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海华山路2013年7月9日制作上海华山路跨静安、徐汇、长宁三区。北起愚园路(静安寺),南至衡山路(徐家汇),全长4320米。沿路环境幽静,布满了多个旅游景点,十分适合老年朋友漫步其中。•静安寺在华山路南京西路口,大门在南京西路上。静安寺传说为三国孙权所建,山门和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殿等已建成,山门外重建了印度阿育王式石幢。静安寺全天开放。•静安寺雄姿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刹之一,相传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今南京西路1686号),至今已近780年,早于上海建城。清末,寺成现今规模。民国34年(1945年),书法家邓散木题额“静安古寺”,沿用迄今。•华山路229--285弄大胜胡同介绍大胜胡同始建于1912--1936年,为上海著名的大型里弄住宅群,有三层朝南向砖木结构房屋116幢,另有汽车间21间。外墙为拉毛饰面;窗口等部位镶拼清水红砖边饰,为装饰艺术派手法。砖木结构,为北京一神父所建。因北京称里弄为胡同,故取名为大胜胡同。华山路229弄--285弄大胜胡同阮玲玉与唐季珊、张达民1926年分别同居在此阮玲玉(与张达民)住在华山路127弄22号的时侯认识了风流倜傥的唐季珊,仅结识三个月,痴情的阮玲玉就草率地作出了与唐季珊同居的决定,1933年搬出了22号租下了华山路147弄21号,带着母亲和养女住了进去,在里面与唐季珊生活在一起并于当年8月搬入了新闸路沁园村。•华山路285弄大胜胡同35号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旧居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在大胜胡同居住过。杨振宁离开家乡上海后,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依旧住在大胜胡同里,1964年杨振宁与父母在香港见面。•华山路263弄6号原北京神父德拉蒙德旧居现上海农场局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花园住宅,建于1930年,假三层楼,造型别致,装饰细腻,宅前有大花园。建筑为双坡复式折线型屋顶,上覆红色平瓦。南侧屋顶置对券式老虎窗,两端设一对断檐三角形山墙,有中国传统式的封檐板,中间还置一巴洛克风格的拱形山墙。这幢住宅立面最夺人眼球的是它的入口处,其南向正立面有一个与二层屋檐等高的方形古典门廊。这个门廊有上下两层,由16根基础为方形的柱式和一座女儿墙组成。正门上方,有一个窟窿的藻井,内有精雕细琢的彩色图案,带有罗马风格,宅前设一座很有气派的双抱砖砌石阶楼梯,石阶扶手为配有底座的圆球形。这位神父也许是一位迷恋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它不但把中国传统装饰的重要构件融入住宅的室内装饰之中,而且花园的造型也颇有中国园林的神韵。•华山路303弄16号蔡元培旧居(其家属2000年全迁出)蔡元培(1868.1.11-1940.3.5)浙江绍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还任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蔡元培1889年娶原配夫人王昭,1900年因病离开了人世。1901年11月22日,蔡元培与黄仲玉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了第二次婚礼,1921年1月黄仲玉去世。周峻是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他俩相差22岁。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蔡元培有7个子女,除长子6岁时夭折外,其他6个子女都学有所长:次子学农及畜牧兽医、长女学美术、三子学机械工业,后转学磁学,获法国科学院银质奖(现均故)、至今健在的是蔡目卒盎和她的两个弟弟。•华山路303弄16号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1937年)旧居1937年10月,蔡元培先生由愚园路寓所迁至华山路303弄16号居住,是蔡元培在上海最后一处住所。同年11月2日,他带头与交通、同济、暨南、浙江等大学校长等联名致电九国公约会议,呼吁采取有效措施,遏止日本对华之侵略,并严惩日本违反国际公法,肆意摧毁我国文教机关之暴行。2002年12月8日正式开放,蔡元培故居陈列物品,全部是原物。蔡元培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华山医院哈佛楼---红十字医院老楼中国红十字医院旧址,已有百年历史。砖木结构,1910年竣工,古典主义风格。现华山医院办公楼。•华山花园:周纯卿是上海地产大亨,此处是他为自家小姐养病所盖的私人花园,俗称“周家花园”。1945年转卖给了上海闻人虞洽卿,周家花园成为“虞家花园”。虞家后代将“周家花园”以9500万元转让给华山医院。华山医院将“周家花园”正式命名为华山花园。华山花园分为三区,南部为假山区,西部为中式住宅区,有楼、阁、厅、堂。更有上海中心城区唯有二只石舫中一只(另一只在豫园)。东部为大草地,有西式音乐台园。•华山医院教堂式建筑•华山路630号上海戏曲学院熊佛西楼旧址1930年建,砖木结构,是典型的近代早期外廊式建筑特征。此处原为旅沪德人的乡村俱乐部,1956年起为上海戏剧学院使用。2000年斥资人民币200余万元重修旧楼并将此楼改名为熊佛西楼,以纪念这位著名的戏剧家、戏剧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华山路643号原美国学校现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是由宋庆龄女士于1947年亲手创办的。建筑十分大气,有风范,现在里面经常有各种儿童剧可以观看。•华山路699号电影明星孙景璐、孙道临旧居枕流公寓,建于1930年。因著名文化人周璇、孙道临、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余红仙、乔奇、李国豪等在此曾居住过,故名“文化名人楼”。•华山路731号枕流公寓全貌枕流公寓,1930年建成地上7层的公寓大楼。由哈沙德洋行设计,馥记营造厂施工。最初枕流公寓是泰兴银行大班的住宅,不久便被李鸿章购去,交由其子李经迈继承。李经迈自幼体弱,李鸿章考虑他日后即使一事无所,靠收房租也可以衣食无忧。不想李经迈对自己的人生另有打算:早年出使奥地利,任江苏、河南、浙江按察使,又去欧洲、日本考察。1917年张勋挟溥仪复辟,任命他为外务部左侍郎,复辟仅12天就告失败。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华山路731号枕流公寓入口周旋居六楼1949年以前主要为外侨租住,1949年以后分配给文化界著名人士居住。其中最为著名的电影明星周璇从1932年便入住枕流公寓,直到1957年去世,居此25年。周璇(1920.8.1--1957.9.22)情路一直不顺。初恋对象及丈夫叫严华,两人在1940年签字离婚。第二段恋情是与绸布商人朱怀德同居还为他怀了孩子。两人交往了近8年,周璇可谓人财两空。生下的儿子(周民)得不到生父的承认,最终以周璇登报声明结束同居关系而告终。周璇应大光明影片公司之邀,在拍摄《和平鸽》时结识了该片的美工人员唐棣。不久,他俩就在枕流公寓同居并诞下了一个男婴(周伟)。1952年5月准备举行婚礼时,唐棣被控犯有“诈骗罪和强奸罪”,判刑3年。一年后,法院撤销原判,予以释放。当唐棣回到家里,才知道周璇早已精神崩溃,住进医院去了。周璇是最早一批迁入的,所住的是六楼的一套150平方米的居室,装修考究华丽,钢窗、檀木地板均为西班牙式样。周璇得了精神分裂症后,住进了华山医院。1957年只见周璇呼吸急促,昏迷中还伴有轻度抽搐。陪同家属(电影厂的干部)称:周璇本来住精神病院,病情已基本稳定,现在是假出院(暂不办出院手续),试着回家休养。近来她思母心切,坚持要去母亲坟上扫墓,因而在路途中得病。经过抢救,周璇逐渐恢复了部分意识,能答话,但有时答非所问。她的头一刻不停地在枕头上左右甩动,看上去十分痛苦,不能自主。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八点多钟,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临终前症兆。周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最后的死亡诊断是:中暑性脑炎,周围循环衰竭。当夜进行了病理解剖,随即由殡仪馆接走了。据说周璇住院期间,赵丹、黄宗英、黄晨等都来看望。•华山路831号花园住宅是李鸿章后辈的寓所,建于1918年,是一幢十分地道的西班牙风格的花园住宅。本宅朝向正南,3层,砖混结构,平面为矩形,南北进深较大。底层客厅有一对螺旋形石柱,檐下设券齿带饰,内转角立面的二层处设立三连券柱,落地长窗。各处小品装饰细腻,具有典型的西班牙特征。花园四周高大围墙以筒瓦压顶,园内花房、葡萄棚等都以瓷砖铺地。主人自己种草养花,怡然自得。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先生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先生•孙家花园,原是上海阜丰面粉厂创办人“面粉大王”孙多森、孙多鑫兄弟住宅。孙氏家族是安徽寿县望族,孙多森叔祖父孙家鼎当年是前清咸丰时的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后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多森外祖父是李鸿章的大哥,晚清时期的湖广总督李瀚章。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算起,李氏家族在200年间已经整整繁衍了八代人。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中,仅总督就有三人,即李鸿章哥哥,两广总督李翰章,侄子李经羲,系云贵总督,以及李鸿章自己,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其后代在晚清出任道员、按察使、盐运使,以及获赠朝议大夫、奉政大夫、资政大夫、荣禄大夫、武功将军等头衔者,共达68次,计153人。西班牙式建筑风格由于建筑体形活泼,造价经济,一度在美国很流行。中国赴美留学回国的建筑师,很推崇这种建筑风格,在旧上海欧式独立住宅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得也比较多。•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大门--李鸿章幼子李经迈旧居丁香花园主人李经迈,是清末朝廷重臣李鸿章的之子,姨太太莫氏所生。此姨太太原为李家丫环出身,后被李鸿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李经迈也在李家受歧视。李经迈幼时长得瘦瘦小小,颇招李鸿章怜疼。李鸿章晚年曾为之买下一批房产,并对人说:这个孩子长得瘦小,将来恐难以自立,这些房产归其食用吧。这孩子再笨,收房租还是会收的吧。其实李鸿章当年看错了李经迈,其长大后机灵、奸诈,后遂成巨富。李经迈名下的房产,最著名的是枕流公寓和丁香花园。•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1号楼--1862年建此园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1号楼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主楼丁香楼为英国乡村别墅式结构,园内种有丁香,其他地方是酒店。•华山路丁香花园3号楼1918年建。三号楼为美国式的别墅建筑。•华山路丁香花园老干部活动中心•华山路丁香花园龙墙丁香花园,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作为洋务派的首领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近代化的军事工业、纺织工业及航运业,如江南制造局、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等,经常住在上海,晚年娶了年轻的丁香为第九房姨太太。因为丁香不甘心做小老婆,李鸿章也知道自己年老,便委托盛宣怀在上海为她置办一笔不动产。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西·罗杰斯设计,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别墅和西式大花园,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丛,甚是高雅。还有长达一百余米的琉璃瓦龙墙与湖中八角亭顶端的凤凰相望,称为“游龙探凤”。•华山路893号永安纺织印染公司总经理郭棣活旧居华山路上有一幢用玻璃砖贴面的洋楼,俗称“玻璃洋房”。是近代巨商郭氏家族第二代传人、曾任永安纺织公司总经理的郭棣活豪宅。1948年夏郭宅竣工,举行了盛大的迎宾仪式,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等纷纷前来志贺,盛赞住宅的豪华气派。郭棣活赴粤履新后,将这幢玻璃洋房让与上海市工商联办公,今已成实业集团的所在地了,颇具现代派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楼高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在建筑形体处理上刻意追求现代建筑的几何造型,平面为不对称布局。据时任郭家园艺师的张顺发介绍,室内、过道、庭前铺设的地毯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光此一项,就需200根黄金大条。地毯尚且如此价昂,整幢洋楼的造价便可想而知了。•华山路905弄12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现迁往松江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是由部分归国留学生在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创建的公益性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于2004年9月开馆。其遵从“报国、奉献”的基本理念,收藏、展示留学生求知报国以及祖国关怀的有史料价值的图像、文献、用品、物品。研究留学事业的发展史,编撰研究文集,创办留学关联杂志。2011年,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从上海市华山路905弄12号迁至上海松江茸梅路1
本文标题:上海华山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2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