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
独领风骚,词风飘逸毛泽东诗词欣赏知人论世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读过的诗毛泽东藏书中留有阅读印记的,包括圈画和批注,涉及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诗人429位。至于读过而未留印记者难以统计。在你读过的毛泽东诗词当中,哪一首给你的印象最深,或你最喜欢哪一首?【美好回忆】壮志凌云•早年毛泽东的人生志愿: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井赞(1906年秋)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注释1、天井:指江南地区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宅院。2、囿:局限,拘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诗。•1906年秋,十三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的私塾读书。有一次,私塾的教书先生毛宇居有事要外出,行前再三叮嘱学生们要老老实实地在教室里读书,不许私自走出私塾。但先生走后。毛泽东就跑到后院去玩了。先生回来知道后非常生气,要罚毛泽东,便指着院子里的天井要毛泽东做一篇天井赞毛泽东于是将天井观察了一下,略加思考后,便脱口而出:“天井四四方……”同学们听了无不拍手叫好,毛泽东当时不过十三岁,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出口成章,如此敏捷的才思,破不亚于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使得毛宇居从诗中意识到自己教学生的弊端,还觉得诗中隐含着一个很不平凡的思想。他不禁从内心感慨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他的这位堂弟学生,后怕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本家哥哥)这首诗见景生情,托物寄兴,有一定的寓意,初步显露出毛泽东超过一般学子的诗才。该诗运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简单易懂的现象。通过对常见事物的描写,却表达出了深刻的道理。全诗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小鱼”,喻指的是尚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们,他们被困在狭窄的“天井”里,只能“喝井里水”,营养有限,得不到适当的锻炼,那样是永远也不能真正长大的。全诗思想激进,压抑愤懑之气流淌其间,比喻生动形象,浅显诙谐的文字中暗藏深刻哲理,给人以深深启迪。七古·咏蛙毛泽东七古咏蛙——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注释•1、踞(jù四声):蹲或坐。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赋》中这样写道“昔之虎踞龙•蟠,加以黄旗紫气。”/2、独坐:独自坐下。刘熙的《释名》中•说:“人所坐卧曰床。......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创作背景•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凡来东山高小读书的学生都要进行入学考试。当时学校规定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却联系人民的痛苦,民族的危急,祖国的前途,写出了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校长李元匍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东山小学环境优美。它坐落在离城二三里的东岸坪,背依巍峨苍翠的东台山,面向碧波荡漾的连水河,左右是平展宽阔的稻田。学校围墙内,便河环绕,树木青葱。当春天来了以后,蛙声四起,激发了毛泽东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创作背景•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咏蛙》这首诗。两年之后,毛泽东到长沙继续求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送给表兄远君(一说送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其凌云壮志。了解少年毛泽东的这一番曲折经历,再来看《咏蛙》这首七言古风,体悟其蕴涵的丰富情思,可以说它是少年毛泽东英雄情怀的绝妙写照。•首两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是说,独自坐在池塘边上好像老虎蹲着,在树的绿荫下修养精神。写青蛙的形象和自身修养。•青蛙经常生活在稻田、沟渠和池塘的水边。“独坐池塘”,既写出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又突出了青蛙的独特个性。“如虎踞”,这一放大了的青蛙形象,正是作者广阔胸怀的一种表现。•那时到东山小学来读书的,多是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穿绸缎,着轻裘,入学时不是坐轿而来,就是有人护送。毛泽东穿着粗布大衫,很旧,口音难听,年龄很大才读小学,而且是外乡人。那些阔气的学生觉得他很“土气”,瞧不起他。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矮人一等,倒觉得比那些求官发财的学生和骄横傲慢的富家子弟高大的多。“独坐池塘如虎踞”的青蛙,既是胸怀大志青少年形象的写照,也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写照。•第二句通过写青蛙在“绿荫树下养精神”的描写,道出了自己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情况。他争分夺秒地阅读了中外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边读边记边批,从中寻找救国之路和成才之道。他写过《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国文老师谭永春阅后批到:“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他的学习精神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毛泽东还时常在黄昏的时候,与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时事,谈吐理想,抒发自己盼望祖国迅速富强起来的迫切心情,激励同学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学习,将来多贡献力量。•末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春天到了,如果我不先叫唤,哪个虫儿敢发出叫声来呢!以此写出自己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毛泽东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座右铭,为此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子任”,意思是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这种救国救民的理想,表现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七古·咏蛙的独到之处•古来有不少咏蛙诗,如陆游的《闻蛙》,借厨子残害青蛙时发出的呼叫,来为当时的抗战派鸣不平,明代张维的《蝌蚪》通过蝌蚪演变为青蛙寄托其超凡脱俗的情思,但像少年毛泽东那样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华到如此高妙的境界,则闻所未闻。诗人用轻松而充满情趣的笔墨,通过一只小小的青蛙,却表现了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怀和壮怀激烈的宏大抱负,小中见大,举重若轻。然而,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贴切,丝毫看不出“故作惊人之笔”的做作。把青蛙下蹲姿态写成“如虎踞”,是非常传神的,因为蛙蹲和虎踞这两种姿态确实酷似。而“虎踞”却把青蛙身上的“虎气”凸现出来了,诗人给它赋予了“虎”的气质,这种联想的确是神来之笔。把其它“虫儿”作为陪衬的对象,合乎青蛙的活动规律,这就让青蛙的“万虫之王”形象跃然纸上,又让人陡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叹,不能不说作者构思的巧妙。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将那些纨绔子弟比作一只“蛙”,它们却要摆出“虎”势,这便是对那种不自量力的霸道的藐视。毛泽东在诗中不仅辛辣地嘲讽了旧时代纨绔子弟的狐假虎威,也暗含了自己不畏强势,愿为天下伸言的志向。这首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又表达了年轻的毛泽东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还朦胧的领导群众的英雄意识。•少年时的毛泽东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他挥斥方遒的豪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性豪放、雄心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后来的丰功伟绩,正是基于他们年轻时的壮志激励!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读这两首诗,在诵读中体会毛泽东诗词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蕴,绝殊的风格;感受一代伟人博大的胸和他诗词中的人格力量!
本文标题: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5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