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学习内容——篇章目录112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34第二篇增长与分配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第四章收入分配与贫困10第四篇结构转变1112第十章农业的发展第十一章工业化与信息化第十二章人口流动与城市化56789第五章资本形成第六章人口与发展第七章人力资源第八章技术进步第九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篇发展要素1314第十三章国际贸易第十四章外资利用第五篇外贸与外资1516第十五章制度与发展第十六章市场与政府第六篇制度与政府1.Theconceptofthelow-levelequilibriumtrap低水平均衡陷阱2.Thetheoryofthe“bigpush”大推进理论3.Dynamicexternalities动态外部性外部性4.Modelsofdualism二元模型5.Thetheoryofcircularandcumulativecausation循环累积因果理论6.Theconceptofdependency依附论Newmodels,conceptsandideasinventedbydevelopmenteconomistsincludethefollowing:7.Growthpoleanalysis增长极分析8.Modelsofpopulationandgrowth人口增长模型9.Modelsofrural-urbanmigration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10.Refinementstosocialcost-benefitanalysis社会成本收益分析11.Thenotionofimmiserisinggrowth贫困增长12.Modelsofstructuralinflation结构性通胀模型13.Theconceptofdual-gapanalysis双缺口分析14.Thetheoryofmissingmarkets市场缺失15.Thestudyofrent-seeking;andsoon寻租(A.P.Thirwall,GrowthandDevelopment,p8.)二、学习的意义——问题的提出4为什么经过中世纪黑暗、灾难洗礼的欧洲在16-17世纪迅速兴起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西方世界的兴起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的中国?历史二、学习的意义——问题的提出5当今为什么同是在东亚,以“四小龙”为代表的经济从1960年代开始保持了长达30年的强劲增长,纷纷步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行列,而有些东亚经济的发展态势却差强人意,至今仍停留在低收入国家或地区行列中?东亚奇迹为什么同样是在中国,改革前增长速度总体上并不慢,而经济绩效却很差,陷入高增长低发展的困境中,而改革开放后,各个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却能够迅速改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6二、学习的意义——问题的解答如何解开经济发展之谜?有的认为,资本积累是推动增长的根本动力有的则把技术进步作为增长的源泉有的认为地理位置、开放的贸易政策是增长的发动机……………………从贫困走向富裕三、学习的意义——发展经济学及其历史使命•发展经济学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7经济发展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应采取何种战略和政策来促进经济更快的发展?恰恰相反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发展中国家,并不是说不研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道路和政策有借鉴意义,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赶上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目标。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界定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及地位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8第一篇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界定•世界上有些特殊政治实体不是独立国家,为避免政治敏感性,学术界和国际机构常常用“发展中经济”或“发展中经济体”(developingeconomies)概念。•“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9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edcountries)第三世界(thirdworld)文献中常常出现其他相近或相同的名词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ies)与发达国家(developedcountries)相对应,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含经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在国土、人口、自然资源、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既然称为是发展中国家,就必定有一些共同基本特征——贫困和落后:10(九)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一)收入水平低下(二)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四)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五)失业严重,隐蔽性失业显著(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七)生态环境恶化(八)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图示贫困恶性循环11低收入和生活水平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低教育和营养健康状况差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技术进步缓慢和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一、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特点——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区别之处:121.着重探讨与长期变化有关的制度、结构、战略与政策问题。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研究国际贸易,侧重于国际贸易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采取何种贸易战略和政策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2.着重结构分析。如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强调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如政治、社会、文化、土地占有制度的变革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4.更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市场制度不完善,信息不灵敏,结构缺乏弹性,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制度变革和结构转变以及资源调动等等,需要强大政府的推动。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及地位二、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地位131.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但主要由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创立。受西方正统经济学熏陶,常运用正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人认为,发展经济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只是把西方经济学各个分支的基本原理在发展中国家的具体运用。其实,发展经济学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论体系。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地域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建立一个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体系比较困难。因此,与宏观、微观经济学等学科相比,发展经济学还显得不太完善。2.学科体系不太完善。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不断修正早期的观点,提出新的理论和政策。3.发展经济学本身也在发展之中。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发展经济学产生60多年,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中国家不走老路”——结构主义思路•“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明天”——新古典主义的复兴•“经济发展≠GDP”——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14一、形成与繁荣时期第一个阶段从19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思路占统治地位。•(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的重要性。15(二)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缪尔达尔在《亚洲的戏剧》中指出:只要从古典经济学那里继承下来的,尔后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理论宝库限制在西方,就没有什么危害。•但是,研究并不合适的南亚欠发达国家时,后果就严重了。16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作用研究静态资源配置,基本思路是通过边际调节和市场修补来达到均衡。认为政府干预只会导致无效率。假定经济体系有韧性,能根据价格变化作出灵活调节。反新古典主义倾向这种假定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所涉及到的是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难以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边际调节和市场修补难以使发展中国家从贫困陷阱中解脱出来。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适用性持否定态度。(三)强调内向发展战略17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一般不支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认为比较成本学说只是一种静态分析,只关心来自贸易的静态利益,却没有看到工业化带来的间接动态利益。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需求的价格和收入弹性都很低,出口收益不稳定,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对初级产品出口持悲观态度,主张实行内向型进口替代政策。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对外贸能否发挥重要作用表示过怀疑。如纳克斯(Nurkse,R.)提出,战后世界经济已完全不同于19世纪,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已不再具有“增长发动机”功能只有在立足于国内工农业平衡增长的进口替代政策,才能找到另外一种“增长发动机”。(四)受结构主义的影响•较多地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是发展经济学第一阶段中的主流学派。18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僵化,市场分散零碎,价格机制严重扭曲。人们在经济中不能作出有理性的选择。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资源重新配置和收入合理分配的调节作用很小。以论证价格机制运行为理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不适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不能指望市场价格机制能对其进行自动调节。只有通过政府干预,加速物质资本积累,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才能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发展经济学中的先驱人物,都持结构主义思路结构主义观点(五)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出现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创立者都认为他们的理论对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适用的。•特别是《经济增长阶段》一书的作者罗斯托,把他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看作是从现代史中归纳出来的普遍适用的经济发展理论。19二、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即把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否定的东西又重新加以肯定。20第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提出的内向型发展战略和政策主张,得到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青睐和采纳。但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战略和政策并没有获得显著成功,而且带来很多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收入分配恶化、贫困问题更为严重、农业萎缩和粮食短缺、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外债沉重等。原因相反,那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实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较快,收入分配渐趋改善,贫困下降,农业发展较快,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发展经济学家对早期发展理论与战略进行严厉批评,并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主张。(一)关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重新确定发展目标•世界银行提出“伴随增长的再分配”计划,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基本人类需要”战略,还有不少文献强调乡村发展。21第一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家基本上是把GNP增长作为发展首要目标,甚至是惟一的目标,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滴注效应”,使其成果惠及到广大低收入阶层。第一个阶段问题然而,事实远非如此。一些国家经济增长较快,但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却趋于恶化,失业问题也更为严重。到19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重新解释发展的意义和重新确定发展目标的思潮。许多学者严厉批评了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的做法,认为经济发展意义在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目标应该是多元的,除收入外,还应包括就业增加、贫困减轻、分配公平和乡村发展。(二)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22第一个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家一般只关心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第一个阶段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工业部门的扩张,不仅不对农业进行投资,而且把农业部门作为榨取剩余的主要源泉。结果导致农业部门萎缩,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粮食严重短缺,贫困人口增加。与此同时,工业部门由于缺乏市场和粮食短缺也发展缓慢。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家,如舒尔茨(Schultz,T.W.)等抨击了通过牺牲农业而实现工业化的做法。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应重视农业发展,通过对农业投入和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把传统农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第一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1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