权组织形式为工农兵代表大会3、确认人民基本权利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序言、21条1、民族主义(抗日)2、民权主义(三三制)3、民生主义(人民权利)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5部分、25条1、政权组织为人民代表会议;2、人民权利3、司法、经济、文化•三、新中国的宪法•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54年《宪法》•3.1975年《宪法》•4.1978年《宪法》•5.1982年《宪法》•(1)1988年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2)1993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县级人大代表任期由3年改为5年•(3)1999年“依法治国”、“经济制度”、“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4)2004年“保障人权”、“私有财产”等14条中国现行宪法修正情况一览表年代会议主要内容条文背景1988年4月12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1、确立私营经济补充地位;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修正案1-2条87年十三大召开1993年3月29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1、集中、完整表述了党的基本路线(正处的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富强民主文明)2、增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3、确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4、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县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修正案3-11条92年十四大召开1999年3月29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1、明确我国长期处于的阶段、沿着特色道路,在邓论指引下发展市场经济2、确定依法治国方略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确定双层经营体制5、个体和私营经济待遇二合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修正案12-17条97年十五大召开第三节宪法的分类(一)形式的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划分根据:以宪法典是否具有成文的形式2、刚性宪法、柔性宪法。划分根据:以宪法的效力、修改难易程度与普通法的比较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划分根据:制宪主体的不同4、古代宪法、近代、现代宪法5、其它如原始宪法、派生宪法;规范性宪法、名义宪法、标签宪法等(三)、宪法的渊源1、宪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一般指宪法基于不同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种类包括:(1)宪法典和修正案(5)宪法解释(2)宪法性法律(6)国际条约(3)宪法惯例(7)政治文件(4)宪法判例(8)权威的宪法理论2、我国的宪法渊源1235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3、最高性4、抽象性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主权在民原则)1、君主主权布丹、霍布斯2、议会主权3、人民主权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也同样接受人民主权的思想,并且体现在制度和组织上。(二)、人权原则1、人权的基本概念人权是指人作为人所具有和应该具有的权利。它包括三种具体形态:实有权利;法定权利;道德权利2、宪法既保护多数人的权利,也保护少数人的权利3、我国宪法对人权的规定(200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三)、法治原则法治是指法的统治。它既指一种信仰,又指一种运行状态。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制度化、法律化,严格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作实施状态的总称。法治的发展:梭伦: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直道而行,各得其所。亚里士多德: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法律得到普遍服从,所制定
本文标题:中国宪法课件(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4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