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完整版)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失业失业教学目的:了解失业的计量与类型;失业的分布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失业的形成与代价。教学重点: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形成和代价。第五章失业失业第一节失业的计量与类型一、失业与失业率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如美国规定16~65周岁),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构成劳动力人数。计量失业的指标有两个: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失业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市场或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正常摩擦所产生的短期、局部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劳动供求区域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失业。3、自愿性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机会,但由于嫌工资太低、工种不合兴趣等原因而不愿就业,宁愿失业的情况。1、2、3为自然失业二、失业的类型失业4、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生产萎缩,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而产出的失业。5、非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需求,导致许多人在现行工资率水平愿意工作却找不到工作。6、隐性失业,是指形式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就业者提供的边际产值低于企业的边际劳动力成本,甚至提供的边际产值为零或为负数。失业股市行情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证券公司的业务量,尤其是经纪业务量。当股市行情大涨、处于牛市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部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当股市行情清淡、处于熊市时,证券公司在偌大的业务大厅也许安排二、三个经纪业务员就足够了。其他的人往往被要求隔天上班,或去实际上无事可干的“市场部”拉客户,当然,工资水平常常大幅下降。这便是摩擦性失业。由于股市中牛市与熊市是交替的,因而证券公司的摩擦性失业也呈现出间隔性出现的特点。讨论:为什么熊市时仍属于证券公司的员工,却可视作摩擦性失业?返回证券公司的摩擦性失业失业自然失业率是自然失业与总劳动力的比率。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变动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2)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因素。(3)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和完善。(4)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变化。(5)员工技术培训。充分就业--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或周期性失业以后的社会就业状况。三、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失业第二节失业的分布结构一、年龄分布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低年龄段的失业率一般高于更高年龄段的失业率(如表5-3所示),青年人的失业率一般高于中年人的失业率。部分国家按年龄细分的失业率情况(1989年)失业案例:“4050”现象这些年,劳动力市场上的“4050”现象受到人们的瞩目,也常被媒体所报道。它指的是40~50周岁这一年龄档的人员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这一年龄档的人往往体力、身体健康状况等下降较明显,知识技能也常常不占优势,尤其是前几年。这一年龄档的人大多是那些文革中的“老三届”,学历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他们往往是企业解雇的首选,一旦失业,再就业能力更差。讨论:为什么说现代生产的特点决定了许多部门的4050人员不一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而在过去因生产经验的丰富却很“吃香”呢?失业一般妇女的失业率高于男性,但近年来女性与男性的失业率有拉近的倾向,见表。英国按性别分类的失业率情况(1986年)二、性别分布结构失业实证分析表明,经济繁荣时期,短期失业在总失业中所占比率较高,长期失业所占比率较低;经济萧条时期,长期失业所占比率较高,而短期失业所占比率相对较低。四、流动分布结构失业群体实际上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中。从失业群体的流出与流入状态决定了失业率水平的变动。三、期限分布结构失业五、行业分布结构新兴行业的勃兴和传统行业的日渐衰落使得失业群体的行业分布呈现不均匀特征。新兴行业的失业率相对比传统行业和夕阳行业的失业率低。表5-5中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率变化(占总就业的比率)失业一、职业搜寻与失业职业搜寻理论基本假设前提为:(1)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劳动力需要在市场上搜寻他所需要的信息。(2)劳动力的这种信息搜寻也就是职业搜寻。(3)职业搜寻要花费成本。(4)寻职者的搜寻时间越长,信息就越充分,找到单位劳动报酬更高的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5)劳动者离职去寻找新的工作比在原岗位上边工作边寻找新的工作更有效率。第三节失业的形成与代价失业劳动者进行职业搜寻是有收益和成本的,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理性的寻职者会在搜寻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中止他的寻职。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对于失业本身的影响: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降低了寻职者的寻职成本及寻职边际成本,减轻了失业者的痛苦,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但拉长了摩擦性失业的时间,增加了自愿性失业。失业二、工资特性与失业(一)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对弱势劳动力的失业有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有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提高10%,生产经验不足、生产技能不高的青年人的失业率增加幅度从0到3%不等。还有研究认为影响低于0.75%。失业(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内部人和外部人与企业在工资问题上的谈判能力及谈判地位是不一样的。内部人要求较高的工资,企业可能会接受;外部人只要求较低一些的工资,企业可能也不会雇用他们。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中的工资刚性是失业形成的原因之一。失业(三)效率工资效率工资模型是企业或雇主主动地将本企业员工的工资定在高于均衡工资的水平。效率工资是指高于市场工资率,使企业员工勤奋工作的工资。如果大多数企业或所有企业都采用效率工资,就会导致市场工资高于原来的市场均衡工资,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低于劳动力供给,产生失业现象。失业三、总需求与失业当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企业就会减少生产甚至停止生产,对劳动的需求也会减少,从而造成大量失业。失业四、失业的社会代价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与实际GDP的变动比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5.3失业的形成与代价失业第5章课后计算题演算及答案第7题:由Nd=Ns得:250-4M/P=120+6M/P=13N=Nd=Ns=250-4×13=198N′=Nd=200-4×13=200-4×13=148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完整版)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4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