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届中国航展即将开幕,航展馆内出现了至少5款中国研制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DK-10只见单枚导弹而没有展出整套系统)。其中,FM-3000是首次公开亮相,而FK-3和KS-1C则是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加上FD-2000/HQ-9以及LY-80/HQ-16,这么多款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亮相,似乎有点“多”,也有点“疯”。另一方面,延续了往届航展的惯例,展出的近程防空系统多到让人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展出如此多的近程防空系统,利弊参半。各防空系统之间虽然功能有所重叠,但或多或少会有“个性”。这就给了潜在客户以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能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不过,过多的选择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拳头产品能够打出足够的品牌效应。那么,5款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同时展出,是不是也面对着一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有一些区别。单单从数量上来说,5款与十数款甚至数十款在数字上就有很大的差距。而且,5款导弹覆盖了从中程到远程的庞大空域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这与大量近程防空系统的任务目标雷同杀伤范围狭小是有明显区别的。首次亮相中国航展的FK-3防空导弹系统最大斜射距离为100千米,与FD-2000的125千米比较接近,相比KS-1C的70千米也并没有远多少。而根据FM-3000的体格和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定位来看,其射程与LY-80的40千米差别也不会太大。从具体作战目标来看,FD-2000最为独特,包含了拦截TBM的能力,其余4款导弹大同小异。然而,与近程防空系统不一样,中国这几款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差异已经足够让它们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融入不同的防空作战体系。在FK-3与FD-2000之间的选择,关乎一个国家的主战防空系统是否具备反导能力。不同需求下对成本的接受能力和对配套系统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如果某国选择了FK-3,恐怕就不再需要类似KS-1C这种射程的防空导弹,也不太可能同时装备FD-2000。这也就意味着,该国的中远程防空体系很可能是两个层次。要知道,中国同时装备了HQ-9、HQ-12、HQ-16三款中远程防空系统,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中远程防空能力。选择了FD-2000,就可以参照中国的中远程防空系统来打造自身的防空力量。而中国的中远程防空体系更类似于俄罗斯。反之,选择了FK-3,则防空体系的层次可能更类似于美军。因此,笔者在数据未明的情况下做一个胡乱的推测,FM-3000这套系统可能更适合与FK-3形成中远程范围内的搭配。当然,如果潜在客户所面对的空中威胁不太大,KS-1C也能作为导弹防空体系的最外层力量。四弹一坑不是梦:DK10防空弹进行试射的DK-10A防空导弹刚刚出版的新一期兵器知识上首次登陆我国DK-10A防空导弹试射的图片,这表明DK-10A研制已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它有可能发展我国新一代紧凑型防空导弹。DK-10A的各方面与美国的SLAMRAAM-ER相同,都是在中距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防空导弹,都加大、加粗固体火箭发动机以提高射程。美国的SLAMRAAM-ER,不注意还以为是ESSMDK-10A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面首次公开展示模型,并且公开了相关的数据,从模型上来看,DK-10A保留了SD-10A的制导段、战斗部等引战段,因此也就保留了后者的制导系统,不同的是前者加大、加粗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因此提高了射程,从数据上来看DK-10A的长度为5.07米,前半部直径0.203米,与SD-10A相同,后半部直径增加到0.26米,最大射程50公里,舵展0.75米(展开),折叠后0.66米。当时有关厂所并没有公开DK-10A的重量,只能根据同样的导弹进行一个大致的推测,俄罗斯的R-27ER导弹的长度4.7米,直径0.26米,发射重量大约340公斤。因此可以推测DK-10A的重量大致在350公斤左右。201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DK-10导弹在DK-10A的数据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它的最大射程达到了50公里,这个指标已经与国外ESSM导弹相当,相比较之下,我国目前装备的SA-N-12中程防空导弹,它的长度达到5.5米,直径0.4米,发射重量超过700公斤,最大射程才达到50公里,这反映了我国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制导系统方面的进步,不过从DK-10A的数据来看,可能与ESSM还是有差距,后者的直径与DK-10A相当,但是长度只有3.7米,不过射程仍然达到了50公里,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方面与当今最先进的水平的确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展出的早期SD-10A地空型导弹,注意它的弹体没有加粗很多人可能感觉奇怪,为什么新一代防空导弹的射程要求在50公里,我们知道早期的攻击机主要使用普通炸弹、航空火箭攻击目标,利用光学瞄准具或者平显、激光测距仪等构成的对地攻击火控系统,它只能支持大约10公里左右的作用距离,虽然制导武器也已经使用,但是它们的射程也比较近,象AGM-65小牛导弹的射程也不过24公里,这样早期的点防御防空导弹射程达到20公里左右就可以覆盖对方攻击机的攻击范围。进入新世纪,随着技术的进步,滑翔弹翼、先进制导系统等相继在机载武器领域得到运用,各种空地武器的攻击距离得到大为提高,甚至象普通的航空炸弹,配备一对大展弦比弹翼、低成本INS/GPS制导系统,它的高空投放距离也可以增加到50公里以上,这样就需要点防御防空导弹的射程进一步增加,以提高系统抗击空袭兵器的能力。美国的SLAMRAAM防空系统是AIM-120的地空版本这一点在各种空空导弹改装的地空导弹系统发展历程上表现的尤其明显,我们知道空空导弹由于载机速度、较高,赋予导弹较高的初始能量,而地空导弹发射的时候,处于零高度、零速度状态,同时导弹爬升过程中也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同样条件下地空导弹的射程要远低于空空导弹,象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的动力射程号称100,但是改装成地空导弹,如挪威的NASAMS,后者的射程直线下降低到20公里。不过这个指标对于早期的防空系统来说,仍然可以接受,对于新一代防空系统来说,就显得偏低,所以我们看以由有些系统和DK-10A一样,加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以提高导弹的射程,除了前面提到的SLAMRAAM-ER,还有意大利的阿斯派德MK30。阿斯派德MK30,注意它加粗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需要指出的是导弹的射程是由远界、近界、高界、低界构成一的下立体空间图形,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也就是导弹的射程50公里,还要看目标的类型、高度、航向、机动等指标,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雷达系统的视距,也就是说不论导弹的射程有多少,它只能攻击雷达能够发现、识别和锁定的目标。这个在舰空导弹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我们知道现代对海攻击已经由原来的炸弹发展为反舰导弹,这样舰空导弹的拦截目标由飞机转变为反舰导弹,由于现代反舰导弹能够掠海攻击,所以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对它的雷达视距就比较低,一般都在30公里左右,象宙斯盾舰艇这样的防空舰艇,由于相控阵天线较重,安装位置较低,所以探测距离还要近一点,一般认为宙斯盾舰艇对于掠海高度为5米的反舰导弹,发现距离为25公里。那么ESSM对于这个状态的反舰导弹拦截距离就要降低到25公里。早期的阿斯派德导弹,注意后部的区别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DK-10A的数据,就会发现它的最低射高为30米,这个指标用于野战防空尚可,考虑到地形、障碍物等因素,所以一般而言,现代空袭兵器的高度在20米以上,如果是丘陵、山区还要高一点,但是用于舰空导弹来说,就明显不足足,我们知道海面比陆地要平坦的多,也没有那么多的障碍物,所以反舰导弹可以在5米高度掠海突防,DK-10A这个30米的指标明显不足够,甚至还比不上早期的SA-N-7使用的9M38导弹,后者对于反舰导弹最小拦截高度为10米,而最新的9M317导弹的则降低到5米,所以说DK-10A对于超低空掠海目标拦截能力就比较有限。俄罗斯的9M317导弹的最低拦截高度达到5米除了雷达视距之外,目标的机动能力对导弹的射程也有影响,这是因为当目标进行机动的时候,导弹也要随之进行机动,以便保证与目标交汇,这样的机动也要消耗导弹的能量,从而降低导弹的射程,现代反舰导弹在末段已经可以进行较大负荷的机动,如蛇形弹道,以避开舰空导弹的拦截,所以拦截这样目标的时候,舰空导弹的拦截范围也会下降。一般认为舰空导弹的机动负荷要达到目标的3倍才能有比较好的命中概率,SA-N-7/-12使用的9M38/-317导弹过载大约在24G左右,因此可以拦截进行8G过载机动的目标,而ESSM高达50G,拦截能力明显增强。由于相关厂所没有公开DK-10A的最大机动过载,只能根据它相关的设计进行大致的推测,笔者注意到DK-10A保留了SD-10的正常式气动布局,也就是说弹翼在前,尾舵在后,不过它的弹翼改成了边条翼,降低导弹的尺寸,用利于装入导弹发射箱之中,但是DK-10A的弹翼面积尺寸较小,尤其是长度很短,不象ESSM、SLAMRAAM-ER那样边条一直延伸到弹尾,这样的设计可能是弹翼的展弦比较大,诱导阻力和流体摩擦阻力较小,因此降低导弹亚音速飞行时候的阻力,有助于提高导弹加速能力,但是在超音速以后的阻力就比较大。ESSM的边条翼一直延伸到尾部不过这个设计比较大的特点就是机动性能不足,DK-10A这样的导弹飞行速度不快,因此导弹的升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弹翼,相应的导弹的弹翼越大,法向机动能力就越好,对于边条翼来说,较长的边条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个是稳定重心,我们知道固体火箭发动机防空导弹很大一部分都是固体燃料,这样当固体燃料燃烧完了以后,后面就是一个空壳,全弹的重心就会前移,这个时候就会对导弹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如果边条较长,那么就可以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降低重心的变化范围,提高导弹的机动性能。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当固体燃料完了以后,后面成为空壳,因此当导弹进行机动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过载,相应的这段弹体就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可能会导致弹体的变形,影响导弹的机动性能,所以需要对它进行加强,而边条翼恰好就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使用,以提高弹体的刚度,避免了后弹体采用高强度材料,导致导弹的重量增加。所以我们看到ESSM、SLAMRAAM-ER等导弹的边条都非常长,一直延伸到弹尾,甚至边条下面还有加强筋,用于加强弹体的强度。注意LY-80的加强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很难让人DK-10A的机动过载持乐观态度,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段,如侧推火箭技术的引入,从它的弹体来看,这个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所以笔者认为DK-10A的机动过载很难达到以ESSM的50G水平,考虑到基本型SD-10A的机动过载为40G左右,那么DK-10A的机动过载可能要低一些,不过好于SA-N-7/-12的24G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DK-10A目前状态可能和SLAMRAAM-ER差不多,是一种以野战防空为基本目标的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实际上我国已经在国外展出过这样的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天龙中程防空系统,根据有关外电的报道,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欧洲萨托里-2012”国际防务展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展出了“天龙”中程防空系统,,“系统最多能同时搜索144个目标并引导12枚导弹进行攻击,其雷达系统能够搜索130公里之内的目标,杀伤目标高度为30至20000米。“天龙”系统由1辆指挥车、1座IBIS130机动式三坐标目标搜索雷达和最多6套自行发射装置(各配4枚导弹)组成。它使用一级固体燃料导弹,单发杀伤“歼击机”类目标的概率为80%。国产天龙防空导弹系统,从发射箱来看,DK-10难称紧凑型防空导弹就天龙防空导弹系统数据和指标来说,它的性能与LY-80差不多相当,天龙防空系统的优点就是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对于指挥控制系统依赖较小,多目标攻击能力更强,系统更加简单,但是后者在技术成熟程度和可靠性上要好,所以我国是否会用天龙系统这样的导弹替代LY-80可能还需要观察。LY-80最大的一个优点还是实现了海陆通用,前面说过以DK-10A现在的状态,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可以让载舰取消照射雷达,多目标攻击能力更强,这样就可以简化舰艇的雷达设备,改善
本文标题:中国导弹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2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