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一、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什么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考点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考点三、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1)含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2.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考点四、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拓展升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匠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来解决的,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考点五、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2.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或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考点六、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七、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法律,尽管在具体条文和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段话说明了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表现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2.科学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科学的社会意识①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④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B3.(2009山东)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B4.(2009安徽)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5.(09安徽)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6.我国改革30多年来,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就。改革的根本目的是①调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②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C7.(09江苏)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8.(09福建)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C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点一、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考点二、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1.人的价值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他人、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最主要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考点三、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考点四、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①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②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①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和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②阶级性人们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考点五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1.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1.(09上海)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②个人的生命历程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2.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中关村,“MADEINCHINA”两年前就被一些创业者改为“MADEBYCHINA”——即用“中国创造”升级“中国制造”。这折射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A.价值取向的变化B.世界观的变化C.人生观的变化D.已是世界领先A3.《人民日报》指出: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一变门路多”的思想,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实现再就业。其哲学依据是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客观条件制约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4.(07全国)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一天,他看到一个孩子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当作玩具玩耍而自得其乐。对此,珠宝商感叹不已。这个寓言表达的哲学道理是①在生活中人们辨别真伪是没有意义的②游戏并快乐才是人们生活的真实意义③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④不同价值观念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C5.(07四川)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学术界担任要职,但对薪金要求却很低,对名利十分淡泊。他曾把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当书签用,有人见了大为惊讶,他却平静地说:“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科学。”这表明爱因斯坦追求的是①不求享乐的人生观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价值观④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A
本文标题:政治哲学第四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6239 .html