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山东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面向山东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厚基础知识、较高综合素质能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农业信息、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二、基本规格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一)基本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信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二)学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在业务上能够较好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系统、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与地图学、遥感技术、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关政策、法规、法律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了解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的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相临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与素质。`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农学与水利学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有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在农、林、水、城建、城管方面的应用能力;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饿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修读的学分和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学制四年,要求四年内必须修完175学分。提前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条件的,可以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但必须个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延长年限最多为两年。毕业生应该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完成毕业论文或通过学位综合考试,并符合各项具体的要求,准予毕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山东农业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实施细则》,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等。五、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1)课程设置与总学时、学分本专业课程总学时为2556学时。总学分175学分。其中必修课35门,1926学时,107学分,占75.3%。其中公共课7门,585学时,32.5学分,占22.8%;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21门,1008学时,56学分,占39.4%;专业课7门,333学时,18.5学分,占13%;选修课630学时,35学分,占有24.6%;实践教学环节27学分;课外及第二课堂活动6学分。(二)必修课学时、学分1、公共课(7门、585学时、32.5学分)2、基础及专业基础课(20门,1008学时,56学分)3、专业课(7门,333学时,18.5学分)(三)选修课学时、学分(630学时,35学分)学生应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8学分(政治课除外),其余选修课全校统一开课,由学生自由选择。(四)实践环节学分(27学分)军事训练1周1学分生产劳动2周2学分专业劳动2周2学分教学实习9周9学分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16周8学分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3周3学分课程论文2周2学分合计27学分(五)课外及第二课堂学分(至少6学分)课外读书报告2学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2学分参加教师科研活动2学分创新活动2学分六、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四年的教学全过程,一、二年级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二、三、四年级安排专业劳动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16周。1、生产劳动、专业劳动:第一学年,第1、2学期各安排1周生产劳动,结合农忙和专业特点集中进行;第二学年第1、2学期各安排1周专业劳动;共4周,每周记1学分,共4学分。2、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习共9周,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具体安排(见下表)。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共16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或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实习计划表课程实习时间周数地质地貌学第一学期,第13周1测量与地籍测量学第三学期,第13周1土地调查与规划第四学期,第14周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第五学期,第13周1全球定位系统第五学期,第12周1遥感技术应用第五学期,第13周1GIS设计与开发第七学期,第12周1综合专业实习第七学期,第13、14周2合计93、社会实践:第一学年暑假期间安排社会实践1周;第二学年暑假期间安排社会实践2周,各完成调查报告1份。共3周,2学分。4、课程论文与科研训练:自第五学期起,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安排部分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进行科研训练,撰写研究论文。记2学分。5、综合专业实践课:安排在第七学期,2周,2.0学分。七、附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周次学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Ⅰ第一学期☆×☉地学∶##第二学期×∶##Ⅱ第一学期△☉测量∶##第二学期☉土调∶##Ⅲ第一学期☉定位☉城市☉遥感∶##第二学期∶##Ⅳ第一学期☉GIS☉综合☉综合∶##第二学∞∞∞∞∞∞∞∞∞∞∞∞∞∞∞∞‖○期符号说明:□理论教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或毕业考试∶考试×生产劳动△专业劳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假期各教学环节学时周数统计表项目类别理论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考试生产劳动(包括专业劳动)军训其他入学毕业教育机动假期合计必修选修期终毕业(论文)学时1926630周数11391671411.53.541197
本文标题:山东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5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