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4.5节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
4.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新工艺4.5.1氧化沟(oxidationditch)一、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也称氧化渠,又称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属于延时曝气法。氧化沟的平面图像跑道一样,转刷设置在氧化渠的直段上,转刷旋转时混合液在池内循环流动,流速保持在0.3m/s以上,使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1.氧化沟的工艺流程2.氧化沟的特征a.构造特征(1)一般呈环行沟渠状,平面多为圆形或椭圆行,池体狭长,(可达数十m甚至上百m);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自2~6m,一般较浅,在2m左右;(2)单池进、出水装置简单,伸入一根进水管;双池以上平行工作应设配水井,交替工作时应自动控制变化水流方向。(3)出水一般采用溢流堰,可升降以调节池内水深。(4)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b.水流特征(1)氧化沟流态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2)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由于流速高,总停留时间长,循环次数多,废水能与沟内混合液充分混合,混合液的水质几乎一致。因此,可以说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式的。氧化沟这种独特水流特征,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分为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c.工艺特征(5)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6)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7)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8)污泥龄长,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二、氧化沟的几种典型的构造型式主要有Carrousel式、Orbal式、交替工作式、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1.Carrousel式氧化沟1)又称平行多渠形氧化沟;是60年代末荷兰DHV公司开创的。2)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3)水深可达44.5m,沟内流速达0.30.4m/s;4)混合液在沟内每520min循环一次;5)沟内混合液总量是入流废水量的3050倍;6)BOD5去除率可达95%以上,脱氮率可达90%,除磷效率可达50%;应用:广泛,最大规模为650000m3/d;主要实例:昆明兰花沟污水处理厂、上海龙华肉联厂、桂林市东区废水厂等。2、交替工作式氧化沟1)由丹麦Kruger公司所开发的,有二沟和三沟式两种形式;2)交替用做曝气池和沉淀池,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3)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较低,D型二沟只有40%,三沟式则提高到了58%;2池交替工作氧化沟容积相同的A、B两池组成,串联运行交替作为曝气池和二沉池,不需设污泥回流系统(?)3池交替氧化沟两侧的A、C两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二沉池,B池一直为曝气池,原污水交替进A、C,出C、A。3、Orbal式氧化沟(同心圆型氧化沟)主要特点:1)圆形或椭圆形的沟渠,能更好地利用水流惯性,可节省能耗;2)多沟串联可减少水流短路现象;3)最外层第一沟的容积为总容积的6070%,其中的DO接近于零,为反硝化和磷的释放创造了条件;4)第二、三沟的容积分别为总容积的2030%和10%,而DO则分别为1和2mg/L;也有4沟的(江宁污水厂)。5)这种沟渠间的DO浓度差,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又具有脱氮除P功能。主要实例:抚顺石油二厂废水处理站(28800m3/d);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新建废水处理厂(60000m3/d);成都市天彭镇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Orbal氧化沟(照片)4、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集曝气、沉淀于一体,可减少占地面积,免除污泥回流系统;主要实例:武汉市第五制药厂三、氧化沟的设计参数当处理对象为城市废水时,各项设计参数可参考如下:MLSS(X):5000mg/L;MLVSS(Xv):20004000mg/L;污泥龄(c):1)当仅要求BOD5去除,c=58d;2)当要求硝化反应时,c=1030d;HRT:20、24、36、48h,根据对处理出水水质的要求而定;NsBOD:0.030.07kgBOD/kgMLSS.d;NvBOD:0.10.2kgBOD/m3.d;回流比R:50150%v(混合液在沟渠内的流速):0.40.5m/s;v’(沟底流速):0.3m/s。*当对氧化沟要求硝化与反硝化功能时,应考虑反硝化所需的容积。四、氧化沟实例:昆明兰花沟污水处理厂1、基本情况:1)原废水的组成:生活污水50%以食品、化工为主的工业废水50%2)原废水流量:旱季为55000m3/d,雨季为165000m3/d;3)原废水与处理出水水质:项目pHBOD5CODTNTPSSNH3-NTKN单位(mg/L)原废水旱季6.5-9.0180350-400302-4200----雨季--120250-30020--150----处理出水7.0-8.01550101.0151.06.04)主要设计参数:BOD5污泥负荷:0.05kgBOD/kgMLSS.d;BOD5容积负荷:0.2kgBOD/m3.d;MLSS:4000mg/L;污泥龄c:30d;污泥回流比:100%。DO值:厌氧池:0mg/L,释放回流污泥中的P;氧化沟1:0.5~1.0mg/L,降解BOD、硝化反应;氧化沟2:0~0.5mg/L,硝化、反硝化反应;富氧池:2.0mg/L,吸收磷(过量)。4.5.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equenceBatchReactor—SBR)一、SBR的工作原理SBR的主要反应器只有一个曝气池,同时完成曝气沉淀等功能,其运行可以分为五个工序:流入;反应工序;沉淀工序:排放工序;待机工序见图4-44。二、SBR的工艺流程与特征1.工艺流程2.主要特征:1)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2)不设污泥回流设备;3)在多数情况下,无需设置调节池;4)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一般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5)易于维护管理,如运行管理得当,处理出水水质将优于连续式;6)通过对运行方式的适当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可完成脱氮和除磷的效果;7)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3、SBR的设计尚未建立完全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计算与设计方法;SBR实际上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个变形,可沿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计算公式、设计参数:1)有机负荷法确定SBR曝气池容积:V=n·Q·Si/NvBODV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n在一日内运行的周期数;Q在每一周期内进入反应器的废水量,m3;Si原废水的平均BOD5值,kgBOD5/m3;NvBODBOD容积负荷,kgBOD5/m3.d。一般NvBOD为0.1~0.3kgBOD5/m3.d。4、SBR法实例:Indiana州的Culver市城市废水厂1980年改为间歇式运行,有两座反应器,容积均为440m3;(1)运行数据:流量/周期(m3)MLSS(mg/l)NsBOD(kgBOD/kgSS.d)污泥龄(d)污泥产率(kgSS/kgBOD)能耗(kWh/kgBOD19534500.13.80.563.3216019500.259.50.822.1(2)运行时间安排与运行效果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待机一个周期12.90.70.70.71.06.023.10.40.70.71.16.0运行效果:原废水处理水BOD5SSTPNH3-NBOD5SSTP1130~170100~1206.2~8.523~28340.62691.1SBR运行(照片)滗水器4.5.4AB法即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是德国亚琛大学Bohnke教授于70年代中期开创的。1.AB法工艺流程2、主要特征:(1)未设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的A段为一级处理系统;(2)B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3)A、B两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各自有独特的微生物群体,有利于功能稳定。3.A段的特征1)本工艺不设初沉池,使原废水中的微生物全部进入吸附池,使A段成为一个开放性的生物反应器;2)负荷高,有利于增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生长(主要是原核细菌);3)BOD去除率为4070%,出水可生化性有所提高,有利于B段的继续降解;4)污泥产率较高,吸附能力强;5)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靠污泥絮体的吸附作用,生物降解只占1/3左右。4.B段的特征1)其来水为A段出水,水质、水量较稳定,B段功能可充分发挥;2)B段负荷率为总负荷率的3060%,较传统的ASP,曝气池容积可减少40%。3)B段污泥龄较长,有利于硝化反应。注:B段的各项功能、效应的发挥,都是以A段正常运行为首要条件。5、AB法主要设计参数A段:污泥负荷:2.06.0kgBOD/kgMLSS·d,为传统10~20倍;HRT:30min;污泥龄(c):0.30.5d;溶解氧(DO):0.20.7mg/L。B段:污泥负荷:0.150.3kgBOD/kgMLSS·d;HRT:2.03.0h;污泥龄(c):1520d;溶解氧(DO):1.02.0mg/L。6、AB法工程实例:青岛海泊河废水处理厂1.基本情况(1)流量为80000m3/d,有机物浓度高,是一般城市废水的34倍,且其BOD中约5055%为悬浮固体。(2)原废水与处理出水水质(mg/L):BOD5CODNH3-NTPSS原废水800150010081100处理水401503402.主要设计参数(1)A段曝气池:HRT:0.8h污泥负荷:4.0kgBOD5/kgMLSS·dDO:0.5mg/L;平均耗氧率:0.38kgO2/kgBOD5(2)中间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2.0m3/m2·d;停留时间:1.3h(3)B段曝气池:HRT:4.2h污泥负荷:0.37kgBOD5/kgMLSS·dDO:1.5mg/L平均耗氧率:0.93kgO2/kgBOD5(4)二次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1.1m3/m2·d;停留时间:3.9h
本文标题:第4.5节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7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