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刘勇,笔名墨未浓,海旻。山东新泰市人。1994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95年由西南师大出版社推出诗集《绝恋》,2012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诗集《在水之湄》,诗文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黄河诗报》《散文诗》《北京文学》《阳光》《当代人》《北方文学》《芒种》《文学界》《红豆》《创作与评论》《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淮风诗刊》《半月谈》《人民日报》《辽宁青年》《青年科学》《知音》《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重庆晚报》《杂文报》《新西兰联合报》加拿大《大华商报》等国内外各大报刊。获过多种奖项,作品入选多种选本。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手机:156662516581356175401818035451318微信:15666251658mwn701121QQ:379135581博客:百度“山东墨未浓”以太谷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等为写作背景创作散文作品,汇编成书。参加者第一周可以在电脑上查询太谷的相关资料,并有针对性的去太谷县博物馆、太谷县史志办(或文史办)搜集相关材料;第二周确定写作专题,并进一步进行深入采访;第三周开始写作,可以参考阅读中外名家对于地域历史文化的写作范文,并避开他们的写作模式,另辟蹊径,独立成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有特别架构者字数不限。微信及电话:15666251658;QQ:379135581邮箱:liuyong70@126.com2第二课:屈原和楚辞■授课教师:刘勇(墨未浓)3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1、屈原的生平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为芈(mǐ)姓,芈姓是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国语》】。芈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源姓氏,但由于其已经分衍为诸多其他姓氏,因此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三百八十四位,今江苏省的南京市、徐州市,安徽省的淮北市、宿州市,青海省的西宁市,河南省的安阳5市,北京市,云南省的滇池地区,均有芈氏族人分布。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同时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6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传说粽子的由来就与屈原有关)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72、屈原的官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zhi,四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关于屈原所任楚怀王左徒一职,古今学者多有解释,主要有八种说法:1、唐代张守节说:左徒是左右拾遗之类的官;2、林庚说:左徒是太傅之类的官;3、游国恩说:左徒是令尹的副职,仅次于地位最高的令尹;84、赵逵夫说:左徒是行人,是指负责外交的官员;5、汤炳正说:左徒是左登徒。虽兼管内政、外交,但主要活动都在外交方面;6、聂石樵说:左徒是仅次于宰相的官。7、姚小鸥说:左徒是太仆之类的官。太仆一职为下大夫,其爵位并不高,但职掌甚为重要;8、王一军说:左徒即楚怀王左司徒。楚人尚右,故右司徒为正,左司徒为副。93、屈原的失宠与两次流放战国时期,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年轻的屈原为楚怀王的左徒官。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西汉初年的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这样描写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chīxiāo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hùn兮,谓跖、为廉。莫邪mòyé为钝兮,铅刀为铦xiān。斡弃周鼎,宝康瓢兮。腾驾罢牛,骖蹇cānjiǎn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10贾谊笔下,屈原生活的时代一切都是颠倒的:猫头鹰在天上飞翔,鸾凤却深藏起来;小人得志尊显,圣贤却不得其用;正直廉洁的人受到诬蔑,强横残暴的人却得到称誉;宝剑被贬为钝口,铅刀却被说成锋利;国之重宝周鼎被抛弃,空瓦罐被当成宝物;疲牛瘸驴骖驾着马车,千里马却拉着沉重的盐车;帽子本应戴在头上,却被垫在脚下,被汗水湿透。这就是当时楚国的时局。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名士苏秦提出合纵,即联合六国一同抗秦,屈原积极参与此事,与苏秦一起促成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此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是屈原作主。11因此,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因为齐楚连盟,秦国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屈原一生经历了两次流放,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04年,这一次他被流放到汉北,汉北就是汉水的上游,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境内。这次屈原在外流放了五年,五年12之后又被楚怀王重新任用返回都城。可是回到都城之后三年,屈原又被流放了,这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屈原第二次流放的地点是江南的荒僻之地,据记载,他流放的路线是从楚国都城郢都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地区)、郢都的东门,再经过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今安徽青阳县)。比起第一流放,第二次被流放的时间更加长,而途径的路线也更加艰辛,前前后后共历时18年。屈原的被疏远及两次流放,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13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144、屈原之死屈原之死,如果说只是为了殉国而死的话,那么在楚国的首都陷落时,他就会死在淑浦。为什么还要往东走,去死在汨罗江里呢?这儿有几个原因:第一,楚国郢都被攻陷的第二年,秦国又攻打黔中,他是不得不往内地走了。第二,屈原在郢都陷落之时,复仇之心未死,希望之心未灭,他也需要到内地来看一看,观察楚国的情势,所以到了长沙。然而,楚国的情势一塌糊涂,可以说是大厦倾倒,土崩瓦解,楚王率领百官狼狈逃往陈。屈原看到国家这个样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所以投汨罗江而死。从当时的战局来讲,无疑是殉国;但从作品内容来看,无宁说是殉道、殉志。1516—中南大学杨雨教授17七绝•屈原毛泽东【1961年秋】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18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写下缅怀、歌赞屈原的这首诗,既是他毕生研究屈原其人其诗的深刻而独特感受的结晶,也是在当时国内外斗争形势下的有感而发。《七绝·屈原》是毛泽东赞颂屈原诗品。“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是说屈原的《离骚》等光辉诗篇,是他手中紧握的足以致敌于死命的利剑。这是赞屈原作品的战斗威力。毛泽东曾把屈原的思想概括为“批判君恶”,指出骚体有民主色彩,是“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诗中“杀人刀”的比喻,是对屈原作品的真理性和批判威力的形象化表述。19毛泽东这两句诗对屈原作品的评论,一扫千百年来咏屈原诗作中的忧愁幽思、悲愤同情的气氛,出语惊人而深刻地指出:屈原的诗歌是指向腐朽势力的战斗檄文,读之使人感奋!这是前无古人的独创之论。“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是说由于社会的黑暗,奸佞小人太多而贤德之士太少,屈原感到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奋身跃入汩罗江以死报国,歌颂屈原伟大的人格。一“跃”一“冲”两个动词的运用,“万里涛”对汩罗江的夸张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屈原自沉汩罗江的凛然正气和悲壮气氛。20从表面上看,屈原是被反动势力迫害死了;但从本质上看,屈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千古流芳。正如毛泽东所说:“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就像“怒而触不周之山”的共工,屈原没有死,他是胜利的英雄。这就是毛泽东在此诗中对屈原人格精神前无古人的评价。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作诗咏屈原,当然不会是发思古之幽情。联系到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就不难体会到毛泽东歌颂屈原与现实斗争的联系。21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动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如同中流砥柱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毛泽东曾把斯大林和列宁比做无产阶级专政的“刀子”。他把屈原的“楚辞”比作“杀人刀”,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毛泽东看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手里掌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是当时反对他所痛恨的现代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正如屈原由于“艾萧太盛椒兰少”,才有“一跃冲向万里涛”的悲壮之举一样,在60年代初期,面对苏修集团和国际反动势力的反华大合唱,国际上多数共产党放弃了马列主义原则,走上了背离革命和人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不也同样面对着“艾萧太盛椒兰少”的困难局面吗?22“一跃冲向万里涛”所塑造的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屈子形象,集中地表现出毛泽东的道德评价,也是对在反修斗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捍卫马列主义真理而战斗到底的心灵召唤。由此可以看到,毛泽东正是在斗争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屈原,他从屈原精神中吸取了力量。毛泽东与屈原虽然相隔千载,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23屈原的作品屈原作品共计22篇,包括《离骚》(373句,2490字)、《天问》、《九章》(9篇)、《九歌》(11篇)等。《九歌》原为民间祭祀巫歌,经屈原加工保留下来,吟咏了天神、云神、日神、月神、司命神、河神、山神、人鬼等。24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ǔ,搅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ì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2526《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
本文标题:分频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8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