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西方哲学史 第七讲 胡塞尔
第七讲现象学学派创始人——胡塞尔一、现象学概论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一个流派,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祁克果的生存哲学、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等一起,极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它于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然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哲学运动。这个运动包括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萨特、利维纳斯、梅洛—庞蒂等许多重要的现代西方哲学家。这些人的名字几乎就构成了半部现代西方哲学。1、什么是现象学?1894年,德国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提出了“一般物理现象学”的概念,他只以可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到、仅在理论上设定其必然存在的实体都被当作“形而上学的残余”予以搁置。1900年,胡塞尔从马赫的“一般物理现象学”的概念中,接过了“现象学”这一概念,创立了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但与传统哲学,而且与自然科学划清了界限。现象: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现象的本意是显现出来的东西)现象学就是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这里的关键是对“现象”的理解。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这意味着:不要一开始你就满脑子的概念构架,老师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亚里斯多德怎么说,康德怎么说;你不用管那个,现象学的基本态度是首先朝向活生生的事情本身,你自己睁开你的眼睛去看,去听,去直观,然后从这里得出最原本的东西。现象学家所理解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在现象与本质之间不存在一层帷幕。现象学所说的现象既是显现场所,又是显现过程,还是显现对象,它们都是在意识中发生的。2、现象学方法现象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个有不同理论、学派组成的思想运动。各种现象学理论与学派的一致性表现在,他们都采用了现象学方法。共有七个要点介绍如下:(教材104页)3、现象学运动的几个阶段首先,是胡塞尔本人创立的现象学学派,他们研究的“现象”主要是意识的显现;其次,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他认为现象是人的存在过程所显现的一切,他把现象学转变为他所称的“基础存在论”。再次,“二战”以后流行的存在主义。萨特、马塞尔、梅洛—庞蒂等把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的主要对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哲学研究。最后,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解释学。伽达玛和利科认为现象是历史文本、艺术作品和语言表达所显示的意义,而解释就是意义显示的过程。(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二、胡塞尔其人与历史上的大哲学家们相比,埃德蒙特·胡塞尔还算是年轻的。哲学史家们似乎还在为他的最终定位犯难。胡塞尔在世时,他的妻子便禁不住地要向朋友的圈子询问:胡塞尔在哲学史上究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类似于柏拉图的,抑或是康德的?而胡塞尔本人在他极少间断的哲学思考中却似乎从未关心过这个问题。使他殚思竭虑的更多是大思想家们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因而他思考的常常是这样的问题:伟大的天才们曾在这里或那里失败过,如果不想沉湎于无尽的绝望,我该怎样做?我该如何重新开始?图为比利时卢汶大学胡塞尔文库所在地。胡塞尔去世(1938年)的前后正值纳粹猖獗,他的犹太血统使他留下的私人藏书和四万页未发表的珍贵速记手稿随时受到纳粹毁灭的威胁。这时,一位27岁的比利时青年梵·布雷达来到弗来堡。当他确信胡塞尔的精神遗产若留在德国将会有永远消失的可能之后,他作出了一个对20世纪思想史有根本影响的决定:把胡塞尔的遗稿偷偷地运到法兰克福的比利时领事馆,然后再假作外交官的行李运到比利时卢汶,并在卢汶大学建立起胡塞尔文库。二次大战后,欧洲还是疮痍满目,胡塞尔文库已经开始系统地整理出版《胡塞尔全集》,第一卷《笛卡儿的沉思》出版于1950年荷兰海牙。为哲学而生活一个纯粹的哲学家生活平凡、思想非凡的一生胡塞尔生于1859年,全名叫埃德蒙德·胡塞尔,是地道的犹太人。他出生在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迈林地区的普罗斯尼茨,那里现在属于捷克共和国。胡塞尔的父亲是个小商人。在小学和中学期间,总的来说胡塞尔都不是十分出色的学生。1876年,胡塞尔行将中学毕业,老师给他的评语:“胡塞尔在毕业考试中很难通过,这几年以来他一直使我们感到为难”。这时候,胡塞尔终于意识到了面临的危机:要么通过毕业考试继续升学,要么回家跟父亲做小生意去。胡塞尔醒悟了,开始奋发学习。他竟然顺利通过了毕业会考,成绩还不错。据说当校长向学监报告时,说这次成绩还不错的胡塞尔“是我们学校最差的学生”。1876年6月底,胡塞尔进入莱比锡大学。一开始时,他主修天文学,喜欢数学、物理和哲学。1878年3月到1881年3月,胡塞尔离开莱比锡大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881年3月,胡塞尔又一次转学,到维也纳大学。出于父亲的愿望,胡塞尔没有在德国大学拿学位,而是于1883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他的数学博士学位。1883年10月,胡塞尔根据奥地利的征兵制需服役一年。1884年10月,胡塞尔服役期满,又进了维也纳大学,拜在布伦塔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门下。1884—1886年他在维也纳大学听布伦塔诺的课,布伦塔诺关于“意向性”的讲述使得他的思路大开,从此决定献身于哲学事业。1886年10月,胡塞尔离开维也纳大学,来到哈雷大学。于1887年7月通过了任教资格考试和试讲,获得了大学讲师资格。1887年8月,胡塞尔在维也纳结婚,妻子是个相当聪明能干的女人,最重要的是,她倾力支持胡塞尔的哲学研究,使她最坚实的后盾。他们共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1887年的秋天,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论数的概念》。同时在大学讲授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导论、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算术哲学、逻辑学,等等。1891年《算术哲学》出版,在这本书中,对数学和逻辑的基础从意识心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1899年出版了《逻辑研究》第一卷,1901年3月出版了《逻辑研究》第二卷,此书论述了现象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标志着20世纪现象学运动的开始。1901年10月,胡塞尔到哥廷根大学任副教授,在那里,虽然渐渐有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但胡塞尔的学术生涯并不一帆风顺,他申请教授曾被拒绝,同事的贬低和自我怀疑一度使他对自己几乎失去信心,但此时在他的影响下的已经有了哥廷根和慕尼黑两个现象学研究的圈子了。1906年胡塞尔终于升任正式教授,此时他47岁。1913年发表可以说是现象学运动的宣言的《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3年《关于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一书出版,由此宣告现象学的正式诞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胡塞尔的两个儿子都被征入伍,开赴前线。结果是两个儿子一死一伤。1916年4月,胡塞尔到弗赖堡大学接替李凯尔特教授任哲学系教授职位。1919年1月,胡塞尔请系里让海德格尔担任他的助教,相当于大弟子的地位。1919年4月弗赖堡大学正式任命胡塞尔为哲学系主任。但他仅仅一年之后就辞掉了哲学系系主任的职位。不过,胡塞尔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也就是说,他是具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的基本品质:不追名逐利,只沉醉于哲学沉思。为此,他仅仅一年之后就辞掉了哲学系系主任的职位。作为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胡塞尔每天的生活就是研究、讲课,有时候出去旅行,或者偶尔也应邀做一些学术讲演。他不是杜威、罗素、柏格森那样的哲学家兼社会活动家,因此他的生活也就平淡得多。到了1926年,胡塞尔已经67岁了,他最得意的门生海德格尔在这年4月将其划时代的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题献给他,这本书稿的扉页上题写着:“以感谢、敬仰和友情敬献给埃德蒙德·胡塞尔”。然而胡塞尔阅读这本书后并不高兴,因为他已经分明地看到,他的大弟子已经偏离了他的现象学方向,而走向他途。不过他并不打算因此而压制他,胡塞尔是个胸襟如海的人,能容忍异见。不但如此,他还按照久有的计划,在1927年向大公提请退休,并推荐海德格尔接替他的职位。1928年2月,胡塞尔正式退休,根据他的愿望,政府邀请海德格尔接任胡塞尔的职位。退休后的胡塞尔,还在弗赖堡大学教了一年的课,讲授他的现象学问题。在他最后的一批学生里面有马尔库塞,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胡塞尔是从1930年开始完全离开弗赖堡大学的讲台的,但他依旧沉思、写作,还偶尔旅游。对于他,哲学永远是第一位的。1933年,希特勒上台,从此就注定了胡塞尔这个犹太人晚年的日子不会好过。由于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胡塞尔晚景凄凉、寂寞。据说,1937年4月8日他78岁生日这天,只有一个修女前来祝寿,胡塞尔与她举杯畅饮了一番。1937年8月,胡塞尔在洗澡时摔坏,此后卧床不起,肋膜炎的旧伤也复发了,他只能在护士的照料下生活。1938年4月13日,他对照料他的护士说:“生与死是我的哲学的最后追求。我作为哲学家活了一辈子,我想作为哲学家死去”。1938年4月27日胡塞尔去世,享年79岁,弗赖堡大学哲学系只有一个人参加他的葬礼。他的墓地如今成了哲学爱好者们参观的圣地。胡塞尔的一生是典型的德国教授的一生:出生、上学、教书、死亡。但作为生在艰难时世的犹太人,胡塞尔还是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公债使他失去了在哥廷根的房子,战争使他两个天赋很高的儿子一死一重伤。纳粹上台后,他虽然退休,但仍未逃脱纳粹的迫害。他被停职,不许使用大学图书馆、禁止出国开会、禁止进大学,从各种哲学组织中被开除。然而,胡塞尔以哲学家坚韧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切,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坚持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研究。他甚至在纳粹禁止他进入大学的禁令反面写下了他的研究笔记。胡塞尔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著作不算,光死后留下的以速记方式写的手稿就有40000页之多。他的妻子把他的全部手稿转移至比利时的卢汶大学保存,战后成立“胡塞尔档案馆”,对胡塞尔的手稿进行了整理,出版了《胡塞尔文集》,这项工作至今还未完成。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笛卡儿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等。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胡塞尔的思想分为四个阶段(教材107页)第一阶段:对数学和逻辑的研究。第二阶段:创立现象学。第三阶段:把现象学发展为先验唯心论。第四阶段:向生活世界的转变。我们以意向性、现象学方法和生活世界三个概念为核心,对胡塞尔的现象学做一简要介绍。1、现象学理论的基石:意向性意向性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识理论(1)什么是意向性德语中意向性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指向”或“对准”。所谓意向性,简言之就是“意识行为有所指向的特性”。与人相应,意向性行为就是具有有所指向的特性的意识行为。这有所指向的特性乃是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指出人的意识及其对象同时呈现,也是胡塞尔进行哲学思考的起点。胡塞尔自己所言:“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本性质……全部现象学问题都与之密切相关”。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对哲学的主要贡献。(2)意向性行为的特点意向性行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所有意向性行为都要有对象化作为基础的。所谓对象化,就是人的意向性行为总指向某一个对象,通常是看得见的对象。意向性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意向性行为都是由“性质”和“材料”组成的。什么是性质呢?性质指的是一个意向性行为之所以成为这个意向性行为的东西,或者可以这样说,性质是意向性行为的某种内在规定性,正是这种内在的规定性使意向性行为不致于成为另外一种意向性行为。什么是材料?相对于性质而言,材料则是某个意向性行为成为其自身的东西。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这个成为其自身并不是某种性质,而是其本身。相对于性质而言,材料是基础,因为一个行为可以性质不同,但它的意义却因为材料而保持不变。2、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作为哲学的现象学与作为方法的现象学。他的现象学哲学早在他还在世时就已经被许多人,包括现象学运动内部的人所否定,对其他哲学家的影响相对来说也比较有限。但他的现象学方法,即本质直观的方法和先验还原的方法,连同他对于“存在”问题等的“悬搁存疑”的方法却被许多哲学家所运用,直到今天。(1)悬搁存疑悬搁存疑是胡塞尔最有独创性的思想方法之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史 第七讲 胡塞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0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