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6《内经选读》・诊法
诊法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本节要点]一、理论概要本节论述诊法原理和诊法规范。理论要点有:1、人体内脏和形骸官窍之间内外相应,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在体表必有征象可循,因此采用望闻问切全面地审察,可见病知源。2、诊断疾病有严格的诊断规范。主要是四诊合参;诊法以阴阳为纲;保持内外环境的安静状态等。二、重点经文6106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一、诊病原理(6101-6105)二、诊法原理(6106-6107)三、诊断要点(6108)四、四诊合参(6109-6110)五、脉诊要求(6111-6112)六、诊病规范(6113)七、五过四德(6114)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一、诊病原理(6101-6105)司外揣内6101形之疾病,莫知其情6102司外揣内,司内揣外6103视其外应,知其内藏6104援物比类,化之冥冥6105五脏之象,可以类推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二、诊法原理(6106-6107)以我知彼6106以我知彼,以表知里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6107观于冥冥,参伍相合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三、诊断要点(6108)诊合微之事——见微得过追阴阳之变——治病必求于本章五中之情——五脏者,中之守也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四、四诊合参(6109-6110)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五、脉诊要求(6111-6112)持脉有道,虚静为宝诊法常以平旦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六、诊病规范(6113)诊有大方日常生活——坐起有常,出入有行诊病过程——不失条理,不失人情错误举动——失经绝理,妄言妄期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七、五过四德(6114)1、不善于详细问诊,不了解患者的处境变迁2、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居处苦乐3、不熟悉医学经典,诊治水平低下4、诊病没有谨记贵贱、贫富、苦乐三常且医不能严5、不知病情始末,忽视个体差异,草率治疗诊法第一节原理、规范[复习思考]1、《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是什么?2、诊法的纲领和规范是什么?诊法第二节望闻问切[本节要点]一、理论概要本节论述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的诊断原理、运用原则及应用要点。理论要点是:1、望面之五色、眼神及身体形态,以判断疾病之所在、预测疾病之吉凶以及脏腑精气的盛衰。2、诊脉的部位、方法,各部脉候及四时五脏的平、病、死脉,把胃气的盛衰有无作为其识别要点。3、问诊和闻诊临床价值与望诊、切诊同等重要。临证必须四诊并行,不可偏废。二、重点经文62016206620762106216622062216223诊法一、望诊原理6201五色欲与不欲6202察目望神以胃气为重二、色诊部位与要领62036204望诊部位6206五色主病诊法临床上诊察面色测知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1)察色要做到全神贯注,细心观察,诊断才能正确;(2)从面部病色出现与脏腑肢节相应的部位,诊知疾病所在:察色浮沉,可辨部位的表里深浅;察五色不同,可辨病因,定病性;可判断某些病症,如“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察色散抟,辨别病程长短;察色清浊,测知病情的轻重;察色夭泽,辨病吉凶。诊法三、望形态6207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四、察官窍6208望五官诊法五、闻声6210五脏者,中之守也六、问诊621162126213问诊是全面了解病人信息的重要途径。6214临病人问所便诊法七、脉诊原理与部位6215三部九侯6216独取寸口(1)寸口位于肺经上。(2)寸口在肺经经渠、太渊穴处。(3)太渊为原穴,能反映肾脏元气的盛衰。(4)肺脉起于中焦,与脾胃关系密切,诊寸口脉能反映后天之本脾胃的盛衰。诊法八、诊脉方法与四时五脏平病死脉621762186219真脏脉诊法九、脉应四时6220脉应四时诊法十、脉象主病6223脉者,血之府6224急者多寒;缓者多热诊法十一、虚里与孕脉诊法6225虚里诊法6224孕脉诊法思考题1、如何理解“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2、辨五色“欲”与“不欲”的要点及意义?举例说明。3、如何理解“五脏者,中之守也”?4、如何理解气口独为五脏主?5、如何理解“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6、如何理解“夫五脏者,身之强也”?第三节审机求属一、理论概要本节论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论要点是:1、审察病机的重要性和原则、方法。2、五脏病机是核心。以五实证和五虚证为例,强调审察五脏病机在把握病变转归和指导治疗中的重要作用。3、色脉参合辨别疾病新久的方法。第三节审机求属重点经文630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6302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6304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素问·玉机真脏论)第三节审机求属原文阐释6301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有者求之,无者求之,2、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第三节审机求属原文阐释6302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所谓求其属也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凡发热证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反而更热的,为阴虚生热,故用滋阴法;而凡寒凉证用辛热药治疗而反更寒的为阳虚之寒,应用补阳法。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第三节审机求属原文阐释6303五虚五实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第三节审机求属《内经》病机论的基本精神——审机求属1、掌握从病象入手辨识病机的方法。2、从病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同互证,鉴别病机。3、辨虚实是审机求属的基本内容,辨五脏虚实是审机求属的核心。第三节审机求属复习思考1、审机求属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2、“五实”、“五虚”的表现如何?其预后转归怎样?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本文标题:6《内经选读》・诊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2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