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和精髓是()A、独立自主B、“三个有利于”标准C、群众路线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是从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时期B、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时期C、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时期D、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时期3.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其主要依据是()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B、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以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并且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C、建立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D、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根源已经基本消除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改革与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B、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C、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成为时代主题D、要求民主与保障人权成为时代的主题5.第一次将邓小平理论明确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文献是()A、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B、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C、1997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D、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6.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A、“两个凡是”B、“以阶级斗争为纲”C、“苏联模式”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和平与发展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改革开放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两个凡是”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D、如何实现“三个有利于”的问题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C、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六大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执政为民C、发展生产力D、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发展14.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是在()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15.在我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A、十六届二中全会上B、十六届三中全会上C、十六届四中全会上D、十六届五中全会上16.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1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3D、全面协调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A、毛泽东思想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邓小平理论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出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C、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D、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会主义原则E、从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邓小平理论是()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E、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社会历史条件有()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苏东巨变和苏联模式的衰败E、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5.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6.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应当做到()A、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着眼于对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C、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D、理论紧密联系实际7.“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主要有()4A、世纪之交出现了国际政治多极化的格局B、西方大国对中国施加了强大的压力C、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潮流D、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融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E、全球恐怖主义也逐渐威胁到中国8.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建党之基E、领导之本9.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C、与推进经济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D、与推进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E、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基础10.科学发展观是()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B、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D、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1.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A、核心是以人为本B、第一要义是发展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E、关键是与时俱进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14.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是()5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5.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撰写的文章是()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B、《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C、《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二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D、《论人民民主专政》16.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在我这个地方不适合”,“与其加大财政投入搞环保,搞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不如集中财力搞见效快的经济项目,这才算有政绩”。上述观点()A、前者看到了本地实际难题,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后者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单一的经济发展C、两者否定了全面协调发展,有害于全局D、两者没有正确看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17.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是()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B、1982年十二大到1987年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C、1987年十三大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和1992年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阶段D、1987年十三大到1997年十五大是邓小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1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就毛泽东思想产生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A、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需要C、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D、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6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群众路线C、批评与自我批评D、独立自主2.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基础上()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C、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不断解放思想3.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B、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C、实事求是D、尊重群众4.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基础是()A、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B、社会实践C、理论创新D、尊重群众5.马克思主义具有)A、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B、解放思想的理论品质C、理论创新的理论品质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7.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的标志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C、《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8.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A、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B、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确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方针、政策和措施9.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A、《整顿党的作风》B、《反对党八股》C、《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710.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马克思主义B、“三个有利于”、实践D、生产力1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A、主观主义的学风B、宗派主义的党风C、党八股的文风D、官僚主义的作风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13.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A、经验主义B、冒险主义C、机会主义D、教条主义14.在党的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尽管二者表现形式不同,其本质都犯了主观主义错误,其本质错误在于()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没有坚持人民群众为实践的主体C、没有坚持解放思想D、没有坚持创新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一切从世纪出发,理论联系实际C、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D、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具有科学性D、富有创造性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4.创新的主要内容是()8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5.解放思想就是()A、一切从本本出发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D、实事求是6.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B、打破精神枷锁,拨乱反正C、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D、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
本文标题:毛概考题精选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8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