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给生产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太难看!容易漏水!实例探究红外感应水龙头想一想他们能挑多重?想一想他们能拉多重想一想他们能拉多重?1)、是什么使人的运输能力有了这么大的提高?•运输工具那么为什么输送工具可以不断的提高?•靠科技——实质是创新•靠创新总之:创新更了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看图思考问题•海底机器人,可以探测深海可燃冰•矿井下的作业。•和平号空间站三幅图说明了创新还对什么产生影响?•创新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劳动对象。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对吗?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一度是困扰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难题。1991年初,邓小平创造性地指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他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掀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思考:故事中的犹太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聪明的犹太人1974年,美国人为了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所扔下的废料,向社会招标,但好久没人应标。但一位犹太人看到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铝和木材,未提任何条件,当即接标。他把废铜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加工成底座;他用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上面扫下来的灰尘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这堆废料在他手中变成了350万美元,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与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古代科技相对应的是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对应的则是辨证的思维方式。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更新提高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扩大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方面?①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③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④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⑤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四.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四.创新的重要性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文化角度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总结:创新的哲学依据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树立创新意识唯物论为什么怎么办(要求)哲学依据作用、意义辩证法认识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敢于怀疑,勇于批判高考真题•1、(2008重庆卷25)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监管方式创新属于•①认识创新②制度创新•③实践创新④思维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07年高考四川卷,30)“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目前,“威客”主要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威客”提供智慧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3、(2010高考·福建卷34)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D4、(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5、(2010高考·浙江卷29)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④①D.③④B常见主观题出题方式和答题要点:•1、材料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2、为什么要创新?•(哲学依据+意义、作用)•3、应该如何创新?•(方法论。发展、联系、辩证的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联系观世界观(对应)方法论1、联系的含义及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辩证的发展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3、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矛盾的观点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矛盾分析的方法1、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把一般方法(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①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辩证的否定观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简单的说就是“破”与“立”)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对立对立(基本观点)(基本观点)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为什么?第一、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联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因此,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分歧之一分歧之二分歧之三根本观点根本分歧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承认矛盾……否认矛盾……
本文标题: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3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