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双峰八中路遥文学社文学就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情感的。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有叙事、抒情、写景、哲理等样式。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握文章“线索”。2、要抓住散文的“文眼”。3、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4、要体会散文的意境。5、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刘亮程刘亮程(1963—至今)当代散文家,1963出生于新疆沙湾县一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这个小村庄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上过1年小学,3年初中。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现在乌鲁木齐一报社任编辑。他的作品有:《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集,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风中的院门》《正午田野》《晒晒黄沙梁的太阳》等。评价李锐:“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了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李陀:“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蒋子丹:“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刘亮程散文特点1、强烈的情感表现,深沉的生命意识2、用最平常的词句传达最深沉的人生,突出词语的形象感3、激活语言的暗示性和朦胧性4、富于节奏韵律美1、强烈的情感表现,深沉的生命意识人的去处也是一只鸡、一条驴、一头山羊的去处。这条土路上没有先行者,谁走到最后谁就是幸福的。谁也走不到最后。磨掉多少代生灵路上才能起一层薄薄的烫土。你我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生命像根没咋用便短得抓不住的铅笔。——《一条土路》作者将“生命”喻为“短得抓不住的铅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短暂、生命的易逝。而“人的去处”也是各种动物的去处,这种超现实地用动物的死亡表现人类的死亡,无形之中就透着一个悲字,这悲情如在作者心底低沉地哽咽着向世人倾吐,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2、用最平常的词句传达最深沉的人生,突出词语的形象感视觉形象。“每个村庄都用一条土路与外面世界保持着坑坑洼洼的单线联系,其余的路只通向自己。每个村庄都很孤独。”(《一条土路》)作者将眼中看到的土路与心中冥想的心路巧妙融合,其中“坑坑洼洼”呈现出一种僻远的、凹凸不平的景状,将村庄的封闭落后与人类生命的孤绝体验深寓其中。而时空的浓缩,更加带给我们视觉想象上的冲击。②听觉形象即通过听觉感官语词,展现一种波澜起伏、韵律绵长的曲音,达到艺术上的听觉感受。如:“田野上的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支巨大的催眠曲。”“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与虫共眠》)作者并没有直观地描绘所听到的虫鸣的音质,而是借视觉感官语词联系听觉感受,呈现曲音的悠远绵长,跌宕起伏。其中“音乐会”表现出“大地”上一切生命的和谐畅快的生命律动,“催眠曲”则表现出“田野”中一切生灵悠扬婉转的绵绵韵律,这些都展现出了一种祥和美好的情境,具有特殊的形象意味。③嗅觉形象即通过嗅觉感官语词,引发视觉联想,呈现出一种时空交错的动态画面,丰富语词的形象感。如:“我在一场南风中闻见浓浓的鱼腥味。遥想某个海边渔村,一张大网罩着海,所有的鱼被网上岸,堆满沙滩。”(《剩下的事情》)作者由风中“鱼腥味”,想到远方渔村海鱼丰收的景象,展现出丰富的画境。④动觉形象即通过动觉感官语词,展现出一种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动态画面,突显形象的内在特征。如:“它们在我身上留下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伴……”,“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与虫共眠》)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虚景写得声声入扣。“奔走相告”、“呼朋引伴”、“呼拥而来”呈现出一种急促紧迫、声势浩大的动态艺术画面,使虫子们宛如在战鼓雷鸣的感召声中激昂奋起的将士。这样一实一虚、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声色俱佳的生动画卷。作者还善于运用一系列动词,展现一组连贯生动的艺术画面,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这些突兀地出现在荒野中的草棚麦垛,绊住了风的腿,扯住了风的衣裳,缠住了风的头发,让它追不上前面的风。”(《风把人刮歪》)其中“绊住”、“扯住”、“缠住”三组动词的连用,生动地刻画了“草棚麦垛”这个阻碍者的形象。作者还常把眼中之物以人相待,拟人化的动作形象语词可谓应用得准确生动。如:“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三只虫》)其中“仓皇而逃”呈现出一种狼狈、慌张的,惟恐再次挨打的心理状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只虫子打架的场面,意趣盎然。3、激活语言的暗示性和朦胧性如“夜色重又笼罩那片烧草的荒野,村子还是静静的。”(《天边大火》)“夜里这些人家全部一样了。我似乎错跑到另一个村庄,所有的门紧闭,窗户黑洞洞的。”(《头包谷的贼》)作者寓意深刻地描写了“我”在黑夜里迷失、奔逃、引燃大火,在黑夜里一个人体味孤独的故事。对于一个村庄来说,黑夜就象征着荒芜,象征着看不到光亮的死灰般的静寂。对于一个人来说,黑夜就是生命之火熄灭的那一瞬间体会到的绝望与孤独。作者写“黑夜”,实为在写人类孤寂的心灵世界,以及荒芜的现实生活。4、富于节奏韵律美如“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风把人刮歪》)数量词与名词的准确搭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节奏韵律,一种沉郁悲凄的情感便在这富于节奏韵律的诗化语言中流露出来。全文的叙事脉络:1.“我”在大雪天漫想一些人和事情。2.“我”在成长过程中被寒风吹彻。3.路人在跋涉路途中被寒风吹彻。4.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5.母亲在年迈衰老中被寒风吹彻。经典散文《寒风吹彻》赏析作者以“30岁的我”作为叙述的起点,在一个雪天,围抱火炉,抚摸自己的一生,感悟冬天”,散文以这段场景组织衔接了“十四岁的我”,“现在的我”,与“我”“隔着三十岁的人生距离”的姑妈和母亲。我姑妈母亲担心过不了冬害怕寒冷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屋内野外内心深处一股寒风阵阵袭来寒风吹彻路人他的寒冷太巨大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冻坏腿骨冻死雪开始不退冰霜不融化被冬天留住现在叙述原点叙述重点叙述散点过去将来冻坏腿骨屋内烤火写作此文14岁30岁近40岁寒风吹彻三十岁的“我”:经过许多冬天以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生命的冬天,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外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在经历的一段岁月,冬天留给我的伤痛的记忆是永远不能再被温暖的.关键词生命的荒凉与温情所言之志对人生艰难岁月熟悉、恐惧之后的豁达和坦然;对亲人的关爱、怜惜和悲悯。
本文标题:文学社讲座散文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5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