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IC工业voc控制技术
一、前言產業發展現況2001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總體經濟不景氣、產能過剩及存貨過多等嚴峻考驗,所有可能影響半導體產業景氣之不利因素幾乎在同一時點出現,全球半導體市場出現32%的衰退幅度,市場值更一舉退回到1,390億美元,幾乎為1995年的水準。台灣IC製造業在歷經2001年產業景氣寒冬,2002年初總算稍見曙光,台灣IC產業領先全球半導體產業復甦腳步,自2002年第一季開始,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逐漸攀升、DRAM價格開始轉好,雖然2002下半年景氣復甦力道趨緩,台灣IC製造業在上半年產業景氣回溫及2001年基期較低等因素影響下,2002年台灣IC製造業產值成長25.1%,達3,785億台幣。圖一、我國IC業之產業結構页码,1/382008-11-29圖二、我國IC業之產業規模圖三、我國IC設計、製造業規模页码,2/382008-11-29表一、我國8吋晶圓廠投資近況公司項目投資金額(億台幣)動工啟用用產能(仟片)產品型態世界先進一廠A180-1994/1215DRAM,SRAM一廠B2001995/71996/4Q15DRAM,SRAM台積電三廠2501993/121995/835代工四廠3001995/41996/1030代工五廠2501995/11199725代工德碁一廠B1301994/81995/620DRAM二廠3501995/101997/2Q40DRAM聯電三廠2501994/121995/925SRAM,代工,DRAM聯誠一廠2701995/2Q1996/625代工聯嘉一廠2701995/121997/4Q25代工页码,3/382008-11-29資料來源:各公司,工研院電子所ITIS計畫廠商排名以2002年台灣IC製造業廠商營收排名而言,晶圓代工雙雄-台積電、聯電維持在第一、二名,IDM業者的部分,華邦電子維持在第三名;旺宏電子因日本客戶訂單縮減、產品售價下跌,2002年營收較2001年衰退25%,排名由2001年的第四降為第六;矽統科技晶片組出貨順暢,營收較2001年成長58%,排名維持在第七;至於DRAM廠商的部分,南亞科技受利於DDR價格上揚,營收較2001年成長156%,排名由2001年的第五上升為第四;茂德科技雖面臨與英飛凌合作關係生變,但受惠於其12吋晶圓廠良率穩定及8吋廠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2002年營收較2001年成長87%,排名由第八上升三個位置至第五;而原排名第六的力晶半導體則因錯估0.15微米製程量產時程及受第二季SDRAM價格由高點滑落影響,相較於其他DRAM廠商營收成長幅度較小,成長率為14%,排名降至第八。聯瑞一廠2941995/121997/1125代工南亞一廠2001995/11996/924DRAM力晶一廠2001995/31996/3Q25DRAM嘉畜一廠1101994/101996/4Q15Memory,ASIC旺宏二廠3001995/61997/2Q30NVMemory,Logic華邦三廠3501995/61997/1Q40SRAM,Logic,DRAM茂矽二廠4001995/101997/1H25DRAM世大一廠2001996/1H1997/630代工(DRAM,Logic)合泰二廠2001996/11997/725MCU,ASIC華亞一廠3201996/2H1997/2H30ASIC,Memory合計5,024524页码,4/382008-11-29表二、台灣IC製造廠商2002年營收排名單位:億台幣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2003/03)工廠簡介此公司設廠於楠梓加工區,民國89年收益達8億2千5百萬美元。未來將提供從前段測試、晶圓測試、封裝測試、封裝材料至下游系統組裝之一元化服務。隨著通訊、電腦及消費性3C產品成型,除主力之球型陣格承載器(BGA)封裝外,亦發展出晶片型(CSP)、覆晶(Flip-chip)、長凸塊(Bumping)等下一代封裝技術,並透過整合各事業單位與內部的資源以徹底發揮經濟規模,避免資源的浪費與提高經營績效。隨著電腦、通訊及消費性等產品對小型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快速化、可攜性及低價的需求,使得電子元件有必要往高密度、高I/O數、低操作功率及模組化等多方面突破,這迫使封裝技術朝向輕薄短小、高集積化、多腳/細微化、薄形化、多模組及低成本等方向發展。2001排名2002排名公司2002營收2001營收營收成長率11台積電1,6091,25928%22聯電6746454%33華邦32123934%54南亞300117156%85茂德1839887%46旺宏161214-25%77矽統15810058%68力晶12811214%99茂矽1169423%1010世界先進8391-9%页码,5/382008-11-29二、製程2.1晶圓晶圓(片)是指製作矽半導體積體電路所用之矽晶片,狀似圓形,故稱晶圓(片)。矽晶圓(片)的材料是矽,地殼表面富含砂石(主要成分二氧化矽),當從砂石內萃取出所需的矽元素後,經還原等處理,可萃得約98%野晶體(粗晶體),再經純化過程,可得純化多晶矽,其形狀為粒狀或棒狀,純度高達0.99999999999。許多固體材料內的原子具有規則性排列,如石英,鑽石,角閃石等,我們稱之為晶體,IC(積體電路IntegratedCircuit)廠用的矽晶片即為矽晶體,因為整片的矽晶片是單一完整的晶體,故又稱為單晶體。若一固態晶體是由許多小晶體形成的,每個小晶體內原子的排列是有規則性的,但在整體固態晶體內,眾多個小晶體的方向是不相同的,我們則稱此固態晶體為複晶體(或多晶體)。是否能生成單晶體或多晶體與生長晶體的溫度,速率,雜質都有關係。砂石(二氧化矽)經由電弧爐提煉,鹽酸氯化,並經蒸餾後,可製成了高純度的多晶矽(多晶體)。將此多晶矽融化,並在熔融液內摻入一小顆矽晶體晶種,再慢慢拉出可形成圓柱狀的單晶矽晶棒。一根八吋矽晶棒重量約一百二十公斤,經過研磨、拋光、切割後,即成為積體電路(IC)工廠的一片片八吋矽晶圓(片),依面積大小可分為直徑五吋、六吋、八吋等規格。我國自1997年起開始生長八吋(200mm)晶圓(片),現已投入生長十二吋晶圓(片)。昀後矽晶圓(片)送至八吋晶圓廠內製造晶片電路,每塊矽晶圓(片)上可翻製出數以百計的相同矽晶片。這些晶片電路再經封裝測試等程序,經過複雜的化學和電子過程處理(製程)後,其上佈滿著多層精細的電子線路,便成為市面上一顆顆的IC(積體電路IntegratedCircuit)。積體電路(IC,IntegratedCircuit)主要用於電腦及相關產業。是把數以千計萬計的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等設計均收縮在一片不到指甲大小的矽晶片上,如此傳統電子迴路的體積均予於小型化,例如桌上型電腦縮小成筆記電腦。2.2積體電路製程單元積體電路的製造過程主要以晶圓為基本材料。晶圓經過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和感光劑的塗佈後,結合光罩進行曝光、页码,6/382008-11-29顯像,使晶圓上形成各類型的電路,再經蝕刻、光阻液的去除及不純物的添加後,進行金屬蒸發,使各元件的線路及電極得以形成,此部份叫作晶圓處理製程;昀後進行晶圓探針檢測。然後切割成晶片,再經粘著、連線及包裝等組配工程而成電子產品,此部份為IC封裝。一般稱晶圓處理製程與晶圓針測製程為前段(FrontEnd)製程,而IC封裝與成品測試製程為後段(BackEnd)製程。以下是針對IC封裝之主要加工程序,晶圓研磨(WaferBackGrinding)、晶圓切割(DieSaw,D/S)、黏晶粒(DieBounding,D/B)、銲線(WireBounding,W/B)、封膠(Molding,M/D)、蓋印(Marking,M/K)、電鍍(Plating,P/T)、剪切與成型(Trim/Form,T/F)和檢測(Inspection,INSP),依序做一簡單的介紹。2.2.1晶圓研磨(WaferBackGrinding)該製程的主要目的是將加工製程完成之晶圓,研磨至適當的厚度,以配合產品結構之需求,由於封裝體逐漸演變至薄型化(ThinPackage),如1.0mm膠體厚度之TSOP、TSSOP及TQFP等,因此晶圓必須加以研磨。2.2.2晶圓切割(DieSaw;D/S)晶圓切割是將前製程加工完成的晶圓上之一顆顆晶粒(Die)切割分離。欲進行晶片切割,首先必須進行晶圓黏片,也就是在晶圓背面貼上膠帶(BlueTape),並將其置於銅製之框架上,再送至晶片切割機上進行切割。切割完後之晶粒井然有序排列於膠帶上,而框架的支撐是為了避免膠帶的皺摺與切割後的晶粒互相碰撞。2.2.3黏晶粒(DieBounding;D/B)黏晶粒是將切割後分離的晶粒放置於導線架(LeadFrame,L/F)之晶粒座上,並用銀膠(Epoxy)黏著固定。導線架經傳輸至定位後,首先要將銀膠點在晶粒座上預定黏著晶粒的位置,此步驟稱為「點膠」,然後再移至下一位置,由取放臂將切割後的晶粒一顆顆的放置在已點膠的晶粒座上。當晶粒置放於導線上的晶粒座之後,必須經過烘烤的程序,才能使晶粒牢固的黏著於其上。2.2.4銲線(WireBounding;W/B)銲線的目的是將晶粒上的接點以極細的金線(18~50μm)連接到導線架上的內引腳,進而藉此將IC晶粒之電路訊號傳輸到外界。在銲線前必須先以電子影像處理技術確定晶粒上的各個接點位置。页码,7/382008-11-29封膠(Molding;M/D)封膠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濕氣等由外部侵入、以機械方式支持導線、有效的將內部產生之熱氣排出至外部,並提供手持之形體以保護金線與晶粒。封膠之過程比較單純,首先將銲線完成之導線架置放於框架上先行預熱,再將框架置於壓模機(MoldPress)的封裝模上,此時並將預熱好的樹脂投入封裝模上之樹脂進料口;當機器啟動後,將壓模機壓下,封閉上下模並將半溶化之樹脂擠入模中,待樹脂充填硬化後,開模取出成品。在封膠完成後的成品上,可以看到每一條導線架上之每一顆晶粒皆有堅固之外殼包覆著,並伸出引腳互相串連在一起。2.2.6蓋印(Marking;M/K)蓋印的目的,在註明產品之規格及產品製造者等訊息,封膠完後,一般先蓋背印以避免產品混淆,而在電鍍後蓋正印。蓋印的形式依產品的需求而有所不同,目前塑膠封裝中有油墨蓋印(InkMarking)及雷射蓋印(LaserMarking)兩種方式。2.2.7電鍍(Plating;P/T)電鍍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加外引腳之導電性及抗氧化性,並且防止引腳產生生鏽的情形,由於電鍍機台的設置牽涉到環保標準等問題,在目前設置的新封裝廠中一般皆外包,由相關電鍍廠負責電鍍。2.2.8切腳與成型(Trim/Form;T/F)在此步驟中主要又可細分為去渣/切腳(Dejunk/Trim)及去框/成型(Singular/Form)兩個部份,前者的目的是為了將導線架上封膠完成之晶粒獨立分開,並把導線架上不需要的連接用材料及部份凸出之多餘樹脂切除(Dejunk),後者的目的則是去除導線架的邊框,並將外引腳壓成各種預先設計好之形狀,以便於裝置於電路版上使用。由於定位及動作的連續性,
本文标题:IC工业voc控制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8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