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SDT)2015.6.15主讲人:张霞英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目录1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2理论内容(实验与子理论)3理论应用(教师角度)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简称SDT)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EdwardL)和瑞安(RyanRichadM)等人提出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该理论关注人类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或自我决定的,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重视个体的主动性与社会情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自我决定理论既强调内部动机,又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激发的重点在于外部动机的内化。理论基础Part1以有机辩证元理论(Organismic-DialecticalMetatheory)为其元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一种积极的生物,生来就具有心理发展和自我决定的潜能。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并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理论内容Part2德西的实验研究在该研究中,开始对所以被试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完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时却只有少数人在继续自觉地解答。无奖励组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尚未解出的智力难题。总的来说,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该结果充分说明如果进行一项对于被试而言感兴趣、自发性的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参与者的吸引力。在有机辩证元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形成四个分支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因果定向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存在着一种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先天的,本质上是心理性的,即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鉴别出人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1.自主需要指的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产生自主感或自我决定的需要。2.能力需要指的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征服环境、拥有胜任感的需要。3.归属需要指的是隶属于某一群体的需要。如果社会环境支持并促进这三种需要的满足,那么人类的动机和天性就会得到积极的发展,人类自身也能健康地成长。认知评价理论主要探讨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根据认知评价理论,凡是满足人们能力和自主性需要的社会事件如报酬、积极反馈、免于受到贬低性评价等都能提高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Deci和Ryan提出,社会事件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是通过个体对事件的两个基本认知评价过程实现的:第一,个体的能力知觉。当社会事件激发了人们的成就感时,行为的内在动机就增强,反之,则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第二,个体的自主感。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感的同时,必须同时体验到行为是自我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地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有机整合理论有机整合理论主要阐述了外在动机不断内化或整合的过程。该理论将内化区分为四种水平: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外部调节,指人们为了获得或者避免由他人所支配的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行为,此时个体的自主程度最小。内摄调节类似外部调节,指人们的行为仍旧收到奖赏或惩罚的驱动,但个体的行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为了避免失败,是相对受到控制的动机类型。认同调节指人们出于活动本身的利益而考虑其价值,它含有更多的自主或自我决定的成分。整合调节是指当个体产生与其价值观和需要相一致的行为时就会产生,此时个体不仅认为行为有用,而且也将其整合于自我感之中,这是最具有自主性的外在动机形式。因果定向理论因果定向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对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的发展倾向。Deci和Ryan(1985)认为个体身上存在着三种水平的因果定向,即自主定向、控制定向和非个人定向,每一种定向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着。1.自主定向是指个体对能够激发内在动机的环境定向,这样的环境具有挑战性并且能提供信息反馈。2.控制定向是指一个人倾向于受报酬、限期、结构、自我卷入和别人指令的控制。3.非个人定向是指一个人相信对满意结果的获得是个人无法控制的,这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幸运或运气的产物。理论应用Part3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一、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选择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譬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课后作业的内容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订正学习上的错误,给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等,让学生有机会来练习对自己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反例:如果教师对学生管得太多、统得太死,不仅压制了学生自主需要,而且会限制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二、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促进外部学习动机的内化与整合。譬如:当学生完成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学习任务时,容许他们坦诚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理解学习活动的有用性,如该学习任务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对将来工作或其他方面获得成功的意义等,使之体会到学习的工具性价值;鼓励学生树立长期的个人发展目标,并指导学生将当前的学习活动与个人长远目标相整合,使其产生学习责任感,促进学习价值的内化。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三、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胜任力需要。譬如:在课堂上呈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反例:如果教学程序安排不合理使得探究时间不充分,学习内容的新颖性与目标预设性超出或不及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等等,这都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胜任感的丧失,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如何激发应用自我决定理论四、建立民主、安全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譬如: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理解、欣赏并尊重学生的观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关注每位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经常向学生传达对其学习能力的信心与期望等。对自我决定理论的评价:进步之处1.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看作一个变化的连续体,这是一个重要突破。2.自我决定理论根据自我决定程度不同把动机区分为自主动机和受控制的动机,根据动机的不同类型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比把动机看作一个整体有更好的效果,更能够揭示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3.作为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假设人的天性是积极的,可以自我激发,拥有好奇心,渴望成功,而且获得成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奖励;同时也承认,人有消极的状态,这就促使人们去思考应该给个体提供怎样的外部环境,才能有利于把人性中积极的一面发掘出来,这种理论同孟子的既重视人的“良知良能”,又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的人性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自我决定理论的评价:存在争议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虽然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认可与支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1.人类的自我决定的特性是否具有跨文化一致性。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更关注个体的自主性,而东方文化更关注个体的归属感需要,自主需要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而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2.对一些基本概念还需要做出更明确的界定。目前,对“自我决定”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些争议。3.对动机的个体差异的研究需要加强。早期的研究者认为,那些具有受控制倾向的个体,更适合于在控制的环境下工作,管理方式与个体的倾向相匹配最好。但是,也有的研究发现,无论个体是何种先天倾向,支持自主都会促进人的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都会导致成绩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进。参考文献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王婷婷,庞维国.自我决定理论对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1).5.暴占光,张向葵.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刘海燕,闫荣双,郭得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6).7.张剑,郭德俊.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小组成员分工:史会亭(制作PPT):心理学基础郝琪刘擎擎张霞英(主讲):理论应用、评价黄潇潇宋辰媛王禧婷:理论内容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60自我决定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4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