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6应急处置卡-大芳烃车间
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1预分馏装置紧急停车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由于外界因素,或装置紧急处理事故,需立即停车,确保安全。1.通知部调度、车间值班人员。值班长2.通知车间主任。值班人员3.通知工艺员、安全工程师和设备员。车间主任4.车间主任、技术员协同值班长指挥事故处理。车间主任5.停止向预加氢进料:停P-101C/D泵,关闭FV1102,加氢反应系统负荷通过开大直馏重石脑油FIC1001进料量保持。内操、外操6.切断C-102进料:通知公用工程停P-50407/50408泵,关闭FV1101调节阀,停止向C-102进料。外操、内操7.C-102全回流:关闭FV1106,通知调度停止向乙烯供料。外操、内操8.C-102降温:逐渐关闭FV1103,C-102以30℃/h降温。内操9.停回流泵:当D-108液位低时(10%),停回流泵P-107。外操10.停塔底再沸:当C-102底温度降至100℃时,关闭E-108,关闭FV1103。外操11.系统退料:通过E-109退料。外操12.停空冷器:停A-103A/B。外操13.系统泄压:关闭PV1101A及D-204出口闸阀,打开PV1101B泄压。内操、外操FV1101FV1105FV1106拔头油送乙烯D-204来氢气至火炬至燃料直馏轻进装置C-102A-103PV1101BPV1101AD-108P-107E-108FV1102至加氢装置E-107E-106A/B/CP-101C/DP-50407/50408开关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1预分馏装置紧急停车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2吸附分离装置紧急停车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由于外界因素,或装置紧急处理事故,需立即停车,确保安全。1.通知部调度、车间值班人员。值班长2.通知车间主任。值班人员3.通知工艺员、安全工程师和设备员。车间主任4.车间主任、技术员协同值班长指挥事故处理。车间主任5.外操把PX产品切向D-602外操6.内操逐渐关小FV-6030A/B、FV6037A/B。内操7.外操停C-602、C-603、C-604塔底泵,视液位停塔顶泵。班长8.班长带领外操开公共吸入口阀,RV离座,停循环泵、冲洗泵。班长9.停P-601,关FIC-6017调节阀及一、二次阀。关FIC-6034调节阀及一、二次阀。外操10.减少F、D,外操停P-403,内操关FIC6002、FIC6006、FIC6013、、PIC6015、PIC6008、PIC6007调节阀,外操关闭一、二次阀。内操11.关封头冲洗进出、拱顶密封调节阀,外操关闭一、二次阀。内操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2吸附分离装置紧急停车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3K-202联锁异常现象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1.D-202高液面2.润滑油压力低3.压缩机轴承温度高4.压缩机振动大5.电机温度高1.通知部调度、车间值班人员。值班长2.通知车间主任。值班人员3.立即查明原因,启动K-202。班长4.如联锁原因短时间不能消除,打开PV2084C/D向火炬排放氢气,保证反应系统压力稳定,维持K-201运转内操、外操5.D-201底出料切至C-201内操6.CCR联锁热停车。内操7.重整适当降温降量内操8.联锁原因排除,重新启动K-202建立再接触系统压力,切回正常流程各岗位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3K-202联锁异常现象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4F-501加热炉联锁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1.加热炉对流段流量<10t/h,联锁FO、FG。2.FG压力<0.05Mpa,联锁FG。3.雾化蒸汽压力低<0.4Mpa,联锁FO。4.循环氢流量<5700Nm3/h,联锁FO、FG。3.长明灯压力<0.05Mpa联锁FG、FO及长明灯。5.紧急切断按钮动作。1.通知部调度、车间值班人员。值班长2.通知车间主任。值班人员3.立即停止歧化进料。关调节阀一二次阀,打开开车旁路。内操、外操4.将精馏系统切循环。内操、外操5.内、外操迅速查找引起加热炉联锁故障的原因,并迅速排除。内操、外操6.加热炉故障不能排除时,反应系统降温降压,维持H2循环。内操、外操5.加热炉点火条件具备,测氧测爆合格后立即启动加热炉,点燃火嘴。内操、外操6.调整加热量以及相关工艺参数,使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内操、外操7.如联锁故障短时间不能排除时应按照紧急停车程序处理。内操、外操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4F-501加热炉联锁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5四合一加热炉炉管破裂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其现象是炉膛飞温,烟道温度急剧上升,烟囱冒黑烟。1.立即向部调度报告。2.紧急停炉并报火警。3.根据指令组织装置停车。4.关闭烟道挡板PIC-2011。5.关闭燃料调节阀门PV-2006、2010、2014、2018。内操1.立即向车间领导(车间值班人员)报告。2.成为现场中指挥员,启动炉管破裂应急预案。3.负责设置警戒区,保护现场。4.负责停止现场一切作业。5.负责指挥外操人员进行装置的紧急停车。值班长1.现场所有人员佩带合格劳动保护用具、根据指令进行装置紧急停车。2.切断现场燃料阀门,熄灭全部燃烧器,关闭物料进出口阀FIC-2002;关闭现场风门。3.打开灭火蒸汽。4.慢慢将物料压到储存罐。5.使炉膛处于“隔绝”状态并处理好相关装置。6.必要情况其他加热炉也必须停。外操1.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接替班长成为现场指挥者。2.根据事件变化情况,向部领导及时报告和反馈现场事故发展状态。3.通知车间安全、工艺、设备管理人员赶赴现场,辅助指挥、参与事故处理。车间领导(车间值班人员)接车间领导的通知后,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辅助指挥、参与事故处理。安全工程师、工艺员、设备员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5四合一加热炉炉管破裂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6D-104、D-103及其管线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D-104、D-103及其管线硫化氢泄漏、中毒。1.立即向值班长和内操报告发现事件第一人2.通知部调度、车间主任(车间值班人员)。值班长3.通知工艺员、安全工程师和设备员。车间主任4.车间主任、技术员协同值班长指挥事故处理。车间主任5.硫化氢对人体的毒害较大,参加事故处理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进入事故现场人员6.迅速从事故柜中取出空气呼吸器,并正确佩戴。外操、班长7.若现场泄漏影响范围大,立即从周边装置事故柜中借用空气呼吸器。外操、班长8.2人配合将中毒人员抬至远离事故现场的上风口,进行抢救。抢救人员9.由气防站急救车将中毒人员送至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和处理。抢救人员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6D-104、D-103及其管线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7K-241系统氨泄漏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K-241系统氨泄漏、中毒1.立即向班长和内操报告发现事件第一人2.通知部调度、车间主任(车间值班人员)。班长3.通知工艺员、安全工程师和设备员。车间主任4.车间主任、技术员协同值班长指挥事故处理。车间主任5.停止泄露氨压机机体运行,关闭进出口阀。氨对人体的毒害较大,参加事故处理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进入事故现场人员6.迅速从事故柜中取出空气呼吸器,并正确佩戴。外操、班长7.若现场泄漏影响范围大,立即从周边装置事故柜中借用空气呼吸器。外操、班长8.2人配合将中毒人员抬至远离事故现场的上风口,进行抢救。抢救人员9.由气防站急救车将中毒人员送至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和处理。抢救人员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7K-241系统氨泄漏中毒事故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8T-50401罐顶着火现场处置方案步骤处置负责人现场发现发现T-50401罐顶起火(假想该罐正在收料)发现火情第一人报警向中控室报告:T-50401罐罐顶石脑油起火燃烧,现场没有人员受伤。发现火情第一人向公司119/120报警:化工部大芳烃车间T-50401直馏石脑油罐罐顶着火、没有人员受伤,报警人×××。值班长向厂应急响应中心及车间领导报告T-50401罐罐顶着火、现场没有人员受伤。副值班长应急程序启动通知其他岗位人员增援:T-50401罐罐顶着火、现场没有人员受伤;请各岗位留守一人维持正常作业,其他人员立即到原料罐区集合,由值班长指挥开展应急抢险,请无关人员及施工人员立即沿上风向、到紧急集合点集中(重复数遍)。值班长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8T-50401罐顶着火处置流程图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9液化气系统泄漏现场处置方案现象处置负责人液化气管线、法兰、阀门以及软管和接头泄漏。1、立即向班长和内操报告发现事件第一人2、泄漏出的物料成雾状蒸气时,与空气混合后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时危险性较大,注意防护。外操12、班长、外操人员在现场处理立即采取措施减小泄漏量,或使装置紧急停车、降压,需要内操人员配合的应及时联系内操人员。班长外操4、班长在组织外操人员自救的同时,应迅速将事故发生地点和性质通知中控,由中控人员报警并通知调度,由调度向厂有关部门汇报。班长5、班长向车间值班人员汇报,在厂有关部门的指示下进行装置停车或局部停车。班长6、车间领导组织当班人员进行局部停车或紧急停车。车间值班领导。化工厂大芳烃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卡9液化气系统泄漏(T-50801罐来料线罐根法兰泄漏)处置流程图
本文标题:6应急处置卡-大芳烃车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9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