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在电视产品的IC电路中通常见到几种复位方式,其原理是什么?答:复位的原因是防止IC的工作错误。有2种,一种是软件复位、一种是硬件复位。常见的软件复位有:地址陷阱复位、监视定时期(WDT)复位(俗称看门狗)。1.地址陷阱复位。如果IC出现功能错误,试图从RAM、DBR区或SFR区取出指令。IC的地址陷阱功能即发挥作用,使REST复位引脚变成低电平且持续时间为1—3US,然后REST引脚又恢复高阻状态,经过0.5—1.5US后,复位状态结束。程序计数器的地址指针重新指向复位矢量地址。执行初始化程序,IC发生的功能错误被纠正。2.监视定时器(WDT)复位。IC的程序计数器受到干扰,不能再监视定时器设定时间范围内到达主循环程序的终端时,监视定时器WDT会发出WDT中断,将REST引脚电压拉低,使IC有机会摆脱“死机”状态。硬件复位有:高电平复位和低电平复位。3.硬件复位电路。在开关机时,IC供电电压有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硬件复位电路此时就工作控制给IC的供电顺序。在开机时先给IC部分供电,系统时钟开始工作。给REST脚一个低电平复位,在经过大约3US后电压升高。IC开始正常工作。在关机时,电源供电由于电容放电,电压呈线形下降到一定值时,REST脚成为低电平。致使IC关断电源,在IC供电成线形下降过程中将数据保存。2.PDP的发光原理是什么答:PDP(PlasmaDisplayPanel)等离子体显示屏等离子体是指正负电荷共存,整体处于电中性的放电气体的状态.气体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放电,成为等离子体,并产生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激发出可见光,这就是PDP的基本工作原理.1.屏的一般结构。等离子显示屏的屏体是由相距非常近的两块玻璃板组合成,与空气隔绝,板间抽真空后注入惰性气体,形成等离子放电空间。上下玻璃板都有自己的电极。PDP目前多采用三电极表面放电型工作方式(2个放电电极、一个选址电极)2.可见光的产生。工作气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辉光放电(GlowDischarge),产生等离子气体;在放电过程中,电子于原子发生碰撞使其跃迁至激发状态;激发态的原子发射147nm真空紫外光(VUV)回到基态;同时147nm的紫外线激发荧光粉,使其发射出可见光.3.灰度的控制。目前多采用分子离子场(Sub0-Field)技术实现灰度控制,就是将一帧图象的显示时间分成若干段来显示,每段的维持显示期之比为:1:2:4:8,相应的平均亮度也是后者的一半。将一帧图象分成8个子场,即可以实现256级灰度控制。4.彩色显示的实现。PDP的彩色显示是通过控制每个R、G、B放电单元累计放电时间的长短,从而控制该单元的亮度,通过空间混色来实现的。放电单元的多少取决于显示屏的物理分辨率。3.高清是什么意思,通常有几种模式答:高清是高清晰度是指观看者对重现图象鲜锐度的主观感觉,是分辨率的外在表现(用“电视线”指主观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条数。)现行:TV>320线;SDTV(标准清晰度)>480线;HDTV(高清晰度)>720线。也可以理解为:“高分辨率”:指系统分解图象细节的能力,是清晰度的内在依据,用“电视线”或“像素点阵”表示。(VGA:640*480;SVGA:800*600;XVGA:1024*768)4.电视在高清模式时,终端显像的图像信息和信源的图像信息哪个多?答:电视在高清模式时终端显像的图象信息多于信源信息。这是因为:在信源是目前采用的PAL、NTSC、SECAM、都是低频隔行扫描,使相邻两行间隔一个场周期的时间,这种“行时距”的时距较大(20MS),导致图象存在行间闪烁与清晰度低的问题,另行频较低横向扫描线粗,清晰度低。为克服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用:1.提高扫描频率,克服图象显示的闪烁感。场频由50HZ、60HZ、提高到75HZ、100HZ、120HZ、。行频由15.265KHZ/15.734提高到31.25KHZ、32KHZ、38KHZ等。提高的方法是:依靠存储器及数字电路的计算功能,将现在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去隔行处理,计算生成新的内插图象信号,插入源信号。对已经计算处理后的图象信号,按高低扫描频率输出显示,克服图象闪烁的问题。2.采用逐行扫描方式,克服行间闪烁和爬行、并行、运动图象的场差效应等缺陷。将去隔行处理后的一帧完整的图象信号,按逐行扫描的方式输出显示。3.运动补偿—消除边沿锯齿化及图象拖尾。电视图象是运动画面时,直接使用奇偶两场信号作为逐行变频输出,结果会造成运动物体垂直边沿锯齿化和拖尾,为此,需要进行运动补偿处理。(例如:将隔行扫描信号A(奇数场)几B(偶数场)的象素数据,进行比较运算,求出运动矢量(方向和大小),根据运动矢量计算出当前插入象素的数据,分别得到新的A1场及B1场信号,再按A、A1、B、B1顺序逐行输出图象信号。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垂直边沿锯齿化和图象拖尾)4.比例缩放处理---形成多种显示格式。为了适应多种扫描输出方式,还要对经过去隔行、运动补偿处理后的图象数据,进行插补、抽选等处理,形成625行/100I、525行/120I、1250行/50I、833行/75I、525行/60P、625行/50P输出。(I:隔行、P:逐行)5、请整理这些专业术语的意思:LVDS、TTL、HDCP、HDMI、DVI、VGA答: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an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TTL:(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HDCP:(High-BandwidthDigitalContentProtection)高频宽数字内容保护。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可以传递影音信号)DVI:(DigitalVisualInterface)数字显示接口。(不能传递声音信号)VGA:(VideoGraphicsArray)视频图形阵列6、目前我们用到的LCD屏有几种接口,分别是什么信号驱动。答:液晶的接口可以分几类,TTL:(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an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TMDS:(TransitionMinimizedDifferentialSignaling)最小化微分传输RSDS:(ReducedSwingDifferentialSignaling)低振幅差分信号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用的是LVDS接口。用的就是LVDS(低压差分信号)信号驱动。LVDS物理接口使用1.2V偏置电压作为基准,大约400mV摆幅。支持传输速率一般在155MBPS(大约在77MHZ以上)。1、TFT工作原理1)TFT是如何工作的TFT就是“ThinFilmTransistor”的简称,一般代指薄膜液晶显示器,而实际上指的是薄膜晶体管(矩阵)——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象素进行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activematrixTFT)的来历。那么图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基本原理很简单:显示屏由许多可以发出任意颜色的光线的象素组成,只要控制各个象素显示相应的颜色就能达到目的了。在TFTLCD中一般采用背光技术,为了能精确地控制每一个象素的颜色和亮度就需要在每一个象素之后安装一个类似百叶窗的开关,当“百叶窗”打开时光线可以透过来,而“百叶窗”关上后光线就无法透过来。当然,在技术上实际上实现起来就不像刚才说的那么简单。LCD(LiquidCrystalDisplay)就是利用了液晶的特性(当加热时为液态,冷却时就结晶为固态),一般液晶有三种形态:类似粘土的层列(Smectic)液晶类似细火柴棒的丝状(Nematic)液晶类似胆固醇状的(Cholestic)液晶液晶显示器使用的是丝状,当外界环境变化它的分子结构也会变化,从而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就能够达到让光线通过或者阻挡光线的目的——也就是刚才比方的百叶窗。下面我就图2a、b来讲解一下TFT的基本原理。一个成品TFT显示屏,一般由一个夹层组成,组成这个夹层的每一层大致是偏光板、彩色滤光片组成,这两层之间就是液晶层。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决定了多少光可以通过以及生成何种颜色的光。这个夹层位于两层玻璃基板之间。在上层玻璃基板上有FED晶体管,而下层是共同电极,他们共同作用可以生成能精确控制的电场,电场决定了液晶的排列方式。大家知道三原色,所以构成显示屏上的每个象素需上面介绍的三个类似的基本组件来构成,分别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目前使用的最普遍的是扭曲向列TFT液晶显示器(TwistedNematicTFTLCD),下图就是解释的此类TF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现存的技术差别很大,我们将会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在上、下两层上都有沟槽,其中上层的沟槽是纵向排列,而下层是横向排列的。当不加电压液晶处于自然状态,从发光图2a扭曲向列TFT显示器工作原理图示意图层发散过来的光线通过夹层之后,会发生90度的扭曲,从而能在下层顺利透过。图2b扭曲向列TFT显示器工作示意图当两层之间加上电压之后,就会生成一个电场,这时液晶都会垂直排列,所以光线不会发生扭转——结果就是光线无法通过下层。2)TFT象素架构如图4示,彩色滤光镜依据颜色分为红、绿、蓝三种,依次排列在玻璃基板上组成一组(dotpitch)对应一个象素每一个单色滤光镜称之为子象素(sub-pixel)。也就是说,如果一个TFT显示器最大支持1280×1024分辨率的话,那么至少需要1280×3×1024个子象素和晶体管。对于一个15英寸的TFT显示器(1024×768)那么一个象素大约是0.0188英寸(相当于0.30mm),对于18.1英寸的TFT显示器而言(1280×1024),就是0.011英寸(相当于0.28mm)图4大家知道,象素对于显示器是有决定意义的,每个象素越小显示器可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就会越大。不过由于晶体管物理特性的限制,目前TFT每个象素的大小基本就是0.0117英寸(0.297mm),所以对于15英寸的显示器来说,分辨率最大只有1280×1024。显示器专业知识小词典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显像管:主要由电子枪(Electron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coils)、荫罩(Shadow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和玻璃外壳五大部分组成(见图1)其原理是利用显像管内的电子枪,将光束射出,穿过荫罩上的小孔,打在一个内层玻璃涂满了无数三原色的荧光粉层上,电子束会使得这些荧光粉发光,最终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画面了。而CRT尺寸就是显像管实际尺寸,也是通常所说的显示器尺寸,其单位为英寸(1英寸=25.4毫米)。荫罩(Shadowmask):是显像管的造色机构,是安装在荧光屏内侧的上面刻有40多万个孔的薄钢板。荫罩孔的作用在于保证三个电子共同穿过同一个荫罩孔,准确地激发荧光粉,使之发出红、绿、蓝三色光,见图2。而荫罩可分为孔状荫罩和条栅状荫罩两种类型。像素(Pixel):是使用CRT技术的显示器显示图像的最小单位,由一个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荧光点组成。点距(Dot-Pitch):主要是对使用孔状荫罩来说的,是荧光屏上两个同样颜色荧光点之间的距离。举例来说,就是一个红色荧光点与相邻红色荧光点之间的对角距离,它通常以毫米(mm)表示,见图3。荫罩上的点距越小,影像看起来也就越精细,其边和线也就越平顺。现在的15/17英寸显示器的点距必须低于0.28,否则显示图像会模糊。条栅状荫罩显示器(使用在SONY的特丽珑或其它特殊显像管上)则是使用线间距或是光栅间距,来计算其中荧光条之间的水平距离,见图4。由于点距和间距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因此不能拿来比较,如果真的要比较点距和光栅间距,那么光栅间距或水平点距会比点距稍微大一些。举例来说,一个0.25mm的光栅间距大约等于0.27mm的点距。场频(Verti
本文标题:LCD学习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1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