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一、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3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一)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没有理顺.....................................................................3(二)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3(三)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4(四)从事电子政务的专门人才匮乏.................................................................4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5(一)机构不健全,改革不彻底.........................................................................5(二)只重视部门利益,没有全局意识.............................................................5(三)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5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6(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6(二)加强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6(三)加强资源整合工作,消除“信息孤岛”.................................................7(四)加强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培育专业人才.................................................8五、结论.......................................................................................................8参考文献.......................................................................................................92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具有更加深远的发展前景和更为广泛的现实意义。作为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政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企业、居民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十分密切,对信息化全局具有显著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推行电子政务是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各国政府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我国,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电子政务作为当代信息化建设的引领工程,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加之电子政务是一项纷繁复杂的、长期浩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因此科学预测和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同时研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也已成为电子政务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着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应采取的策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使电子政务更好地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对策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姓名:一、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组织机构不健全,已经成立信息化部门的也是五花八门,而且行政地位相对较低。许多地方政府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仍然停留在当地发改委下属的事业单位——经济信息中心。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制,导致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统一标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就难以避免,电子政务建设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许多地方的上级单位不能给下级单位提供指导,使下级单位电子政务建设无所适从,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近年来,要求“信息共享”、“协同政务”、“一站式服务”等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是因为许多政府事务处理都涉及多个部门,企业和老百姓办事经常要与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电子政务协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跨部门电子政务推进工作困难重重,遇到具体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二)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的问题,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4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当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然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其中很多已建成政府网站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有的地区和部门为了出政绩,匆忙地建立网站、购进设备、配备软件,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就没有人再管理具体的运行维护之类的事情了。这不仅违悖了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巨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内容实用、信息丰富、互动性强、服务快捷的电子政府。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辛苦工作。(三)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步较晚,而且在建设中,没有很好地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许多地区没有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正因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各地区、各部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与网络最终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个问题在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得还不是很突出,因为在这个阶段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网络还不能互联互通以及系统还不兼容。但是当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工程陆续建设完成以后,需要资源共享的时候,信息孤岛的弊端就会表现出来了。因此,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不仅面临新建的任务,而且急需整合资源以达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技术标准不统一和软件系统不兼容也是一个重大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3000多个数据库,80%的社会信息资源,而能互相连接的数据库不到30%。各省市各行业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所选用的企业不同,采用的技术设备不同,大家使用着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数据库格式,不同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系统设计与集成方式五花八门,彼此不能互联互通,形成分割的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四)从事电子政务的专门人才匮乏许多政府机关缺乏专业的IT运维队伍,越是基层单位表现越明显。政府部门IT人员的工资待遇由国家统一规定,不如IT企业高而灵活[11]。IT人员往往是事业编制,无法享受公务员的福利,IT人才流动性较大,难以留住水平较高的IT人才。电子政务建设可以称得上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政府工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对于偏远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机构,它们的财政支持状况相对较差,对IT人才的吸引力小,难以招聘到合适的IT人才。尽管政府部门可以把IT运行和维护外包给专业IT公司,从而不必拥有自己的IT运维队伍,但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部门的IT运维资金无法落实,而且IT运维市场还不很成熟,IT运维外包机制还不完善。5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机构不健全,改革不彻底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不顺。如,国家信息办公室归国务院领导。但地方政府的信息办公室(或称信息中心)则有的地方归政府办公室领导,有的地方归科技部门领导,有的地方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有的地方则成了事业单位。二是职能不清。本来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应该由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但是,现在各级政府部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即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尚无统一的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二)只重视部门利益,没有全局意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很多部门只注重本单位的利益,没有通盘考虑和长远眼光。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调查研究。有的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本地区的资源环境和地区特点缺乏了解和掌握,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脱离当地的实际和客观环境,引起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等情况的发生。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制定建设规划,细致考虑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避免一哄而上。搞电子政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循序渐进。二是没有统一规划。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覆盖了中国电子政务急需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各个领域。我们以前的信息建设存在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自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网络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较低。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上的迹象。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可能会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要搞好电
本文标题: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4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