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币银行学第9章存款货币银行
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共31页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一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存款货币银行:是指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西方与也有的称为商业银行、存款银行、普通银行等名称。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它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2.银行业的起源及职能:(1)银行业是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银行的先驱是历史上的货币经营业。(2)职能主要: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3)转变: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这意味着古老的银钱业向现代银行业的演变。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3/共31页3.现代银行的产生(1)国外现代银行的产生:a.现代银行业兴起于西方;b.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2)我国现代银行的产生:a.直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b.中国的现代银行发展较晚。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新式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3)现代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公众存款、放款、汇兑(各种转账结算方式的概称)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4.商业银行的作用(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二节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1.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私人的、股份的、国家所有。(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3)按经营模式: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银行。2.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模式(1)职能分工型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的银行业务,其贷款又以短期为重点。对于证券等业务则另有机构专营。所以,我们又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2)全能型商业银行(万能银行、综合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所以,我们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始终采用全能型模式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5/共31页3.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⑴单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⑵总分行制度、分支行制度;⑶银行控股公司制度;⑷连锁银行制度……4.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1995年,我国明确了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目前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均属职能分工型。在组织形式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都实行总分行制,代理业务在各行之间相当普遍。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需专门核准。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三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一、负债业务1.含义: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2.资金来源:(1)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统称为权益资本。包括:a.股本;b公积金;c.未分配利润(留存利润),它是指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中未分配给股东的部分;d.补偿性准备金,它是指银行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预先提留的资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贷款、证券损失准备金;e.从属债务。一般说来,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⑵吸收的外来资金,其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以吸收存款为主。吸收存款的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它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7/共31页3.吸收存款的种类(1)活期存款,是指可以由存户随时存取的存款。它主要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2)定期存款,是指那些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才准提取的存款。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3)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它通常由银行发给存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存户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存款也有活期和定期之分,但以定期居多。无论定期、活期储蓄,都要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8/共31页4.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1)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9/共31页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2)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0/共31页5.其他负债业务(1)央行借款a.存款货币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本身资金的暂时不足。b.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现,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直接借款,用自己持有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抵押贷款。c.这项负债业务,无论是从在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中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来看,在西方国家都很小。但在我国,由于体制的原因,该项目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不过趋势明显趋于下降。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1/共31页(2)银行同业拆借:是指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在这种拆借业务中,借入资金的银行主要是用以解决本身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均为短期的。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较低。(2)国际货币市场借款。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存款货币银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货币银行,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广泛地通过办理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利于获得资金,又同时是易受冲击的脆弱环节。(3)短期资金占用结算过程中的资金,是指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占用时间虽然很短,由于周转金额巨大,占用资金数量相当可观。从任一时点上看,总会有那么一些处于结算过程之中的资金,构成存款货币银行可资运用的资金来源。(4)发行金融债券。自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四节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我国银行的资产业务向多样化方向的转化已呈较快的发展趋势。二、资产业务的种类(1)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占用在现金形态上的资产,是随时可以加以运用的资金,在所有资产中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属于一级准备资产。一般包括四部分:a.库存现金;b.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存放同业;d.应收现金。(2)贴现业务是指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期的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信用业务。贴现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商业票据和政府短期债券。(3)贷款业务:也称放款,是银行将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贷款业务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天未到期天数年贴现率金额票据=付款额贴现3601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3/共31页a.按有无抵押品,可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b.按贷款对象,可分为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农业贷款等。c.按贷款期限,可分为活期贷款和定期贷款。定期贷款又有短、中、长之分。d.按还款方式,可分为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期偿还的贷款。(4)证券投资: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增加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因此,主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5)金融租赁业务现代的租赁业务,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租赁业务,有其特定的发展空间;从地域上看越来越国际化。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五节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的概念和种类1.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为顾客提供各类服务。常见的中间业务有结算、信托、租赁、代理、咨询等等;2.中间业务的种类:(1)结算业务:银行办理结算业务是指受客户委托将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转到收款人账户完成货币收付的行为。我国习惯称为转账结算。结算业务的方式,同城的主要是支票结算,异地的主要是汇兑、托收、信用证结算。(2)信托业务:信托是信用委托的意思,是指一方委托另一方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某项经济事务的行为。银行经营的信托是金融信托,即银行作为受托人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5/共31页信托业务一般具有三个关系人:①委托人,是资金或财产的原所有者,他是最初提出信托要求的人。②受托人,是接受并承办信托要求的人。③受益人,是享受到信托财产本身及其收益的人。(3)汇兑业务:汇兑也称汇款,是极古老的业务,可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在当今银行业务广泛使用电子技术的情况下,除小额款项仍有使用汇款形式的必要外,大笔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处理。(4)租赁业务: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的经济行为。租赁业务一般有金融租赁和经营租赁两大类,银行经营的是金融租赁。金融租赁,又叫融资性租赁,是由出租人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按协议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金融租赁的出租人一般只负责提供资金,所有关于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保险、纳税等均由承租人负责。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6/共31页(5)代理业务:是指银行(代理人)接受客户(被代理人)委托,代为办理指定的经济事项。主要的有:代理证券发行业务,代客买卖业务,代保管业务,代理收付款项,其他代理,如代理保险,代理清理债务等。(6)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保证付款的业务。在异地采购,尤其是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是商品信用证。(7)信托业务a.银行信托是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处理有关钱财方面的事项。b.信托业务种类极多、范围极广,需要专门的知识、广泛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c.我国金融信托业源于191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的“保管部”。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7/共31页(8)代收等业务代收、代客买卖、承兑和保理等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另一大类,在现代银行业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银行卡业务a.银行业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银行卡的出现,给银行业务带来了新面貌。b.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借记卡”)、智能卡等。c.1986年由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卡。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18/共31页二、表外业务的概念和种类1.含义:广义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它由中间业务和狭义表外业务构成。在中间业务中,银行一般仅处于中间人或服务者的地位,不承担任何资产负债方面的风险。狭义的表外业务即通常所说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国际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或负债的业务。表外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2.表外业务有以下四类:(1)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2)承诺。(3)金融衍生工具交易。(4)投资银行业务。重庆理工大学金融学系第六节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浪潮1.金融创新始于20个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2.金融创新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控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3.不断推进改革的中国金融事业,金融创新更加受到关注。二、金融创新的动力1.避免通货膨胀风险的创新。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在通货膨胀率急剧攀升的背景下,导致了利率风险的增加。银行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纷纷进行了诸如:(1)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2)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和期货交易。(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第9章存款货币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9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