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鱼苗、鱼种的培育,就是从孵化后3d~4d的鱼苗,养成供食用鱼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的鱼种。一般分两个阶段:鱼苗经18d~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夏花再经3个月~5个月的饲养,养成8cm~20cm长的鱼种,此时正值冬季,故通称冬花(又称冬片),北方鱼种秋季出塘称秋花(秋片),经越冬后称春花(春片)。分三个阶段培育鱼苗经10d~15d饲养,养成1.5cm~2.0cm的稚鱼,称为乌仔;乌仔再经过10d~15d饲养,养成3cm~5cm的夏花;再由夏花养成10cm~20cm的鱼种。在江浙一带将1龄鱼种(冬花或秋花)通称为仔口鱼种;对青鱼、草鱼的仔口鱼种应再养一年,养成2龄鱼种,然后到第三年再养成成鱼(食用鱼)上市。这种鱼种通称为过池鱼种或老口鱼种。关于鱼种的名称及饲养方式可用图2-2-1示意。近年来,各地推广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后,1龄青鱼、草鱼的规格明显增大。因此,可直接将它们套养在成鱼池中养成2龄鱼种,供来年成鱼池放养用。这样就不必再增设2龄鱼种池,而扩大了成鱼池的养殖面积,提高了成鱼的总产量。其饲养方式可用图2-2-2示意。第一节鱼苗、鱼种生物学一、鱼类的发育阶段(一)生命周期鱼类整个生命周期分为胚前、胚胎、胚后3个发育阶段。胚前期是性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胚胎期是精、卵结合(受精)到鱼苗孵出阶段;胚后期是孵出的鱼苗到成鱼以至衰老死亡的阶段。(二)胚后期分期胚后期又可分为以下5个时期:1.仔鱼期仔鱼期的主要特征是鱼苗身体具有鳍褶。该期又可分为仔鱼前期和仔鱼后期。仔鱼前期是鱼苗以卵黄为营养的时期,人工繁殖的鱼苗则是从卵膜中刚脱出到下塘前这一阶段,全长0.5cm~0.9cm。仔鱼后期是鱼苗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褶分化为背、臀和尾3个部分并进一步分化为背鳍、臀鳍和尾鳍,此外腹鳍也出现。此阶段仔鱼全长0.8cm~1.7cm。2.稚鱼期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以至全身被鳞,全长1.7cm~7.0cm。乌仔、夏花和7cm左右的鱼种属于稚鱼期。3.幼鱼期全身被鳞,侧线明显,胸鳍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全长7.5cm以上的鱼种属于幼鱼期。4.性未成熟期具有成鱼的形态结构,但性腺未发育成熟。南方1龄~2龄、北方2龄~3龄的家鱼属于此期。5.成鱼期性腺第一次成熟至衰老死亡属成鱼期。具体的年龄、规格因鱼的种类而异。鱼苗和鱼种培育期正处于鱼类胚后发育的仔鱼后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这是鱼类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生理特性将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二、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的种类和质量鉴别了解各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形态特征和体质优劣,有助于生产者区分和选择优质鱼苗,为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鱼苗种类鉴别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可根据其体形大小、鳔的形状和大小、体色和色素的分布情况、尾鳍鳍褶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区分。详见表2-2-1及图2-2-3至图2-2-11。(二)鱼苗质量鉴别鱼苗因受鱼卵质量和孵化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影响,体质有强有弱,这对鱼苗的生长和成活带来很大影响。生产上可根据鱼苗的体色、游泳情况以及挣扎能力来区别其优劣。鉴别方法见表2-2-2。4种劣质鱼苗:1.杂色苗一个孵化器中放入两批间隔时间过长的鱼卵,致使鱼苗嫩老混杂;或因停电、停水等原因,造成各孵化器底部管道回流,各种鱼苗混杂在一起。2.“胡子”苗由于鱼苗已发育到合适的阶段未能销售,只能继续在孵化器或网箱内囤养,鱼体色素增加,体色变黑,体质差。或者由于水温低,胚胎发育慢,鱼苗在孵化器中的时间过长。由于鱼苗顶水时间长,消耗能量大,使壮苗变成弱苗。3.“困花”苗鱼苗胸鳝出现,但膘(俗称腰点)还尚未充气,不能上下自由游泳,此阶段称困花苗。困花苗在静水中大部分沉底,鱼体嫩弱,其发育仍依靠卵黄囊为营养,不能吞食外界食物,运输时容易死亡。4.畸形苗由于鱼卵质量或孵化环境的影响,造成鱼苗发育畸形(常见的有围心腔扩大、卵黄囊分段等)。畸形苗游泳不活泼,往往和孵化器中的脏物混杂在一起,不易分离。畸形苗在鱼苗培育池中一般不能发育至夏花。因此,在购买鱼苗时,必须了解每批鱼苗的产卵日期、孵化时间,并按上表的质量鉴别标准严格挑选,严禁购买上述4种劣质鱼苗,为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创造良好条件。(三)夏花种类鉴别各种家鱼的夏花鱼种其形态特征已接近成鱼,特别是鲤鱼、鲫鱼、团头鲂的形态特征已与成鱼相似。其他养殖鱼类可根据以下特点进行鉴别。鲢鱼夏花体色银白,腹鳝和臀鳝之间尚留有鳍褶,鳍褶边缘黑色素排列整齐,犹如镶边,尾鳝近尾柄处呈较淡的黄色。其腹棱由肛门直到胸部,胸鳝仅达腹鳍基部。鳙鱼夏花体色金黄,鳍褶上黑色素稀疏散乱,不形成镶边,尾鳍近尾柄处呈显著的黄色。仅肛门至腹鳍之间有腹棱,胸鳍长,盖过腹鳍基部。草鱼夏花体色淡金黄,鳞片清楚,吻钝额阔。青鱼夏花体色青黄,鳞片不清楚,,吻较尖,尾柄下端有一菱形的黑色素,颜色浓。鲮鱼夏花体色黄,全身被鳞,有须2对,胸鳍上方出现半月形黑斑。(四)夏花鱼种质量鉴别夏花鱼种质量优劣可根据出塘规格小、体色、鱼类活动情况以及体质强弱来判别(详见表2-2-3)。三、食性刚孵出的鱼苗均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当鱼苗体内鳔充气后,鱼苗一面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取外界食物;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就完全依靠摄取外界食物为营养。但此时鱼苗个体细小,全长仅0.6cm~0.9cm,活动能力弱,其口径小,取食器官(如鳃耙、吻部等)尚待发育完全。因此所有种类的鱼苗只能依靠吞食方式来获取食物,而且其食谱范围也十分狭窄,只能吞食一些小型浮游动物,其主要食物是轮虫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生产上通常将此时摄食的饵料称为“开口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其个体增大,口径增宽,游泳能力逐步增强,取食器官逐步发育完善,食性逐步转化,食谱范围也逐步扩大。表2-2-4为家鱼苗发育至夏花阶段的食性转化。该表中各种家鱼苗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有以下规律性变化:1.全长7mm~10.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它们的鳃耙数量少,长度短,尚起不到过滤的作用。这时期几种鱼苗的摄食方式都是吞食而并非滤食,其口径大小相似,因此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以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为食。2.全长12mm~15mm的鲢、鳙、草鱼等鱼苗其口径虽然相似,但由于鳃耙的数量、长度和间距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因此,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适口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开始分化。鲢、鳙鱼的鳃耙数量多,较长而密,因此摄食方式开始由吞食向滤食转化;草鱼(包括青鱼和鲤鱼)则仍然是吞食方式。鲢和鳙的适口食物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有较少量的无节幼体和较大型的浮游植物;草鱼等则主要食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并开始吞食小型底栖动物。3.全长16mm~20mm的鲢、鳙、草等乌仔由于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已很大,因此食性分化更为明显。草鱼的口径增大,可吞食大型枝角类,底栖动物以及幼嫩的水生植物碎片(青鱼和鲤鱼的食性与草鱼相似)。鲢、鳙鱼的口径虽也增大,但由于滤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其滤食机能随之增强,摄食方式即由吞食转为滤食。由于鲢的鳃耙比鳙的更长更密,因此,适合食物的大小比鳙鱼小。这时期的食物,除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外,已有较多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4.全长21mm~30mm的鲢、鳙、草鱼等夏花,摄食器官发育得更加完善,彼此间的差异更大。在此期末,这5种鱼类的食性已完全转变或接近于成鱼的食性。5.全长31mm~100mm的鲢、鳙、草鱼等鱼种摄食器官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与成鱼相同。它们的上下颔活动能力增强,特别是鲤鱼已可以挖掘底泥觅食;它们的食性皆同成鱼唯食谱范围较狭窄。总之,鲢、鳙、草鱼、青鱼、鲤等鱼苗到鱼种的发育阶段,摄食方式的转化是:鲢、鳙鱼由吞食过渡到滤食;草鱼、青鱼、鲤鱼则始终都是吞食,其食谱范围逐步扩大,食物个体增大。四、生长在鱼苗、鱼种阶段,鲢、鳙、草鱼、青鱼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鱼苗到夏花阶段,它们的相对生长率最大,是生命周期的最高峰。据广东鱼苗池的测定,鱼苗下塘饲养10d内,体重增长的加倍次数,鲢鱼为6,鳙鱼为5,即平均每2d体重增加一倍多。此时期鱼的个体小,绝对增重量也小,平均每d增重为10mg~20mg。体长的增长,平均每d增长鲢鱼为0.71mm,鳙鱼为1.2mm(详见表2-2-5)。在鱼种饲养阶段,鱼体的相对生长率较上一阶段有明显下降。在100d的培育时间内,体重增长的加倍次数为9d~10d,即每10d体重增加一倍。与上一阶段比较相差达5倍~6倍。但绝对体重则增加,平均每d增重鲢为4.19g,鳙为6.3g,草鱼为6.2g,与鱼苗阶段比较相差达200~600倍。在体长方面,平均每天增长数,鲢为2.7mm,鳙为3.2mm,草鱼为2.9mm,鲢鱼体长增长为上阶段的2倍多,鳙鱼为4倍多(详见表2-2-6)。五、在池塘中的分布情况鱼苗培育都在池塘等小水体中进行。初下塘时,各种鱼苗在池塘中大致是均匀分布的。当鱼苗长至15mm左右时,由于各种鱼苗的食性开始转变,它们在池塘中的分布也随之而不同。鲢、鳙鱼逐渐离开池边,在池塘中间的中层活动,而草鱼、青鱼则逐渐转到中下层活动,并大多在沿池边浅水处觅食,因为在这个区域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较多。六、对水环境的适应鱼苗体表无鳞片覆盖,整个身体裸露在水中,鱼体幼小、嫩弱、游泳能力差,对敌害生物(包括鱼、虾、蛙、水生昆虫、剑水溞等)的抵抗能力弱,极易遭受敌害生物的残食。鱼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水环境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范围小。如鱼苗要求的pH为7.5~8.5,pH长期低于6.5和高于9.0,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生长和发育。此外,它们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比成鱼差。成鱼可以在盐度为5的咸淡水中正常生长发育,但鱼苗在盐度为3的水中生长缓慢,成活率也低。鱼苗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很差。5日龄的草鱼苗,当水温下降到13.5℃以下时,就开始出现冷休g;当水温下降至8℃时,则全部出现冷休g。因此生产上将13.5℃作为早繁草鱼苗下塘的安全水温。综上所述,鱼苗具如下生物学特点:(1)鱼苗身体幼小(全长仅7mm~9mm)、嫩弱,体表无鳞片,因此它们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均很低。(2)鱼苗口裂小,取食器官还没有完全形成。它们的取食能力弱,食谱范围狭窄,对饵料的要求高,在一定发育时期内鱼苗摄食饵料的种类相同。一般在15mm以下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3)鱼苗的新陈代谢水平高,个体生长快。鱼苗在短短的20d内就长成30mm左右的夏花鱼种,体重增加了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第二节鱼苗的培育所谓鱼苗培育,就是将鱼苗养成夏花鱼种。为提高夏花鱼种的成活率,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征,务必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创造无敌害生物及水质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保持数量多、质量好的适口饵料;三是培育出体质健壮、适合于高温运输的夏花鱼种。为此,需要用专门的鱼池进行精心、细致的培育。这种由鱼苗培育至夏花的鱼池在生产上称为“发塘池”。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已建立起一整套培育鱼苗的综合技术,使发塘池鱼苗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在亩放10万尾鱼苗的密度下,经20d左右的培育,夏花的出塘规格可达3.3厘以上,成活率达80%左右,鱼体肥壮、整齐。现将培育方法和技术关键归纳如下:一、选择良好的池塘条件鱼苗培育池应尽可能符合下列条件:1.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排灌水方便。2.池形整齐,最好是东西向、长方形,其长宽比为5:3。面积1~3亩,水深1.0m~1.5m,以便于控制水质和日常管理。3.池埂坚固、不漏水,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3m~0.5m。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池底少淤泥、无砖瓦石砾,无丛生水草,以便于拉网操作。4.鱼池通风向阳。其水温增高快,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鱼池溶氧可保持较高水平。二、重视整塘,彻底清塘多年用于养鱼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过多,堤基受波浪冲击,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根据鱼苗培育池所要求的条件,必须进行整塘和清塘。所谓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上,使其平
本文标题: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8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