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小谈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历史及随想
小谈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历史及随想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无论疾病、内乱或是外敌入侵,无论天灾,无论人祸,都没有把这个古老而倔强的民族击倒。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毁于一旦,千年以前在哈拉巴地区的古印度文明也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古埃及则在古罗马帝国如潮的进攻中被侵吞。唯有中国,华夏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程中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凭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托起了亚细亚东岸的那片天空。作为云南人,作为曲靖的一份子,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城市,历史,我们不能忘却,我们要去了解,去探寻,去回到过去,看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发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事。为此,我用了近一年半时间,从各大文献资料库、各正史或野史所记载、以及在多方查询资料和实地走访确认妥当的基础上,撰写此文,目的谨在于让曲靖人更好地了解那些历史中尘封的往事,并且提醒读者不应只注重大范围的历史学习,也该注意小范围的如自己家乡的历史的研究,同时,在新时代发展、国际经济政治日趋全球化的今天,提醒我们不应该将自己民族的历史捏碎,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任凭它们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本文着重写到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那段历史,可以说,它改变了从那以后曲靖乃至云南滇东北、滇东、滇中等地区的民族构型,使得曾经的蛮夷之地走上在封建正统思想之下不得不俯首数百年的时代。不过,先要说起曲靖的历史,还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公元前225年,在秦皇赢政尚未统一中原的时候,他就派人从今天的四川宜宾修建了远近闻名的“五尺道”,其终点正是今天的曲靖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率兵攻打南疆,因为曲靖正置于滇东,也正是从贵州进入云南内部的必经交通要道,为进一步开发南疆,刘彻决定在曲靖南盘江及北盘江,即今天曲靖市麒麟区以北大范围地区立县,名叫味县。据文献记载,味县原址在今曲靖三岔一带,当时的曲靖,也就是味县,成为了滇东地区乃至南中地区也就是今天云南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中心。到了西晋,味县开始直属中央直辖,并设宁州,为全国十九州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当时,除靠近中原的云南地区外,如今天的德宏、西双版纳、瑞丽、文山、保山等地都还处于原始丛林之中,均为当地原始部落统治。西晋这个时候,曲靖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传奇名词,那就是爨氏,这也可以说是曲靖地区爨文化集中的一大历史渊源,就算到了后来南北朝,宁州改名为南宁州,爨氏仍然是这个地方的刺史。隋朝时,朝廷向曲靖地区讨伐,据史料记载,大规模的讨伐有两次,使得曲靖地区原有的城池完全覆灭,经济完全崩溃。唐王朝建立后,唐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而后公元717年,也就是开元八年,唐朝重建南宁都督府,又在曲靖地区建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后人最为皆知的一个城——石城。据传,石城原座落于今天曲靖城区西北部约20千米的地方,我想应该就是在今天曲靖西城区以西,至马龙路段中部的那些地方,而庆幸的是,今年年初,我有机会专程到这个地方一看究竟,但因不知其具体位置,始终没有找到半丝唐朝石城的痕迹,我想就算真有此地,早已被一代一代的人磨损到消失了吧。放眼望去,一片接一片的农田,听说这里接近南海子工业园区了,并且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将在此奠基,历史就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在时间的长河里被一代代人所遗忘,难道只记得现在,难道,这就是历史吗。地方虽小,但曲靖作为南中地区经济政治中心长达530年,也就相当于现在云南省省会昆明的地位,可就在这个时候,唐朝正当太平盛世之时,云南两大古老民族站了出来,他们跳到了历史的最前端,他们要告诉这个大唐,我们将拿下南中,这两大民族不是其他,正是数千年来在这儿繁衍生息的白族和彝族,他们来到曲靖,来到石城,他们歃血为盟,白族和彝族共三十七个部落与大理国立下盟约,刻下三十七部会盟碑。而后,云南大乱,政治中心从曲靖转移到大理,准确的说,为今天洱海地区,曲靖长达530年的云南老大的地位从此让出,一去不回。公元1253年,那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元朝忽必烈率领他的蒙古铁骑又杀了回来,三个月内,大理国投降,又是一个五百年的轮回,云南省会的位置从此转移到滇池地区,而曲靖,从此也改了名,叫了曲靖,这是在元朝,屈指一算,距离今年2008年,曲靖这个名称已经用了755年,历史的味道扑鼻而来。到了明朝,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改变了整个南中地区,改变了整个曲靖,是它,产生了今天曲靖民族的基本雏形,这些人,背井离乡,本想来这里打完仗就回去,可是他们错了,朱元璋告诉他们,你们要守在那里,守在曲靖,可是这一守,就是七百年。说来话长,当元朝灭亡之时,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被朱元璋发配到大西北,一去,就再也没回来,朱元璋终于能在这个时候坐上龙椅,美其名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可是当朱元璋打开明王朝的版图,发现尚不可高兴,还有一个地方会让自己夜不成寐,这里还残留着元末亡党的势力,这里就是今天的云南。那时候的云南,漫山荆棘,偶尔有几个不起眼的部落,他们倔强地生活着,也偶尔会在几个部落间发生小规模的打斗,每天,都有多少的部落被侵吞,他们过着刀耕火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可知,这已经是明朝,他们仍然保留着上古的生活方式,没有人没有史书记载过他们,他们太不起眼了,可是几百年后他们的形象再次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是震惊,或者说是惊讶,那种与上古神话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方式,那些土著得叫不上名的民族。这些人不好统治,他们难被明王朝束缚,加之元朝亡党还有残余在此,更难让其归顺朝廷,在多次说服无效的情形下,朱元璋决定进军曲靖,以此为桥梁,征服云南。可也许连他也没有想到,这一次远征,使得几百年后曲靖乃至云南地区有了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机会。在曲靖呆过的人都知道,曲靖有一条江,穿北城而过,名曰白石江,白石江其实属于南盘江的一个支流,只有31公里,可在这31公里的沿途,记载过七百年前那一场带给原始社会以现代文明传播火种的希望。这里天高皇帝远,一个叫做把匝刺瓦尔密的人在此自立为王,自称梁王,有数万的原始军队,统治着今天昆明和曲靖一带,这足矣让朱元璋寝食难安。《明太祖实录》记录了朱元璋对大臣们所说的一段话,“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把匝刺瓦尔密等自恃险远,桀骜梗化,遣使招谕,辄为所害,负罪隐匿,在所必讨”。1381年9月,朱元璋亲自部署,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南京出发,先从水路循江而上,穿过八百里洞庭,从武陵踏上陆路,沿着东行古道过湘西、进贵州,走过雄峙在滇黔交界处的胜境关,1381年12月,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他们逼近了曲靖,终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白石江战役。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在明军逼近曲靖之前,急忙派遣司徒平章达里麻精兵十万屯于曲靖北郊的白石江拒敌。六百年前的曲靖白石江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的白石江只是空留了一个江名,狭窄的河沟里只有几汪黑色的臭水浮着,看不见水流汤汤,看不见渔翁垂钓,看不见舟揖浪拨。古时候的白石江是真正意义上的江,那个冷冷的初冬的一天,明军距离白石江还有十余里的时候,宽阔的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雾,浓雾像棉团似的先在江面上滚动,然后,又上江岸,越过树丛,在更广大的田野上泛滥开,一个世界就让雾笼罩着,充填着。几米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楚。明军大喜,这是天助我矣。明军就这样趁着大雾的封锁,悄悄进入了白石江的北岸。金鼓齐鸣,达里麻哪里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连忙仓惶应战,久经沙场的侯沐英这时候一面令全军鸣金击鼓,作渡江之势,诸葛元声的《滇史》记载,“将旗帜征鼓,从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阵后,吹铜角以张声势,于山林深谷间,树旗帜为疑兵”。达里麻果然中其计谋,急令后军为前军御敌。主帅傅友德则乘势“麾兵进战,矢石齐发,呼声动天覆地。战罢数合,侯沐英纵铁骑捣其中坚,敌众披靡,遂而大败,生擒了达里麻,俘其兵众万计。傅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其各归其业。夷人见归者皆喜慰,而军声皆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傅友德自率众数万捣乌撒,分遣左副将军侯蓝玉、右副将军侯沐英率师趋云南。”《明太祖实录》里这段精彩的描述应该是当时这场战役的真实写照。这一战役消灭了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的主要残余势力。打开了通向云南的通道,明军据此一鼓作气,继续进军昆明,直捣把匝刺瓦尔密的老巢,这时的梁王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锐气,他深知昆明难保,自己命在旦夕。只好领其左右百余亲信逃往滇池岛中,后来自杀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之上。明军夺取昆明之后,接着又平了乌撒、大理,云南全境最终归服于明王朝。可是,有一群征边将士从此没有了安宁,没有了江南如花似玉的美景,没有了南京城凄婉的夜色,从此,他们以红土地为伴,从此,他们以曲靖的高山为伍。朱元璋在白石江战役胜利的时候,突然要求征伐曲靖的士兵中的一支留在曲靖,让他们耕作,让他们守疆,让他们在这里繁衍,换言之,让他们永远守在这里。这个朱元璋为了让云南永远属于明王朝的管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个玩笑血淋淋地印在了每一个戍守曲靖的士兵的心坎上——也许在千里之外,自家的妻儿老小都在等着自己的凯旋而归,都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等待自家的男主人回来,可是谁知,他们来曲靖,这一来,就永远回不去了。从很多的资料上看,当时几十万征南将士很多都留了下来。仅在麒麟区境内定居的就有旗军1548人。屯军1716人,舍丁618人,其它移民7204人。他们先后开垦出的田亩达90771亩。所谓旗军就是当时各卫所的在职军人。这些人平常时间一样耕田种地,战时武装上阵,即又成了完全的军人。屯军则不同,这是以屯垦为主的半退役军人,这部分人仍然由军官统领,由政府拨给生产垫本,建盖房屋,分发耕牛农具,有组织地分营进行开垦种植。如今在曲靖坝区,很多的带营的地名就是这样来的,张家营,雷家营,曹家营,李家营等等。这些地名大都因当时带兵者的姓氏而来。而舍丁不同,舍丁是当时随军的家属,这些家属照样分给他们土地。如今在盘江两岸,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问及祖籍,他们都会明白地告诉你,“祖籍南京府高石坎柳树湾”。南京高石坎柳树湾是明代的兵营。具体位置在明故宫的东南角,今天的蓝旗街一带。明王朝为了保卫皇城,在南京周围驻有大量的亲信部队,驻在柳树湾的是羽林左卫,高石坎在南京护城河南,西接御道街,靠近秦淮河一带,今属雨花台石门坎乡。今天这里的汉民一般说起来都是将石门坎柳树湾放在一起说,好像是一个地名。其实在明代时候,这两个地方原本也是连在一起的,方圆大约有二三里地,后来因为开挖护城河以及筑城墙这才分成了两片,当年明军南征之时,可能大部分来自于这个部队。这些人中,似乎陈姓的人还要居多,是否确实如此,还有待研究,不过曲靖地区的汉族几乎全为南京人明朝南迁而来已是事实。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几百年过去了,这里已经由当时的几千余人,在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带动下,曲靖已成为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加上县乡市已超过昆明近90万人。可是,想到这些,我却高兴不起来。几千年来曲靖的历史,到底还留下多少,或者说,物质上的证明,还留下多少。就拿最近的可考的曲靖地图来说,我对比过现今麒麟区城区图与咸丰年间曲靖市区图,虽不敢肯定其范围,但大致可以推断一下。据咸丰年间曲靖市区图所反映的规模,这是一个小县城,或许还没有今天的一个村子大,早已没有唐朝石城那样的恢宏壮阔。其南侧边界大约在现在潇湘路附近,东侧到内环路,市区内道路极少,城墙约在曲靖市第一小学西侧到曲靖市第一中学南片区篮球场东侧,县城的西侧到何方,实在不好看出,也就不妄加推断,加上城北有一个菜市口,约在今天阿诗玛至实验中学一带。这是多么小的一个县城。再往前推,多少生活在现代的曲靖人踩在柏油马路上,又有多少人深知在这柏油马路之下几千年来有多少的历史正在被淡忘。明朝末年,曲靖城区城墙西侧向外突出,去年专门走访过——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的一个地方,今天曲靖市国风影剧院后侧,有一道非常不起眼的毫无遮掩暴露在风雨阳光之下,长满青苔的石墙,那是最后的一段,那是唯一的一段,那就是明朝时曲靖的西侧城墙,而今,只有那一小点在黑暗的角落里深藏不露,谁也不知道。而沿墙过去有一条臭水沟,那里现在因修地面变得很窄很窄,我姑且称它为臭水沟吧,那条臭水沟,就是曲靖明朝时期的护城河。我们不由得为一些未知的事实惊叹,可是我好恨!如今这个城市温厚而饱满,欣欣向荣,体贴关心
本文标题:小谈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历史及随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8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