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成功范文3
登记号项目序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类别重点项目学科分类哲学伦理学课题名称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初次分配公正研究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大学填表日期2009年1月1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8年12月修订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申请人(签章)2009年1月15日填表说明一、本表请用计算机如实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并注明主要涉及的学科。三、数据表填写和录入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若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四、申请书报送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4份复印件。原则上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本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申请书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5号,邮政编码:100806。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重点项目”填“A”,选“一般项目”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申请青年项目请注意申报人的条件。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所在省市——按代码表规定填写。地方军队院校不按属地填写,一律填写“军队系统”。所属系统——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北京师大哲学系”或“北师大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或“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不能填为“北京市委党校”等。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申报公告。二、课题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初次分配公正是分配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以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和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为标志,包括初次分配公正在内的分配公正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表明了党和政府遏制收入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的强烈意愿。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学术界对初次分配公正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理论支撑和道德辩护。国外研究现状:收入分配的公正问题,尤其是初次分配的公正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伦理学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早在200多年前,古典经济学家就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公正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了较系统的概念,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提出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公正理论,主要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以及初次分配的公正问题,讨论了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的关系。其分配公正的原则是依据生产要素对产品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以体现效率原则。他们还基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重视社会经济中各阶级对他们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的绝对个人所有权,以及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劳动和资本之间在分配份额上的矛盾等价值判断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则明显偏离了社会各阶级收入份额的概念,他们以自由竞争为条件,以生产要素划分为前提进行研究,按照边际生产率决定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收入。马歇尔的收入分配公正理论是西方各种新旧分配公正理论的综合,他吸收了边际革命的思想,将注意力从分配份额转向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以及投入报酬与生产贡献之间的关系。他不仅继承了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而且把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作为劳动、资本、土地并列的第四生产要素,认为对它的报酬就是利润。凯恩斯对分配问题十分关注,他认为:“我们生存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特点表现在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他的分配公正理论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从工资和利率的下降刚性出发,建立了投资决定储蓄的理论。他还提出解决分配不公的手段,其一是提高富人的个人所得税率;其二是消灭食利阶层。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后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分配公正理论,其最大的特点是对分配关系进行动态的分析,把收入分配公正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从收入分配对资本形成的影响,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使分配摆脱了单纯的定价与产品的划分范围。西方哲学伦理学界同样对初次分配公正问题进行的较深入的研究。他们对初次分配公正的研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①从研究目的看,现代西方初次分配公正研究主要是为西方民主社会发展提供道德判断根据。②从研究重点看,初次分配公正是他们研究的主要问题。③从研究趋势看,现代初次分配公正理论日益呈现出政治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特征。现代初次分配公正理论纷繁复杂,观点纷呈,其主要观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①从建立初次分配公正理论的逻辑基点或重心的差异来看,现代西方分配公正理论可以划分为以罗尔斯的“社会正义论”、诺齐克的“秩序正义论”和加拿大哲学家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论”为代表的个人基本经济权利公正论,以瓦尔策代表的共同理解的社会意义为理论基点的社会团体理念分配公正论和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以人类的美德和实践合理性为理论基点的人类德性分配公正论三大派别。②从与西方社会文化的关系看,现代西方初次分配公正理论可以划分为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反对一些人为了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即温和自由主义分配公正论)、以哈耶克和诺齐克为代表的认为个人行为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符合一些普遍的原则(即激进自由主义分配公正论)和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批判自由主义、超越现代主义政治要求的后现代主义分配公正论三大派别。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收入分配的研究以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以后,不少有关专家和学者为此发表了许多有份量的论文,如楼继伟(2006)、林毅夫(2007)、吴忠民(2004)、邓聿文(2006)、宫希魁(2005)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十七大后,学术界发表一些关于初次分配公正研究的成果,有代表性成果作者有何建华(2007)、李欣欣(2008)、杨玉平(2008)、梁展凡(2008)、陶磊(2008)、康士勇(2008)等。具体来说,国内学术界主要研究了下列几个问题:①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但是,在对这两大价值目标追求的同时,如何合理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成了困扰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难题,以至有人将其称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点主要有三种:“公平优先论”、“效率优先论”和“公平效率并重论”。目前国内学者现渐趋统一,大都认识到公平与效率是正向的、统一的、互动的关系,公平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有助于公平的实现。②关于初次分配公正的内涵。初次分配,一般是指国民收入作必要的扣除(税收、企业年金)之后在生产参与者之中进行分配。从宏观层面来看,初次分配公正涉及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三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是否合理;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机会与规则平等,二是过程平等,三是结果平等。③关于初次分配公正的价值。初次分配是基础性的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的数额要比二次分配大得多,涉及的面也广得多。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二次分配是无力从根本上改变的,只能在此格局基础之上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和修正。如果初次分配中的问题比较大,不公正问题很严重,二次分配即使能从社会公正的角度,采取必要调节措施,其后果也未见得理想。因此,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主要应该在初次分配中解决,不能推给二次分配。④关于初次分配公正的衡量标准。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正有三个指标:一是分配率;二是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三是社会保障税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同样,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越高,或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初次分配的这些特征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因素为主,以政府再分配中的公平调节为辅。⑤关于初次分配不公正的现状。一是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二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三是国家和企业所得比例越来越高,职工所得比例越来越低而引发的分配不公。四是劳动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造成不公。五是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六是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七是由于某些制度和规则缺失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而造成国家财产流失所导致的分配不公。八是由于一些权力机构的官商勾结、寻租、钱权交易、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而导致的分配不公。⑥关于实现初次分配公正的对策。主要有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确立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权重;建立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工资协商机制;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尽量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法制建设,坚决取缔不合理不合法收入等。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对效率与公平相互协调视野下的初次分配公正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次分配公正的理论基础、初次分配公正的意义、初次分配公正与再分配公正的关系、初次分配公正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涉猎较少,实现初次分配公正的对策研究不够深入,初次分配公正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亟待加强,目前还未见到初次分配公正研究的专著。研究意义:①理论价值。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本文标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成功范文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3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