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区域地理综合题解答思路
区域地理综合题的分析一.区域地理综合题的常见呈现形式区域地理综合题常见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区域图(轮廓图、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专项事务分布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二.区域地理综合题的结构阅读下列各高考地理综合题,思考:1.试题中的各小题从什么角度进行设问?(并非知识内容)2.高考地理综合题在试题设问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009·全国Ⅱ卷)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4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2009·福建卷)37.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2008·四川文综)36.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2008·北京卷)36.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标准结构:区域定位:确认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特点。特征描述:等值线空间分布特征;自然地理现象特征。成因分析或条件评价:多角度分析综合原因或综合评价;单一角度主要原因分析或主要条件评价。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或主要部门;开发利用的主要意义和作用。问题及解决措施:主要问题的表现、影响或危害;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非标准结构:某几项内容任意组合。三.区域定位为何定位?如何定位?定位在试题解答中的价值是什么?目的:确定区域位置(是哪里);描述区域位置特点(在哪里)。依据:经纬线及其度数、海陆轮廓、特征性地理事物图像、提示性地理名称等。描述区域位置特点及其价值:纬度位置——半球、热量带、气候类;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型;海陆位置——气候型、交通通达度;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描述角度:对小比例尺地图区域,一般描述其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大比例尺地图区域,一般描述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例题1:(1)详细描述图示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2)说明该国可可、油棕带的位置。(1)该国位于北半球;属低纬度热带地区;位于非洲西部,南临几内亚湾。(2)可可、油棕带位于该国南部(或纬度较低地区),临近几内亚湾沿岸。四.特征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应按照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五方面表述。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状态、典型地貌、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气候特征:应从气候类型、光照、热量、降水及其组合状况、气象灾害或制约性气象要素等方面回答。河流特征:应从区域河网密度、河流长度、河流落差、主要补给类型(以上为水系特征)、径流量大小及径流量的变化、含沙量、冰期(以上为水文特征)等方面回答。聚落分布特征:应从城市数量和规模、城市密度、城市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等方面描述。区域交通条件:应从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的密度、交通线的走向、重要交通枢纽等方面描述。等值线分布特征:应从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范围、等值线数值变化的空间趋势等方面描述。例题2: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低山(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红壤为主。例题3:描述欧洲一月等温线图中60°N以北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特点。该地区气温在0℃至-10℃之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五.成因分析或条件评价适用范围:多数情况下,成因分析多用于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探讨,条件评价则多用于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探讨。核心依据: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因素。探讨原则:全面性原则:以综合的思维模式,全面探究各种因素在事物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在评价某一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区的条件时,应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又要考虑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人文因素。主导性原则:牢牢把握住对事物的形成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例如,在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时,应当明确,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决定河流水文特征的两大主导性因素。动态性原则:对于某些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显著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的因素(如交通、市场、政策等因素),应注意分析评价的动态性。例如,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兴衰,都是由工业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例题4: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灌溉;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修建水库(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运);政策支持。例题5: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改革步伐加快,支柱产业从“一只鸡(机)、一碗面、一杯酒”(摩托罗拉手机、康师傅方便面、王朝葡萄酒)发展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八大优势产业。请从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回答产生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逐步完善;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例题6:内蒙古东中部地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这条“奶牛带”上分布着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乳产品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出乳品加工业的工业布局类型名称;简述该地区乳产品产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变化:乳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原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六.开发利用呈现形式:通常是以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呈现,既可以是具有区域优势的传统经济活动,如某类农作物种植、某种工业产品生产;也可以是新兴的经济活动,如新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出现、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新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主要依据:农业活动主要依据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活动主要依据资源及其组合状况、交通、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意义和作用: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经济效益主要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或优势条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收益。社会效益主要是增加就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促进社会安定。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例题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3)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减少铁矿的转运成本。例题8: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重庆能源消费结构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工业基础较好、有充足的能源、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完善的交通、廉价的水运、土地租金较低能源煤天然气电力其他比重(%)77.912.84.64.7七.问题及解决措施什么是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各种问题所揭示出的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区域自然条件的不利或缺陷。如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地势崎岖、重大自然灾害等。2.某种资源或能源的短缺,如煤炭、油气和电力供应紧张、水资源不足,以及交通运输困难等。3.由于污染或生态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如城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对某一区域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大致应当分为三个部分:1.描述所存在问题的表现、变化特点和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危害或影响。(自然问题多谈危害,资源或人文问题多谈影响)2.在了解认识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3.根据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解决问题的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改造类:运用技术手段,改造不利因素,向有利方向发展。规避类:通过合理规划和提高认识,降低产生问题的可能。预防类:运用技术手段和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实现预报、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预案。治理类:对已产生的问题开展综合性治理,做到因地制宜,趋利避害。调整类:通过政策引导,开展产业或部门结构的调整。救助类:通过政策、经济、技术等因素,实现灾害救援、灾情评价、灾后重建等。区域发展中问题表现不同,成因各异,但它们所揭示出的最核心的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人类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包括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题9:分析回答图示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自然原因: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源不足。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工程建设。解决措施:植树种草;建设防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草场;推广应用先进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例题10:“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出入四川的艰难。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60千米。据规划,到2010年,四川省将有12条出川大通道竣工通车,四川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简述该地区交通建设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简述改革开放后,四川省大力发展交通的重要区位因素。限制性条件:地形:地势起伏大;地质: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繁;河流:河流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中,航运条件不理想。(写出其中两项即可)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障。八.答题注意事项1.避免口语表述;并非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综合题解答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8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